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墨林
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对他们来说,不管是在今后的学习还是将来的事业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是一个活泼、开朗、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理论的群体。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无意识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悄悄地在开始形成。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从知识、理论、技能诸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还需要从情感、意志、素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挖掘丰富多彩的典型素材、自觉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历史学科的特殊功能所在,也是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类的历史是通过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鉴于初中生的特点,最好的方法是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法,将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渗透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下面我就谈谈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发挥名人效应
1、以历史伟人为榜样,激发学生树大志
初中生是一个活泼、开朗、思想意识大胆前卫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开放,他们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宽泛,包括现实生活、书本、网络等。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引导和鼓励以历史名人、伟人为榜样,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规范,以及远大理想和伟大抱负的树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人”切入到历史事件中,然后逐步展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交流”之中掌握历史知识,同时,把这些人物作为一个楷模、一个榜样树立在自己心中。
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自忠的“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等等,每一个人的每一段故事,都是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的教科书。
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时,由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引出,然后问学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是谁说的?”事先做好预习的学生很兴奋地回答“林则徐”。为什么兴奋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听到温总理的名字兴奋,这说明学生对他是有某种崇拜心理的;另一个是本身对林则徐的崇敬。温总理都引用了他的话,那他肯定也很了不起。不管是哪种原因,都充分说明中学生是一个很容易接受榜样的群体,因此,我们有责任去引导。在不断强调“林则徐”的同时,学生牢记了他的话,从而了解了“禁烟运动”发生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学生在丰富书本知识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到历史名人的魅力,心灵受到了震憾,思想得到了升华。
2、以反面人物为教材,弘扬正气,反对邪恶
历史长河,有些人流芳百世,有些人却遗臭万年,千夫所指。如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的秦桧;对内镇压太平天国、维新志士、义和团,对外一味卖国的慈禧;公开投降日本的大汉奸汪精卫等等。学生在嬉笑怒骂之中心灵也得到了洗礼,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憎观。
例如,在讲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这一部分时,我们可以从流亡海外的达赖说起,对比西藏解放前后的变化,痛斥达赖集团在3.14事件中犯下的滔天大罪,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谁在破坏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谁是西藏人民的敌人。
二、以史为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事件,或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或是“贞观之治”的盛世,或是“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或是“血战台儿庄”的视死如归,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等等,虽然我们没有去经历,但我们可以去感受。通过对这些史实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历史。我们今天享受到的每一個细小的东西,都是我们的祖先付出了千辛万苦的代价换来的。
1、突出古代科技文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这一点,我们完全有理由去自豪、去骄傲。
例如,在讲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一部分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完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发明之后,应向学生阐明这些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促进世界文化、科学、航海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深远影响,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强调“落后就要挨打”,教育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那么,为什么到了近代却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呢?原因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例如,在讲鸦片战争这部分时,学生都会为近代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气愤。愤怒之余,我会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把历史上的割让香港和今天的香港回归放在一起,对比两个时代、不同的政府,中英方不同的态度,让学生勿忘历史的经验教训,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进而鼓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生们或许不会完全理解,但我相信,在他们内心,至少会隐约产生一种思想:我们不能输给别人。这对他们的成长才是很重要的。
3、歌颂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教育学生好好珍惜,自强不息
我们的祖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1997年的香港回归,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2003年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往返成功,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无不证明着新中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学生陶醉的时候,切入新中国初期国家建设的不易,勉励学生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富强和繁荣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果只能让学生不断做习题,得高分,上大学,那只是一个出色的教书匠而已,而我们应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我们应该对世界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融会贯通,让中国漫漫历史中透露出的精髓民族文化,真正潜移默化为学生的思想和情操,使学生树立起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