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2014-04-29 00:39:41苗林波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网络道德中学生教育

苗林波

[摘 要]网络及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中学生网民队伍日益增大的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切实加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注意,网络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道德 教育

网络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但通过网络传播的暴力、色情内容等也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络的负面影响日益引起了人们的警惕,对学校教育而言,网络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教育者如何兴其利、去其弊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大多数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聊天和玩游戏。漫无目的的聊天在时间上很难控制,游戏的兴趣持久性,再加上青少年爱玩的天性,而中学生的自制力又很差,因此很容易造成上网成瘾性。

网络行为的隐蔽性易引发中学生人格分裂,道德模糊。在网上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不同的姓名、年龄、性别与人交往,温文尔雅的人在网上可以变成大灰狼,他们在网上寻求不同于现实的生活,尝试着一种全新的感觉,因此很多的中学生往往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表现出不一样的人格,在现实社会他是个好学生而在网络社会他则“胡作乱为”,从而造成中学生在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网上犯罪也层出不穷。

网络垃圾信息易使中学生受到毒害。互联网上多少存在着色情和暴力的内容,学校、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育成熟的重要形成阶段,并且中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大多不成熟,在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网络造就的虚拟世界造成人际关系的疏远。网上交友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所青睐。由于网络交友是一件新鲜事物,学生们迷恋网络交友是自然的。但有些学生因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影响了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交流,有的甚至陷于不切实际的网恋而不能自拔。

二、中学生产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网络文化的特殊性。网络具有共享性、交互性、隐蔽性、虚拟性的特点。网络的共享性既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源,也容纳了大量丑恶的信息垃圾。网络的交互性让学生容易认识各类网友。网络的隐蔽性既可以让学生改变角色,做出各种行为,也能够隐藏各类网友和信息资源的真面目,模糊学生的思想认识。网络的虚拟性使学生认为无须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承担后果。同时,在网络世界也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然而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不是现实的,又造成了学生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失落感。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决定了他们抵制不良信息诱惑能力不足。当学生遭遇压力的时候,大脑会采取相应的对策性应答,直到压力解除后,持续焦虑和紧张的情绪才会消除。但是,如果压力过大,短时间无法处理的时候,你所采取的任何可以化解情绪的行为,都会很容易被大脑记住,并形成对自己的制约。例如:某同学努力一个上午,却总是做不对几道题。这样,他转而上网玩游戏,不到一小时,过关斩将,顺利晋级。这名同学通过上网消除自己所经受的挫折和焦虑,大脑会记住这一过程,下次遇到压力,就会故技重施,最后被制约成一有压力就上网。随着不断伴随而来的压力、挫折,又使他想通过上网来摆脱,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中学生网络教育的缺失。学校重视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课大多只是形式,德育工作目标过高,偏离实际,网络德育工作还未提到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家长力不从心,盲目随意,对孩子上网监管不够。社会上重视不够,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俱佳的书籍等精神食粮十分匮乏,不能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即使有,学生也未必有机会去接触,总之,各方面未形成合力,导致网络教育不健全。

三、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建立健全的绿色网络。学校应努力丰富校园网资源,并积极做好防范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安装“网康”“网络保姆”等防护软件,来屏蔽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以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积极开展中学生的网络心理教育。学样是道德教育的主体,更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起着关键作用。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网络师德教育。教师必须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才能对中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既要学习网络知识,还要提高网络道德素养,教师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才能与学生共同使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网上指导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对网络的识别能力、自律能力、抗诱惑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习惯,定期开展网络心理测试。

发挥家庭网络教育功能。家长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网络德育应该责无旁贷。家长既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还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正确的网上行为。家长要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适当的监督,避免孩子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家长更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家长应结合子女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向追求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方向发展。应多与孩子谈心和交流,使他们没有孤独感,减少他们在虚拟世界与陌生人的交往。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及学校活动,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引导学生开展文明上网。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与网络有关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倡议学生文明上网,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自觉养成上网的良好行为习惯,争做网络文明的小小宣传員、示范员,与同学们一起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总之,尽管网络可能给学生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但若我们因噎废食,将学生与网络隔绝开来,则是完全不必要、不应该,也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在他们成长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三者必须共同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焦新 《集中开展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中国教育报 2010

[2]张军 《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2003

[3]罗艳华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 2006

猜你喜欢
网络道德中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媒体形势下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2:10:02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 16:13:43
浅谈网络道德所面临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