孙利荣
内地一些省市的官员对美国苹果公司发售iphone6的消息,比“果粉”们更为牵肠挂肚。
2013年以来,受苹果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及部分订单撤销等影响,代工巨头富士康业绩大幅下滑。这直接影响到内地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数据。如山西太原,仅富士康一家便拉低全市3%的GDP增加值。同样受到较大影响的省份还包括河南、湖北、四川、广东,等等。
9月9日的苹果新品秀,能为这些省市的年末增长注入多大活力?
巨人阴影
7月份,安庆市政府网站说,安庆市将与富士康合作。
安徽2013年进出口金额为456亿美元,河南则为599亿美元。两省分列中部六省进出口总量前两位。
考虑到富士康庞大的投资规模,安徽很可能后来居上,抢夺中部六省进出口规模头把交椅。2013年,仅富士康的进出口额便占到河南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4%。
近年来,安徽出口规模不断上升,2013年出口增长达56.6%,增幅位列全国第一。安徽省相关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富士康在安徽的投资规模“将超过河南”。
连续10年雄踞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榜首,富士康对各省市对外贸易的拉动极为明显。
据2011年的公开数据,富士康在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达2147亿美元。随着富士康在大陆布局进一步扩大,这一数据还在快速增长。
2011年,成都富士康投产,迅速拉动成都及四川全省进出口额的攀升。当年前5月富士康出口额即占成都出口总额的16%。
在湖北,2013年上半年,富士康出口额占据全省出口总额14%,占武汉市出口额27%。
在河南,富士康已成当地第一大外贸企业,2013年进出口额占比全省高达54%。
在山西,富士康占全省2013年进出口总额的40.3%。
即使在进出口总额达到5000亿美元的深圳,富士康占比依然高达13.9%。深圳市经信委致《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相关情况复函显示:2014年上半年,深圳富士康实现出口额95.28亿美元,同比下降23.9%。而同期深圳市的进出口总额也出现下滑,同比下降32.2%。
《财经国家周刊》据公开资料统计,安徽是全国第20个对富士康招商的省份。从1996年在深圳大规模建厂,目前富士康已经形成了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以昆山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以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和以河南、山西为代表中西部地区等不同的产业集群。
不完全统计,约占全球电子产品产量40%的富士康,在20个省建有30多个科技园区,共占地达91.18平方公里(不包括部分未公开地块),吸纳了百万人口的就业。
然而,由于富士康长期依赖于苹果公司的产品代工业务,生产经营情况一直不稳定,导致地方政府“提心吊胆”。
2013年,苹果公司因销量下滑,同时为了摆脱对单一代工企业的依赖,将iPhone4S和iPad Mini等部分产品的生产交给了富士康的竞争对手和硕。当年一季度,富士康总体营收同比下滑19%,创下10年来营收最大降幅,而同期和硕营收增长则高达31%。
富士康业绩下滑,直接波及内地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表现。2013年,受富士康影响,四川上半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逐月下降,从66.1%一直降到12.9%。同样受富士康影响,2013年河南全年进出口额下降14%。
2014年一季度,太原经济增速降为0.1%。太原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工业产业至少要等到9月份才可能会有“根本性好转”。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苦苦等候的“根本性好转”,即主要指富士康产能的回升。
互助转型
2013年,富士康的业绩波动引起各地对富士康依赖症的反思,河南省商务厅长焦锦淼在一次会后称要研究“引入富士康对河南对外开放的利与弊”。
从数据上看,这几年富士康传统业务对一些发达地区的诱惑力也正在下降。
如2013年富士康产值占到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税收却只占4%。2009年深圳市相关部门的公开数据显示,鸿富锦作为富士康的主体,纳税不到6亿元,而华为当年的纳税则是22亿元。华为的当年产值不到500亿元,只有富士康的1/4。
2013年,经富士康产值波动后,河南曾提出要大力推进对华为、中兴等企业的招商力度。
深圳更是先行一步。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深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正结合产业布局,推动富士康转型,主要目标为“引导富士康实现产业国际化”。
深圳的转型计划中,针对富士康的智能产业发展将给予包括税收在内的大力扶持。富士康的机器人产业、智能装备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智能电子、智慧医疗等也已纳入深圳市重点产业发展范围。
深圳的计划,是通过扶持和推动富士康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建立深圳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包括机器人等相关产业的先发优势。
不只是深圳,随着富士康对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涉足的省市也正积极迎接“新生”。
早在2010年富士康开始大规模内迁之时,便已同时推进转型。退居二线的郭台铭随后复出,称将用10年时间,利用大陆资源寻找新兴产业,建设“科技的富士康”。
在这两年遭受苹果减单打击之后,“代工帝国”富士康加快了转型步伐。
仅在2014年7月到8月之间,富士康便先后宣布投资安徽锂电池和特种玻璃、河南电机、贵阳碳纳米材料、山东石黑烯,等等。加上2013年底在稀土产地内蒙古建厂,富士康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野心可见一斑。
相比深圳河南这样的较发达地区,贵州等欠发达地区对富士康的“渴望”溢于言表。
2013年7月,贵州与富士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省长陈敏尔表示,这是“贵州加快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黄勇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富士康将极大推动贵州由内陆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并将给贵州带来世界领先的生产水平和管理团队。
“这对于亟须发展的贵州来说,是最为迫切和最需要的,哪怕是过山车式的经济起伏,都不会在意。”黄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