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蕴涵的联系与区别

2014-04-29 23:56:03杨威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蕴涵联系区别

杨威

摘 要:预设和蕴涵是语用学上的两个重要概念,他们都是从句子的整体意义推导出来的另外的意义或另外的一些信息。预设和蕴涵在定义和特征上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这也成为了许多学者研究它们的重要依据。本文则是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预设和蕴涵的定义和特征进行梳理,同时经过认真推敲理解就预设和蕴涵的真假值问题和预设、蕴涵的时间空间概念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性见解。

关键词:预设;蕴涵;特征;联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2

预设与蕴涵是两种重要的语义,对它们进行探讨,一方面可以升华二者研究深度,另一方面有助于理解语句的含义,在语言分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学者们对二者的研究由来已久,在国外,早期对预设的研究是命题的真值条件,有人认为预设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蕴涵存在的,威尔逊和斯波伯就把预设约简为蕴涵;随着生成语言学的发展,预设研究逐渐与语言的形式结构、语义及语言的用法相结合,从原来的纯哲学逻辑转向语义研究,继而转向语用研究,尤尔就认为预设是语用的,而蕴涵是语义的;弗雷格和斯特劳森认为预设在否定句或否定的陈述中依然保持;肯普森则列出了预设和蕴涵的真值表,提出了从真值上鉴别二者的方法。

国内研究大多使用否定测试的方法对二者进行简单的比较,如徐烈炯《语义学》、和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另外还有从真值角度对预设和蕴涵进行比较,石安石《句义的预设》讨论了预设和蕴涵的根本区别;袁莉容《试论否定命题测试的缺陷》分析了否定测试的缺陷,认为否定测试缺陷的实质在于预设归根结底是属于语用的问题;范晓、陈忠《预设与蕴含》提出预设和蕴涵都与特定的句法成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预设大多由定语、主语、状语等成分充当,蕴涵大体与谓语部分相对应。

一、预设的定义

预设又叫“前提”或“先设”,左思民的《汉语语用学》给“预设”下的定义是:“预设是决定了一个陈述(命题)是否有真假值可辨的一个未说出的命题。可称为语义预设或逻辑预设”。换句话说:所谓“预设”、“前提”其实是种语用推论,它以实际的语言结构意义为根据,结合语义、语境等推断出话语的先决条件。简单地说预设是一个命题所蕴含的言外之意。

1.他的哥哥病了。(a)

2.他有哥哥。(b)a预设b。

3.小薇的裙子被偷了。(a)

4.有小薇这个人。(b)a预设b。

5.莎士比亚的作品很棒。(a)

6.有莎士比亚这个人,虽然去世了,但是曾经在世过。(b)a预设b。

若a真,则b真;若a假,b也为真;若b真,则a真假不知,若b假,则a假

二、预设的特征

(一)以陈述性质显现出来的未说出的命题

①王强是科学家。

预设:有一个叫王强的人。(陈述性质)

②李宁打开了门。

预设:有一个叫李宁的人;有一扇门。(陈述性质)

两句话在字面上都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有王强这个人”、“有李宁这个人”和“有一扇门”,但我们却能清楚获得这些意义。这就是预设。

(二)如果原命题是陈述句,对原命题的否定判断不会导致对预设的否定

否定判断是对句子中主语和谓语联系的否定,简单地说,就是对谓语的否定。

①张三不是我唯一的朋友。(预设:有张三这个人。)

②小刘没有打开窗。(预设:有小刘这个人;有一扇窗。)

这两个句子虽然是否定陈述,但是预设仍然存在。所以,除非是对句子的某一预设直接否定,否则,该句子的预设仍然存在。

①a上帝是万能的。(预设:上帝存在)

b上帝是不存在的。预设也就不存在了。

②a小芳的裙子被偷了。(预设:小芳有裙子)

b小芳没有裙子。预设也就消失了。

(三)如果原命题是陈述句,对原命题的负判断不能推断预设存在与否

负判断是对整个句子的否定。

如:小娟的电脑被偷了。(预设:有小娟这个人;小娟有电脑)

负判断:并非小娟的电脑被偷了。(判断不出是否有小娟这个人;也判断不出小娟是否有电脑)

(四)预设在特定语境里可被取消,特定语境包括语篇语境和上下文语境

a当今中国皇帝是音乐家。

b当今中国皇帝不是音乐家。

以上两句都有预设义:当今中国有皇帝。但当今中国根本就没有皇帝,这个预设是假的。所以可以得这样的结论:

