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琼
摘 要:高等院校作为国民科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推广素质科教的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实现地质工程专业的创新而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和总结,对于地质工程专业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地质工程专业的需求性分析为研究起点,分析了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地质工程专业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地质工程;专业发展;创新展望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5-0150-02
1 地质工程专业的需求性分析
1.1 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素养需求
地球科学领域的探索范围主要涵盖如下内容:地球圈层彼此之间的物、化作用,人类同环境彼此之间的影响,人类同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彼此之间的解决策略。在此作用下,使得需求人才应具备如下素质:广泛的知识领域、深入的知识积累、与日翻新的知识体系。由近段时间的人才供需情况得知,当前,社会在地质工程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可总结为如下内容:①技术需求:能够洞察潜在的问题,并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处理;拥有牢靠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了解并掌握前沿技术。②处事需求:能够无障碍的、大范围的开展社交活动;具备过硬的抗压能力。③身体需求:能够在复杂的氛围当中完成工作,并保证自身健康。
1.2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由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近年来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供需比例大都处在1.5~3的范围。目前,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供应空缺诱因可归结如下:
1.2.1 人才处于新老交接的过渡时期
上世纪中叶前,国家已经培养了相当一部分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并且大都处于已经退休或者接近退休的状态。受文革的影响,国民科教出现了长达十年的空白期,使得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实践出现严重的无力问题,为人才的专业化培养设置了更高的目标。
1.2.2 经济建设需要地质工程专业作为保障
本世纪前期,是国家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中,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为国家建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发现、预防与处理中,地质条件的维护中,均渗透着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足迹。
1.2.3 重大工程项目开展需求
当今社会,人类的探索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地球范围,而是延伸至宇宙范围,可谓是上至太空、下至海洋,均有人类的踪迹可寻。在上述人类活动中,均需要有地质工程专业人才作为支撑。
2 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分析
地质工程专业的根本性科教问题可总结为如下三点:①应培养出何种标准的人才;②应通过何种途径和手段实现目标人才的培养;③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应培养出何种数量的人才方能满足社会所需。
2.1 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
地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任务归结如下:首先,以发掘的自然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发挥保障性功能,即进行地下矿产的勘探、利用与保护,开展地质灾害的发现、预防与处理等;其次,从更加深入的角度了解地质状态,利用理论性原理引领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再次,全面推动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实践。
2.2 国家经济建设的推动
一方面,在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之后,地质工程专业的供应目标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在未来时间内,地质工程专业的供应目标已不再单纯的局限于单一部门或者行业,而是面向更大的市场范围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动,使得地质工程专业将关注的重点再一次聚焦到基础理论上,以期推动人才素质的全面性提升。
3 地质工程专业的创新措施分析
3.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促进地质工程专业改革
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的科教应充分贴近社会的实际,以满足社会用人需要为改革总体导向。在改革方面,应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要求,即“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和学校只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帮助和服务。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其选择就读高等院校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一项专业技能,从而为其在社会上找工作体现一定的优势,因而,学校应充分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的需求,在改革过程中,发展“校企联合、学用融合”的道路。如在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技能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可以在合理的教学时间内,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去做一天的实习员工,通过在企业内部的工作实践,达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此外,学生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还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出在未来的学习中还应注意哪些知识的积累,从而实现素质化科教。
3.2 加强高层次师资力量的构建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要让高等院校的地质工程专业教师走出校园,定期开展培训、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同时,要让地质工程专业教师到社会上去进行体验和总结,分析当前社会在用人需要方面有何新的需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分析当前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若不适用,需进一步研究改善教学的具体方法;另一方面,为了丰富地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可以从外校聘请教学专家,通过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教学案例,丰富地质工程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实现高等院校教师人员构成的多元化。如在加强师资力量的构建时,可以从相关专业的企业内部邀请有关专家,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几堂实际教学,通过几堂精炼的教学内容,企业专家将当前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具体诉求传递给学生,学生也能在与企业专家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掌握当前社会用人的趋势,从而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向,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3.3 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化
在旧式授课模式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普遍呈现下述问题:①课程设置仅关注本学科的单一内容;②授课内容重理论、轻实践;③授课方式重灌输、轻探索;④授课环节无差异化。在高等科教阶段,对于自然科学类课程的设置,几乎寻求不到实践的踪影,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被誉为“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针对此种问题,我们应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更多的融入实践性环节,将同学生的未来发展密切关联的信息设为授课内容,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素质提升。例如,在课程体系当中融入“课堂论坛”环节,并将论坛的内容设定为“人与环境的协同发展”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准备论坛材料的过程中,对于国家的地质水文以及环境问题等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4 建立健全素质化科教的考核机制
在对地质工程专业实行创新过程中,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重要资源,因此,为了确保地质工程专业创新措施的切实落实,确保投入的相关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可以建立一套考核机制,为创新提供一定的保障。考核机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考核教师在创新措施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学生对其授课方式的满意度等;另一方面,考核学生,对其在授课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等进行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其评优等活动进行关联,从而促进学生在素质化科教方面的学习。
4 结 语
文章在篇首段落将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予以分析,并归结为两大方面。进而在后续段落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创新措施开展针对性的探究,具体措施如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促进地质工程专业改革;加强高层次师资力量的构建;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化;建立健全素质化科教的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 傅荣华,黄润秋,王运生,等.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1).
[2] 刘文中,陈萍,严家平,等.地质工程专业的教育创新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