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乔治.奥威尔《缅甸岁月》中的东方主义话语

2014-04-29 22:10孙磊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东方主义奥威尔乔治

摘 要:乔治.奥威尔的首部小说《缅甸岁月》长期以来被作为反殖民反帝国主义的经典文本来阅读,随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兴起,人们对它进行了重新的解读。本文作者将运用后殖民理论从小说中的殖民地描写,东方人物的塑造及东西方人物的社会地位入手来揭示其中蕴含的东方主义话语。

关键词:乔治.奥威尔;东方主义;话语

作者简介:孙磊(1983-),男,硕士,陕西咸阳,昌吉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及西方文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02

引言:

1978年,爱德华·萨义德的著作《东方学》的发表,标志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诞生。萨义德认为在西方学者对于东方形象的再现上,将东方他者化来反衬西方的文明与先进,较为常用的手法就是在传统的东方人的思想和形象中加入一部分在西方世界人们所不能接受的特征。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03-1950)是上世纪30年代英国作家中最具政治色采的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动物庄园》和《1984》等等,由于他出生在当时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印度,并且從小接受大英帝国的教育,并在毕业后选择在殖民地工作,他写出了一部反映其对东方殖民地艺术思索的作品,就是首部小说《缅甸岁月》。这部作品在问世初很不受欢迎,甚至没人愿意出版,就是因为这部作品所表现得内容在当时还不被接受,但在后殖民理论兴起的背景下这部作品又散发出了新的魅力。

一、小说中对殖民地的描述

《缅甸岁月》这本书,给我们清晰地勾勒出,奥尔良当时的东方殖民地的现状,以及他对殖民地的态度,其中也不乏对东方殖民地妖魔化,夸张化的书写。例如:《缅甸岁月》中这样写道 “十分令人厌恶的小镇——肮脏、酷热难当,据称主要有以英文字母P开头的五样东西:佛塔、贱民、肥猪、牧师和妓女”(Orwell,l)。殖民地的城市是肮脏混乱的,天气是酷热难耐的,东方人都是贱民,女性更是没有地位边缘化,这些无不迎合了西方人对东方殖民地野蛮,落后,脏乱,低下等固有的看法。

二、小说中对东方人物形象的塑造

《缅甸岁月》中塑造了好多的人物形象,除了费洛里及一帮白人老爷之外,居然无一正面的形象,东方人的形象全都变得下贱,狡猾,奴性十足,成为负面形象的代表西方的映衬。吴金波作为地方长官,在书中被塑造成一个丧尽天良,无恶不作的邪恶形象,他一面骗取上司的信任一面对当地人欺压。因为他 “厌倦了用手指吃饭、只跟缅甸人打交道……都是些倒霉下贱的人。”[1]在金钱之外,他更加想得到的是一种和白人老爷一样的身份,得到一种和欧洲人平等的地位。他甚至放弃自己的语言,说着东施效颦般的英语,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把自己放在一个和欧洲人平等的地位,这也从侧面显示出了吴波金对于自己民族的一种歧视和自卑的心理,而作者也在无意之中透露出了对于东方人的蔑视和欧洲人深深的优越感。

马拉美在《缅甸岁月》中是主人公佛罗里的情妇,她集齐了所有下贱女人的恶劣品质于一身,懒惰、淫荡、贪婪等等。在金钱的诱惑和吴金波的蛊惑下,一个公开场合中羞辱她曾经的白人老爷,使佛罗里应羞辱而自杀。小说中对于马拉美有这样的一些描述,她的样子就像是个妓女有时候还会在自己的白人老爷的饭菜里下春药。最后,佛罗里为了追求白人姑娘伊丽莎白抛弃了她,在她失去曾经“白人夫人”的身份后她不顾一切的去报复佛罗里。对于马拉美色情化、畸形化、邪恶化等艺术方式的处理,也无限贬低了她作为东方女人应有的尊严。

