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玉珠
【摘 要】目的:研究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例Hypo-MDS患者和65例AA患者,均对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以及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判断,随访并进行比较。结果:Hypo-MDS患者的PLT、MCV、Ret%、骨髓涂片细胞数、骨髓病理造血细细胞数、三系造血病态造血频率、异常核型检查率均高于AA患者(P<0.05)。结论:鉴别Hypo-MDS和AA的主要方法可以通过细胞形态学、免疫化学及细胞遗传学的联合检测实现。
【关键词】诊断;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96-01
在MDS中Hypo-MDS属于一种特殊亚型,发生率已达到10%以上[1]。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上观察Hypo-MDS和AA较为相似,对临床鉴别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降低治疗和预后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20例Hypo-MDS患的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以及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判断,并与65例AA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Hypo-MDS患者和65例AA患者,其中在Hypo-MDS患者中男6例,女14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2.5±5.2)岁;AA患者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2.7±5.4)岁。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骨髓切片染色:采用4ml/dl甲醛对活检组织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约4μm。切片脱蜡后将其放入水中,使用3ml/L甲醇进行过氧化氢作用,时间约5min,在进行非免疫血清阻断,时间约20min,将稀释好的Ⅰ抗、Ⅱ抗、Ⅲ抗加入其中进行孵育,在次过程中用PBS进行冲洗,再进行DBA液显色,复染、脱水、透明、封片。
1.3判斷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判定骨髓细胞病态,粒系:体积呈小型或大型,且分页多、无颗粒、Auer体型小,假Pelger-Huet和假Chediak-Higashi异常;红系:大量核出芽、核碎裂、核间桥,形状呈空泡、巨幼样变、环状铁粒幼细胞、糖原阳性、;巨核:小型多圆核巨核、分叶少。
1.4染色体核型
对两组患者初诊治疗前的骨髓进行1~2d的培养后,根据相关遗传学,收集的常规制片,进行R 显带,并对中期细胞数16~28个进行分析以及描述核型[2]。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象和骨髓涂片
Hypo-MDS患者的PLT、MCV、Ret%均优于AA患者,且骨髓涂片的原始细胞数、巨核细胞数高于AA患者,同时骨髓病理的造血细胞容积、原始细胞数均优于AA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三系造血病态造血频率和染色体检查情况
Hypo-MDS患者的粒系病态、红系病态、巨核病态的造血频率均高于AA患者,同时中异常核型40.0%(8/20)高于AA患者3.1%(2/6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诊断中由于Hypo-MDS和AA的发病机制和表现较为相似很容易造成两者混淆,从而出现误诊现象,耽误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这也成为鉴别两种疾病的关键[3]。本次研究中,Hypo-MDS患者的PLT、MCV、Ret%均优于AA患者(P<0.05),这说明大部分的Hypo-MDS患者在外周涂片检验后,若发生幼稚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减少,或假Pelger-Huet的异常中性粒细胞高于该系列细胞的10%以上。Hypo-MDS患者的骨髓涂片的原始细胞数、巨核细胞数高于AA患者,且骨髓病理的造血细胞容积、原始细胞数均优于AA患者(P<0.05),这一观点说明骨髓涂片原始细胞高于1%可以鉴别两种疾病。同时本次研究结果中,Hypo-MDS患者的检查率40.0%高于AA患者3.1%(P<0.05),也可能是鉴别两种疾病的方法,但需要对AA中染色体异常的患者进行多次随访调查才能进行进一步诊断。
总之,针对Hypo-MDS和AA的诊断应当做全面仔细的检查,才能减少误诊率,提高正确治疗率。
参考文献:
[1]谢守军,王娜,那春龙等.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2):1983-1986.
[2]马清君,冷青,季征等.环孢素A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529-530.
[3]薛丽凤,王小钦,林果为等.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