① 预设意义为假的时候,话语的肯定式是荒谬的,否定式是多余的。

② 并非某些话语形式决定了其中的预设为真,相反,是真的预设决定了话语的或真或假,而假的预设决定了话语的荒谬或者多余。

③ 事实决定了话语的荒谬、多余或者是真是假,预设真假是陈述真假的基础。

(五)特定指称由肯定变为否定,预设存在;而无定指称由肯定变成否定,无法判断预设是否存在

①张三是教授。(预设:有张三這个人)

张三不是教授。(预设:有张三这个人)

②我看见他打破了教室玻璃。(预设:他打破了教室玻璃)

我没有看见他打破教室玻璃。(他打没打破教室玻璃我并不知道)

三、蕴涵的定义

蕴涵分为逻辑蕴涵和语义蕴涵。逻辑蕴涵是根据条件命题前、后件抽象的真假值而确立的蕴涵关系,它不考虑其前件后件的内容意义上的联系。而语义蕴涵则是在逻辑蕴涵的基础上,对自然语言进行语义分析或意义推导得到的。

本文所指蕴含为语义蕴涵。语义蕴涵是排除语境因素,根据语义知识和逻辑意义从句子本身推导出来的命题,从一个语句可以得到它的多个语义蕴涵,这些语义蕴涵的集合构成了语句的意义。简单地说:蕴涵是由一个命题推导出来的一个或多个命题,是一种上下位的关系。

他是个单身汉(a)

他是个男人(b)

张三打了李四(a)

张三打了人(b)

小黄是猫(a)

小黄是动物(b)

若a真,则b真,若a假,则b可真可假;若b真,则a真假不定,若b假,则a假

张星的姐姐买了两件羽绒服。(a)这个句子蕴涵:b张星的姐姐买了某种东西;c有人买了两件羽绒服

显然a为真,b和c必定也为真;但b或c为真,a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为假的。即从“张星的姐姐买了某种东西”并不一定能够推导出张星的姐姐买的是“两件羽绒服”,“有人买了两件羽绒服”并不一定能够推导出买羽绒服的人一定是“张星的姐姐”。

四、蕴涵的特征

(一)蕴涵是不依赖语境的纯逻辑推理。它是句子本身所固有的,并且具有不可消除性,一旦消除就会产生语义矛盾

如:小王有两个孩子,但小王没有孩子。这种不可消除性表明蕴涵属于规约意义。

(二)蕴含是对已有信息的提炼,针对不同的语法成分,同一句子的蕴含也不一样

如:我昨天到火车站买票

蕴含1:某人昨天到火车站买票

蕴含2:我某天到火车站买票

蕴含3:我昨天到某处买票

蕴含4:我昨天到火车站做某事

雅馨的姐姐买了两件羽绒服。

蕴涵1雅馨的姐姐买了某种东西

蕴涵2有人买了两件羽绒服

(三)句子的蕴涵属于话语的基本信息,句子和它的蕴涵之间有上下位关系或整体部分关系

①校园的湖边有柳树。(蕴涵:湖边有树)

②离电影院几米远的妇产医院大门口停着救护车。(蕴涵:妇产医院大门口有车)

两句中的“树”与“柳树”;“车”与“救护车”都是上下位关系。

五、预设与蕴含的联系和区别

预设与蕴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联系(一)两者都是从句子的整体意义出发,从中推导出来其他意义或另外的一些信息,研究两者是为了研究句子外部的某些信息对原句的影响。

真真的姐姐买了两条裙子。

预设1有一个叫“真真”的人存在

预设2张韬有个姐姐

蘊涵1真真的姐姐买了某样东西

蕴涵2有人买了两条裙子。

(二)二者都具有主观性,也就是预设与蕴含本身并不具备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

如:上帝是万能的。(预设:上帝是存在的)但是事实上,上帝是不存在,上帝的存在与否与人的主观信仰有关。

区别(一)从意义的性质来看

预设是断言之外的意义,是说话人所包含的背景意义,是局外隐含意义,而蕴涵是断言之内的意义,是说话人包含的必然意义,是局内暗示意义。

如:我是一名武汉人。(蕴涵:我是一名湖北人。这一蕴涵是由下位概念推出上位概念)