殖民地的印度医生维拉斯瓦米,相对于主人公吴金波和马拉美来说,似乎表现得更加正直和善良,印度医生对于守卫教堂的印度人马图的仁慈就是他善良的最好证明。老玛图“样子与其说是人,倒不如说更像只蚂蚱,身上裹着几尺褪色的破布”[1]42,每次这个印度守卫向医生维拉斯瓦米乞讨时,医生都会给他们的印度同胞一些施舍,但是就在这位可敬的医生施舍的同时,他又对佛罗里说了这样的话:“看看我们东方已堕落到何等地步……这还叫你怎么假装你们不是天生的优等民族呢?”[1]43印度医生维拉斯瓦米“无比诚恳地相信,作为一个印度人,他属于低劣而堕落的种族”[1]38。在此处,奥威尔对印度医生在对待白人殖民者的态度上做出了极致的嘲讽和讽刺,更是用主人公佛罗里的反殖民情绪来衬托出了印度医生维拉斯瓦米的这种所谓的爱国狂情和奴性。但是,奥威尔对于东方的认识还过于简单化,浅层化,不够具体,不够形象,这也正好符合了萨伊德对他的批判。

三、小说中对人物社会地位、身份地位的体现

就社会地位而言,缅甸人对于英国白人老爷们都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就好像东方就从属于西方。西方人在这片土地上拥有至高的权力,在小说中出现的西方人都是些趾高气扬的阔老爷,阔太太形象相比之下东方人几乎都是下人,是这个社会上最底层的形象,不是佣人就是看门的,被西方人胡来唤去的。小说中的欧洲人俱乐部更是殖民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是纯种的欧洲人。当听说他们要接纳一个东方会员时,吴金波开始大肆谣言诽谤,打算借此来打击他的最大竞争对手印度医生维拉斯瓦米使自己进入俱乐部。维拉丝瓦米为了进入俱乐部,积极接近佛罗里,想寻求他的帮助进入俱乐部。因为“进了俱乐部,你几乎就是欧洲人了,任何流言蜚语也不能把你怎样。俱乐部会员是神圣不可亵渎的”。由此可见,东方人于西方人在社会地位和身份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平等,白人至上的观点无以复加。

四、结束语

虽然说奥威尔是站在被殖民者的立场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殖民地文化同情殖民地人民的遭遇,并在《缅甸岁月》中表现出了对殖民主义尖锐的批判和审视,但是他的这种批判和审视具有不彻底性和局限性,依然是在西方意识形态大背景下,难以摆脱这种骨子里的欧洲中心论,白人优越论等影响因素。奥威尔虽然是一个标准的人道主义者,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识迫使他站在了被殖民者的一边,并且认同殖民地的遭遇,对殖民主义做出了尖锐的批判和攻击但作为一个欧洲人,奥威尔虽然出生于东方但从小接受的是正统的西方教育,并且深受其文化的影响。从上个世纪开始,西方人的文学作品就充满了浓厚的欧洲中心主义意识,并且有着深深的种族优越感,白人至上的思想也是溢于言表。到了近现代,西方的作家都开始走这个套路,进行着不断的复制,复制这样的文本体系。就如同萨义德指出“东方主义的种族优越论并不仅仅是一厢情愿的说法,而是有着数百年坚实的东方主义‘科学理论为依据,通过垄断知识和‘客观真理来维系和发展种族的不平等”(朱刚482)。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奥威尔没有摆脱欧洲中心论和白人优越论构成的集体意识最终导致在其反殖民作品中产生东方主义话语削弱了批判力度。

参考文献:

[1]乔治.奥威尔. 《缅甸岁月》[M].李锋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萨义德 《东方主义》[M]. 王宇根译. 三联书店,1999.

[3]弗朗梓·法农.《 黑皮肤,白面具》[M]. 万冰,译. 南京: 译

[4]艾勒克·博埃默. 殖民与后殖民文学[M]. 盛宁,韩敏中,译林出版社,2005:15.

[5]朱刚.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尹锡南. 在缅甸的日子:乔治.奥威尔质疑帝国及其东方主义话语[J]. 南亚研究季刊,2007.

[7]胡文育. 《缅甸岁月》:乔治.奥威尔笔下的东方人形象 [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

猜你喜欢
东方主义奥威尔乔治
乔治的宇宙大爆炸
游乐场(上)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东方主义
后殖民语境下的欧美鲁迅研究与误读
从贤哲会饮到饕餮盛宴
《麦田》的问题
乔治·奥威尔最后的日子
乔治和他的斧子
孙仲旭:翻译奥威尔《一九八四》 曾两度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