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学科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必须要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中注意研究语文教材的内在联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效益的提高,教师应当從以下几点作出努力:一是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切实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调控教学和评价教学,从而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二是学生在教师的心中要有情感、有思想、有自尊、有个性的生命体。那么,在教学中,就必须满腔热血地、艺术地引导学生去主动地理解知识、选择知识、分析知识、应用知识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是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那么,教师在用自身的心血与智慧点燃学生生命之火,维系学生学习生命的持续奋进的动力系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四是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育,课堂教学洋溢着生命活力。
二、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美国布鲁纳认为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习不仅要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良好的方法可以使人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并在知识迁移规律作用下,触类旁通。
学习方法是指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所谓学会学习,实质上就是掌握学习方法。这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天真、幼稚、不够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不够自觉,又贪玩好耍,因此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教育培养习惯。”人们也常说:“习惯决定命运。”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劣与学习成绩好坏几乎是成正比的。在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抓紧抓实。在语文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养成几种习惯:
①养成早读的习惯,学生早晨到校后,要求学生自觉拿出课本,读当天要学习的课文。
②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在课上要专心地听老师讲,听同学讲,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要把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在课文旁边做简单批注,把老师板书的重点内容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④养成预习的习惯,语文课学生不预习,就没办法顺利进行,所以我要求学生在上新课前,必须预习,把课文中的生字词注音后多读几遍,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及自己不懂的问题。
⑤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工整,行款美观。
在学习方法上,主要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法、识字写字方法、朗读方法、概括段意方法、课堂笔记方法、作业方法、写作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就拿写作来说吧,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经常进行课堂随笔训练。课堂随笔训练可以是篇章训练,更多的是段落或句式的训练。教师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构思一句、一段或一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模仿、借鉴课文的写法,费时不多,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学生阅读课文时,教给他们一套阅读符号,在具体讲解课文时,教会他们圈点批注。这虽然看来只是一些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但这种训练也包含思维训练的内容,蕴含有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内容。这样会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是教师应当自觉肩负的神圣使命,也是教学方法中的具体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是发挥课堂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习惯能否养成。有句俗话叫“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课堂上,教会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善于提出问题才是真正领进了门。
二是教会学生读书,首先要读好教材,然后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上课前,先预习教材中将要讲授的内容,只要知道将要讲些什么就可以了,有不明白之处记下来,课堂上认真听明白它。课后第一件事不是做练习,而是阅读课文,必须及时地仔细地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把不懂的字、词做上符号,查工具书理解。有不懂的句子或段落,反复读一读、想一想,实在难理解,就和同学讨论解决全面消化所学知识。在学完课文之后,还应把整篇课文内容再阅读,做一个全文总结,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是养成练习习惯,做练习是自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透彻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作用。做练习必须有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认真审阅题目,使自己弄清楚题意,再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如果有做不起的难题,要善于思考,要会查工具书。语文除了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外,还要练习写作,写一写日记、周记、片段、小作文,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通过写日记、周记、片段或小作文记下来,经常练习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四、增加知识储备,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应该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因为打铁本要自身硬,自己不具备丰富的知识,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怎么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同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也建立不起来,学生对你的教学也会不买帐。教师应该牢牢树立教育的四大观念:一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三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四是树立一种大语文观。
总之,老师在课堂上提高了教学效益,学生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及良好的练习习惯,还愁基础知识学不好吗?还愁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提不高吗?还愁语文教学质量上不去吗?因此,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改教学之中,努力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抓住教育的真谛,抓住培育生命,那样我们的语文教育之树就会永远绿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