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岩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思维品质以及情感和态度,启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源,促使学生的数学发展和进步,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传统的评价是以量化、终结性评价为主要特征的,把学生的学业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学校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学生在学校所接受教育的全部和重心,用数据来给学生定性,只由教师和上级部门进行,只关注结果,以结果为导向,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新一轮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强调多维度的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强调参与和互动,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进行相互评价以及学生也来评价教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日常形成性评价,实现方法的多样性。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用激励的方式开发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新课标指出:“不要单纯考查学生对某些定义、公式、法则和解题步骤的记忆,纯粹的数学运算要置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评价时要评价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技能与技巧的回忆、模仿和复制.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过程性知识形成与掌握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对于学生认识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应结合直观素材和动手操作来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该避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而要结合直观素材和生活情境评价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应更多地关注儿童学习的活动过程,这些过程主要包括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和探索,在同学间开展合作与交流等多种形式。
评价时要注重综合联系与实践能力的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是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测试学生具备了什么知识,还应包括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打破单一的量化评价形,注重质性评价。单一的量化考试,大多数学生不能从考试数据中獲得成功的愉悦和学习的动力。因此,害怕考试甚至逃避考试。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笔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评价方法,要改变传统的评价范式,采用质性评价来对学生成绩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学校教师,而且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课堂提问、活动报告、分析小论文等方式,也可以使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每种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己的特点,教师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
评价要体现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师评生是激发学生乐学的动力。在学生的心目当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肯定评价之后,内驱力往往成倍地激增。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从学生的学习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等方面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2)生评师是增强学生自信的保证. 学生挑战老师,师生一起活动,多项交流,评价,体现了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整个课堂充满活力。(3)生评生是学生互学的手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4)家长评价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 家长评价也是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因为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有时学生的作业也可请家长写上评语。(5)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体现. 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1)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学生的数学成绩、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发面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放在一定的数学情景中进行,真正的数学才能也只有在数学现实情景中方能显露出来。通过数学活动,可以是评价获得更为翔实的信息。(2)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在评价中要注重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强调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侧重于成绩和素质的增值,而不是简单的分等排序。在这种多元的评价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总之,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效的评价,教师的观念需要改变,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评价要倡导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