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
摘 要:文章主要围绕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态势,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措施、意义及其具体内容作出了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带来一定的作用及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5-0025-01
1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1 国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分析
在如今这样的时代,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已进入信息化网络领域。对于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企业来讲,信息化建设已经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战略高度。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CIO的诞生。企业资源计划在近些年为了加强市场的核心竞争能力,逐步增强了自身系统的网络功能。据统计,在当今500强企业当中,使用ERP管理软件的占80%。
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自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MRP-II系统以后,我国正式步入依靠ERP现代信息软件来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时代。如今,我国提倡以信息化技术带动产业化、工业化,ERP的引进,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管理化、信息化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我国如今仍然处于发展时期,ERP的远景目标以及实施现状仍然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对ERP的研究、发展状态以及实施策略进行探索,在历史遗留的失败与成功的具体过程中,发现弊端与不足、汲取成功经验,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并改进。
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意义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2.1.1 企业资源计划
EPR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主要为企业提供标准、可执行性强的决策、计划与经营业绩规划,是一个以现代化管理理念为基础的管理平台。融合了中西方国家的先进理念与现代化管理思想,将传统的数据库管理接口、方法库、知识库与数据库相结合,成为世界上最为有效、功能最为强大的数据处理引擎。
2.1.2 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及硬件配套
企业若想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需对硬件设施加以重视。首先应构建一个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并且具备互联网与局域网两方面的内容。从防毒防攻击、可管可控等方面来配备网络机构及硬件设备,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管理制度,以上都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与前提。
2.1.3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是利用电子商务、数据库、Internet互联网以及企业局域网等技术通常协调供应商、第三方服务商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将企业的服务、销售、供应与内部管理相结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与应变能力。
2.2 从宏观上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在严格按照国家政策的基础之上,利用电子商务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利用、开发与企业相关的信息资源,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还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状况。帮助企业抓住适宜企业发展的良好机会。现如今,现代化信息以及知识经济结构正处于迅速崛起时期,信息化发展给各大行业带来了福音,信息的采集、传播、共享与利用,不单单是决定国家经济增长与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因素,还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的关键。
2.3 从微观上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利用ERP与CRM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保持企业、用户的良好合作关系,有效减少员工的工作强度,通过操作计算机现代化系统完成复杂、繁琐的工作,让技术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去实现技术研发工作;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以及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3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 在企业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3.1.1 建立组织
组织通常是说企业培训、教育和人员的组织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需给予其严格、合理的管理手段,它涉及了系统运行、软件维护及硬件维护等多个运行环节。在进行ERP系统的维护、运行与安装的具体过程当中,应构建出一套健全的组织机构来执行、管理、领导ERP系统的实施与开发。
3.1.2 数据的整理与录入
数据也是决定ERP系统是否引用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软件行业,大量专业人士认为ERP系统与数据、组织和技术联系密切,尤其是数据,其传递、安全与研发等环节,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企业信息化工程数据的录入和管理覆盖了企业内的很多部门,如工艺设计部门、劳资部门、车间、设备动力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这些部门按照性质的不同,均制定了有效的执行数据,尽可能的将数据简化,便于操作,确保数据的安全、通用、共享与标准。
3.1.3 建设是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贵制
通常,在建设信息化应用与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应将“一把手”这种分工负责制贯彻始终,按照一定的标准与要求制定工作计划、经营发展战略规划以及信息化应用目标等指标,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性作用,提升企业各级领导与员工的主体意识,制定明确的分工机制,将每一项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及员工,在遭遇工作困境时,及时请教董事会,进行研究解决。当然,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企业具备科学、严格、规划的管理观念、模式、机制及方法,具备管理意识、危机意识、信息意识、创新意识及竞争意识。
3.1.4 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化队伍,当企业信息化的主导者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立与应用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主体意识,也涉及到资金运行、技术支持、应用软件、软件的实施以及网络系统等多个维度。因为,企业是建立信息化体制的基础,应提高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作用。此外,还需建设与其相应的激励机制、奖罚机制与竞争机制,将经营发展战略、绩效考核与管理进程和建设和应用相结合,将员工的工作压力变为积极和动力,主动的投身到企业信息化应用与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生存尽职尽责。
3.2 在软件实施单位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3.2.1 采取“注重业务需求调研有的放矢”
在企业具体发展过程中,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实施是信息化管理模型建立、修改、设计的前提。在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之后,应予以及时执行,以此来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同时制定有效、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与规章要求,对企业进行更好的管理。
3.2.2 采取“总体规划、分期实施”
业内专业人士将企业信息化发展共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为资源最优化、信息表格化、分工契约化以及流程程序化。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决策、流程、数据的数字化与电子化。在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建设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当前的市场背景及企业已有资金的运作情况,对企业最近几年的业务发展、管理方式及经济生产水平作出合理的整体性规划。
3.2.3 循序渐进地搞好业务流程分析、业务建模工作
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项目当中,当业务发展遇到困境时,很多企业高层或负责人的态度反而更为坚定,因为他们清楚得意识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缺陷。此时,处于对企业管理者的意见及素质方面的综合考虑,就认为管理工作已经不重要了。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软件实施单位若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做好业务建模与流程分析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3.2.4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每一项工作及时、顺利实施。通过开展分析、设计以及调研等活动,归纳企业内部所有运行流程,利用ERP系统,简单处理各种困境与难题。与此同时,还可将散布的信息凝聚在一起,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振艳.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