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件,提升语文课堂效率

2014-04-29 05:50刘峥嵘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课文

刘峥嵘

多媒体课件进入语文课堂,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它改变了教师固有的思维习惯和教学方式,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区别于传统教学就在于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形式,使静态的审美对象一跃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强美的质量,丰富美的信息内容,使学生直接感受到美的熏陶,以期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运用课件教学最终会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用好课件可以大大提升语文课堂效率。

一、用课件节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例如,花费半节课抄写板书,弄得“白发苍苍”,学生却叫嚷看不清;为听一篇课文的朗读找来磁带,翻来覆去倒带却找不到起点;悬在前面的教学挂图因太小而只好举着它环游教室;画出路线图或建筑说明顺序就会清楚明白,却总因绘画水平太低常常画得四不像而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有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切都不是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计算机快捷地处理信息,从文字、声音到图画,你都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进行操作,打破了“一本书,一黑板,一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再是老牛拉破车的课堂,大大简化了耗时费力的教学环节。比如板书可以直接投影到屏幕,大小随你调,作标记图画清楚准确又美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这一切是课前做好的工作,那么上课时便最大限度地省去了机械操作的无谓用时,而可以从容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要确保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能力,不留或少留课后作业?我认为用课件上语文课,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浪费的现象,有效加快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二、用课件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语文版教科书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文字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如赵丽宏的《周庄水韵》、丰子恺的《山中遇雨》等,学习这种文章既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學生一头雾水。这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通过精美的界面、优雅的音乐,再现文中生动的形象,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走进课堂,徜徉其间,自然乐学其中。比如《周庄水韵》导入环节,加入二胡名曲《良宵》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添加五彩缤纷的周庄夜景图片,从而营造江南水乡的梦幻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课文,了解周庄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又如在讲解九年级下册《沁园春·雪》时,课前先在屏幕上打上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手迹,主席飘逸洒脱的书法,配上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一个纯净优美的诗词欣赏氛围,从心境、思想、精神上为课堂的开展做了充分准备。进入课堂,借助Powerpoint或Flash等软件调控自如的优势,借助一张张诗情画意的北国风光图片,借助朗诵名家抑扬顿挫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渐渐进入一个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时空,神驰遐想,感悟作者的雄浑意象,壮美意境,无穷意蕴。

三、用课件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传统的教学注重书本内容,学生主要是根据书本上的文字来学习的,而由于年龄阅历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仅仅只看抽象的文字,往往会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知识的把握和思想情感的领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直观,使学生形象感知课文,更快更准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如在学习《巴东三峡》一课时,游过三峡的教师还好讲些,没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就只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教师心里没底,学生课下糊涂。如今有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找来三峡风光纪录片的视频资料播放,学生们也能随导游一起“畅游”巴东三峡,不但对长江三峡的地理景观有个整体把握,而且对三峡的人文景观、四川风情也有清楚了解,再看课文已是一目了然。教师让学生对着画面,模仿导游说解说词,整个课堂气氛热烈,人人兴趣盎然。

四、用课件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增加知识密度

课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丰富课堂,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课件就能自如地增加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课堂的密度。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放映功能,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各种高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开阔文化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在九年级上册学习邓颖超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一文时,考虑当今学生对周恩来总理所处的年代比较陌生,于是搜集有关周总理生前事迹的纪录片在课前播放,让学生了解一代伟人的风采,了解他与作者之间的伟大爱情,从而让学生内心真正感到“震撼”,自觉随同作者一起沉浸在对总理的思念和崇敬中,自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用课件渗透美育德育,凸显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从课文的分析引发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让他们在获得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中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长处,便可以充分实现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一课时,分析完课文后,并不忙着结束,而由此开始,展示与母爱有关的图片、视频。在低沉的旋律中,随着一张张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显示伟大母爱照片的切换,那条母亲临死前留给刚出生不久儿子的短信,那用自己身躯呵护身下孩子的姿势……呈现在我们眼前,我发现学生没有了笑容,表情凝重,好多女生眼里含着泪……不用言语,这伟大的母爱震撼着每一颗稚嫩的心灵,我相信对母亲感恩的种子也悄然播种在学生的心里了。

六、用课件增加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是很多学生的心声,课堂的枯燥与乏味,不是课文的枯燥与无趣,而是教学手段的单一。课件进入语文课堂,使师生的互动大为增加,更重要的一点是,借助课件的海量信息,让学生通过人机互动,进行自主学习,体现了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件良好的交互性能,既满足了教师的教学需要,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用Flash制作的网页型课件,通过链接互联网,可以大大满足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使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网络,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利用课件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生也能自主探究。

运用课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先进教学手段。所有语文教师都应顺应时代要求,勇于钻研实践,努力掌握。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课件多媒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背课文的小偷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背课文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