(二)从二者的概念范围来看

蕴涵是范围大小的问题和区别,在说话时,主要是与空间相联系的概念;预设是时间先后的问题和区别,在说话时,是与时间相联系的概念,在时间上先假定一个前提条件。

①张三是武汉人。(预设:有武汉这个地方。蕴涵:张三是湖北人)

武汉这个地方从无到有,表示的是时间的先后问题。

张三是湖北人是从属问题,是空间概念。

②天亮了。(预设:天刚刚是黑的。)

③他脸红了。(预设:他的脸刚刚没红。)

④我是荆州人。(蕴涵:我是湖北人。这是从下位概念推断出上位概念,)

⑤河边有棵柳树。(蕴涵:河边有棵树。二者是隶属关系,)

所以可以看出,蕴涵指的是空间的关系,而预设则表示的是时间上的关系。

(三)从真价值表来看

预设:若a真,则b真;若a假,b也为真;若b真,则a真假不定,若b假,则a假

蕴涵:若a真,则b真,若a假,则b可真可假;若b真,则a真假不定,若b假,则a假

以上比较表明,命题进行否定后,推导出来的命题有真有假。此种差异,就是用来区分预设和蕴涵的称作“否定测试法”的方法。详细地说,判断推导出的命题是原句的预设还是蕴涵,可以对一个句子进行否定,否定后推导出的句子为真就是该句子的预设,否定后并非真值的推导命题则是其蕴涵(这一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但存在局限性。例如“张雅的姐姐买了两条裙子”,对命题否定后为“张雅的姐姐没有买两条裙子”。从这一否定命题可以分别推导出有一个叫“张雅”这个人存在和“张雅有个姐姐”。很明显这两个命题仍为真, 但从“张雅的姐姐没有买两条裙子”不能得出“张雅的姐姐买了某样东西”。因此,对一个句子进行否定,其预设并不能同时被否定,预设仍然可以没有变化。

(四)预设可以从源语句及其否定判断中推出,而蕴涵则不能

①S1刘华是父亲。

②S2刘华不是父亲。

③S3刘华是男人。

④S4有一个叫刘华的人。

显然S4可以从S1中推出,也可以从S2中推出,所以S4是S1的预设,而S3只能从S1中推出,所以是蕴涵。

(五)蕴涵都具有不可取消性,而预设却是可取消的。蕴涵取消,原句也就不成立了,预设却可直接取消

①李华的电脑没有被偷,因为李华根本没有电脑。(预设李华有电脑,这一预设却在后一分句中被取消了)

②湖边有柳树。(蕴涵:湖边有树)

如果取消蕴涵“湖边有树”,说湖边没有树,那么原句湖边有柳树也就不存在了。

(六)预设一般只与句子的名词性成分相联系,而蕴涵与所陈述的命题则总是相关

①A荆州的警察击毙了那个歹徒。

②B荆州的某人击毙了那个歹徒。

蕴涵1有个地方的警察击毙了那个歹徒。

蕴涵2有人击毙了那个行凶歹徒。

蕴涵3有说话人所特指的城市存在,该城市叫荆州

蕴涵4有说话人所特指的人存在,该人那时是警察。

蕴涵5有说话人所特指的人存在,该人是歹徒。

综上,预设是说话人的常识背景知识,是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共同背景知识。而蕴涵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义推导,它阐释的是言语交际中基本单位语句所暗含的意义。预设和蕴涵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有时并不容易区分二者。所以本文通过对二者的特征、联系和区别进行深入分析,希望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和使用二者,为语用研究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宏.言有所为——现代汉语语用分析[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4月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吴耀斌.从语义学角度浅析预设与蕴含的异同[J].高校讲台2007年第一期

[4]刘哲.谈蕴含和预设的区分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5月

[5]刘利华.预设与蕴含[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6月

[6] 左思民.汉语语用学[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7]韦艳梅.浅议预设与蕴涵[J].语言学研究2013年1月

[8]姚琴.语义预设探究[J].江苏大学学报2006年9月

[9]杨翠.语言学中预设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0]范晓、陈忠.预设和蕴涵[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0月

猜你喜欢
蕴涵联系区别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
当代陕西(2021年18期)2021-11-27 09:01:36
我的超级老爸
探究经济管理与会计工作的联系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22:15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0:48
多重模糊蕴涵与生成模糊蕴涵的新方法
上班和坐牢的区别
特别文摘(2016年4期)2016-04-26 05:25:07
浅谈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关系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0:51:34
位置的区别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