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农村初三英语中考教学之我见

2014-04-29 15:41:10覃柳娟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

覃柳娟

【摘要】本人所写这篇论文主要根据我校初三英语的教学特点及初三英语面临着升学考试和检阅初一、二知识的时候。如何在短而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特点和因地制宜培养出一批因喜欢英语而自觉地去学英语,从而提高优秀率,促进中等生,降低后进率。

【关键词】熟悉教纲考纲 了解学情 因材施教 改进教法 建立信息反馈渠道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30-01

本人在农村中学担任英语教学工作二十年有余,其中任教初三的英语教学足有十年,每年都面对一批又一批从初二踏入初三的学生,学生担心在短而有限的时间如何能有效学习新知识及提高总复习来迎接省市的中考呢?老师有压力,学生有担心,面对这种现状,寻找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势在必行的。我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去进行教学,图示如下:

具体进行教学步骤如下:

一、熟悉考纲及当年的考试趋向

众所周知,《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纲要,也是教学的依据。同样,中考命题理所当然地要体现和落实《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中考各科都有《考试说明》,作为一名初三老师首先应该依据《考试说明》,明确中考的考查范围和重点内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英语即有12大语法点、1600词汇、305个短语、57个句型。让学生知道复习范围,让学生少走弯路,走错路,让学生产生信心,根据范围有的放矢。

二、了解学情,确定学生的位置

教师把上一学期的成绩可以作为参考,但进行一次小测验是很有必要的。测验的范围是初一、初二所学过的主要内容。根据情况一般来说在一个班级里大致定位三类学生:1. 后进生:有许多学生认为他们与英语无缘,再学也学不会了。2.中层生:他们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得不好,不善于总结。3.优等生:他们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新课改理念提出,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与张思中的教学思想“因材施教”不谋而合。根据之前的了解学情及确定班级里的优、中、后三类学生,我根据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授课。

四、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上,要打破传统的复习模式,不搞填鸭式和满堂灌,而是利用提问、讨论、启发等方法让学生归纳总结,群策群力,互相补充,整理出各块的语法规则、知识重难点及考点。这样,既能极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又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易混点的区分,而且,分析各类语法项目的考点使学生的目光直击中考,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中考的动向。

我通过以下的几种教学方式:

1.词汇教学。可以一词多义、前后缀构词法、连锁法、同音异义比较法、同义反义词比较法、词义对比法、分解合成法、音形比较法等方面来展开学生的发散思维。

2.词组教学。英语课文中词组很多、很乱,不容易记,并且很容易学新忘旧。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开展发散思维,复习、巩固和扩大词组是十分必要的。

3.句型教学。在学习课文时,要对重点句型扩展引伸,增加重复率,经过日复一日的“滚雪球?”给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

4.适当集中, 梳理知识。初三英语复习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分册复习,该阶段以全面掌握教材,注重基础为核心,以单元课时为顺序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为了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我采用了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中的 “适当集中”的原理,对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加以适当集中,找出语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并触类旁通。我还对相关的知识点和语法知识进行综合集中,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广泛联系。

5.反复循环,夯实基础。初三英语复习的第二阶段是以语法项目为主线的复习,第三阶段为综合复习。这两个阶段的复习应该是对第一阶段复习的“反复循环”。对初中阶段所涉及到的语法项目进行复习,时间的分配应视学生对各个项目掌握的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练为主,精讲精练。

6.基础过关与合作学习的融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因此,我根据<英语课程标準>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发挥自己的潜力。

五、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强化复习效果,增强学生信心

进入总复习阶段,教师便是“总导演”,大到复习阶段安排,小到每节授课内容,还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调节,都需要教师细心合理的调控。教师要做到调控自如,就必须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信息,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到学生复习是否到位,效果怎样,以及学习状态、心理状况如何。为确保调控自如,应建立如下反馈渠道,以获取各种信息:

1.心灵渠道。这个渠道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没有好差之分,跟学生交朋友,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定时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接触、谈心,不断关心、激励他们,尤其更应关心“学困生”,保证学生能以最佳的状态去迎接中考。

2.科代表渠道。将科代表训练成教师的得力助手,通过科代表检查反映情况,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

3.课堂渠道。教师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向每节课要质量,并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来了解学生复习情况。

4.作业、测试渠道。作业用来检查课堂效果,测试则用来检查阶段效果,不管是作业还是测试,都要高度重视题型的选用。 5.记忆渠道。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借助听写、默写、背诵和竞赛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6.家长渠道。利用信息平台、家长会或电话访谈与家长多联系、多沟通,进而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

这些年我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再也不会认为学习英语是枯燥无味,使他们化被动变主动,使他们的英语成绩不断提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帮助学生调节好心态和树立信心,增强学生自信心把变“害怕中考”为“喜迎中考”,从而提高中考成绩。每年中考结束后,学生收到满意的成绩单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参考文献:

[1]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2 : 38-39

[4]李向涛.《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英语研究》,200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析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2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探索——着眼整体,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0
因材施教,拓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路
多媒体技术让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更轻松——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探索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