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对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14-04-29 19:41赵敏
学理论·上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化工业阿多诺马克思

赵敏

摘 要:阿多诺文化批判思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中具有代表性。马克思对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文化思想进行了批判,阿多诺将对抽象人性论的批判发展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他们都揭示了文化丧失人本性的社会根源——资本的奴役性,并立足于实践去寻找文化自由自觉的方向。

关键词:阿多诺;马克思;文化批判;文化工业

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4-0082-02

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不仅揭示了其内在的社会根源,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如何让文化由自在自为成为自由自觉的现实根基。阿多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早关注大众文化的人,也是最早提出“文化工业”这一概念的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中,阿多诺的文化批判思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挖掘阿多诺文化批判思想对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继承性与批判性,有利于我们为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一种独特的、合理的、可靠的文化视角。

一、文化批判思想的基础——批判抽象人性论

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是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批判。文化从广义上讲其核心就是人。它归根结底强调的是人的存在理念和生存方式。马克思强调人是现实的个人,是类存在物,是具有类特性——“自由自觉的活动”。这就是对抽象人性论的本质上的超越,其意义在于,强调了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主导者,更是自然与社会的改造者。这一方面确立了人的自我创造、自我生成的主体地位,避免把人和“历史”割裂开来;另一方面也确立了人受历史所制约的根据,避免了把人和“自然”加以割裂。“现实的个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矛盾体。“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1]160。

文化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指出社会意识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也就是说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2]。马克思早期文本中很少用“文化”一词,并不是马克思不关注文化,马克思关注的核心恰恰一直都在文化的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面。唯心主义与朴素唯物主义对“文化”一词抽象的解释,已经成为当时的“流行”。

阿多诺将对抽象人性论的批判发展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1944年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首先使用了“文化工业”这个概念。阿多诺没有对“文化工业”一词给出具体的解释,这与他的哲学思想有很大的联系。但是阿多诺多次指出“文化工业”的特征。“文化已经变成了一种很普通的说法,已经被带进了行政领域,具有了图式化、索引和分类的含义。很明显,這也是一种工业化,结果,依据这种文化观念,文化已经变成了归类活动。”[3]118这里说明文化已经具有行政化特征,文化失去了本身的价值。他还指出“文化工业引以为豪的是,它凭借自己的力量,把先前笨拙的艺术转换成为消费领域以内的东西,并使其成为一项原则,文化工业抛弃了艺术原来那种粗鲁而又天真的特征,把艺术提升为一种商品类型。”[3]121显然,“文化工业”完全具备商业化的特征。

“今天,文化给一切事物都贴上了同样的标签。电影、广播和杂志制造了一个系统。不仅各个部分之间能够取得一致,各个部分在整体上也能取得一致。甚至对那些政治上针锋相对的人来说,他们的审美活动也是总是满怀热情,对钢铁机器节奏韵律充满褒扬和赞颂”[3]107。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这种欺骗性、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深刻批判,其实也是对抽象人性论的批判,对现实忽视人的个性的批判,文化作为人类本质的一面镜子,照出的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个性蓝图,而不是整齐划一的轮廓框架。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丰富人的个性,完善人的本性,但这些全被“文化工业”扼杀掉了。阿多诺可以说是对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他们的文化批判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揭示了文化的不自由性和人本性的缺失。

二、文化丧失人本性的社会根源——资本的奴役性

在寻找文化丧失人本性的社会根源时,马克思和阿多诺都从现象的背后看到了本质,首先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强调要争取人类的解放和自由。他们都看到了文化背后的操纵者——资本。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是建立在对经济批判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看到了精神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相对立的关系。他指出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分工,“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驾驭着这种力量。”[1]537由此可见,这种分工不考虑工人的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强制、压迫,为了追逐最大化的利益,受资本的奴役,最终导致商品拜物教的“神秘”特征、劳动的异化及其人的主体性与存在价值被抹杀。马克思还指出:“不仅是工人,而且直接或间接剥削工人的阶级,也都因分工而被自己用来从事活动的工具所奴役。”[4]

阿多诺在谈到“文化工业”具有技术性特征时强调,“技术只是被描述成‘利益群体进行狡辩的理论工具,而隐藏在它背后的经济动机才被奉为在文化工业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因素”[3]108。阿多诺也多次强调“文化工业”中商品拜物教的特征,并分析“商品交换原则,将人类劳动还原为抽象的、普遍的平均劳动时间,这与同一性原则非常相似。商品交换是同一性原则的社会模式,没有这一原则也就没有任何交换;正是通过交换,异质性的个体和活动变得可衡量和同一了。”[5]对当时处于纳粹德国的极权主义和战后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历史背景之下的阿多诺来说,“文化工业”并不推动人走向升华,它本身就是压抑性的。他最后总结起来,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是投资资本取得的成就,资本已经变成了绝对的主人”[3]111。

在阿多诺看来,当“文化工业”的产品变成一种商品拜物教时,它的质的规定性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交换价值取代了使用价值,文化商品因此被抽去了使用价值而变成了没有实际意义指涉的空洞能指。这实际上是进一步诠释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神秘特征。

三、尋找文化自由自觉的方向——实践

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不只是思想上的批判,他为文化自由自觉找到了最终的方向——实践,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朴素唯物主义的正是他不仅将人看作“感性的对象”,更强调“感性的活动”,在他这里“人”这个概念已经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的领域里了。他认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500他还进一步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501实践作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它是人的类本质特征,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毕竟是特殊历史语境中的产物,阿多诺对于如何改变现实,没有提出建设性看法。不可否认,文化工业对人的整合、欺骗、操控和统治才是贯穿他整个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中的一条主线,所以,阿多诺的文化批判思想不免具有悲观主义色彩还打上了精英主义的烙印。

与阿多诺“文化工业”呈现的精英主义的悲观色彩相比,马克思的思想显得更为乐观,马克思说过:“历史是认真的,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形态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态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它的喜剧”[1]7。阿多诺忽视了群众的力量,认为群众只能被动地去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在这方面同阿多诺的精英文化是对立的,先进文化在目的方面和主体方面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直接相关,马克思的文化批判不停留在批判上。马克思认为,带有精英主义色彩的思想很难形成对待人民群众的崭新态度,不能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不能将自由自觉的文化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那么,就更不能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

[3]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ADORNO.Negative Dialectics[M].London:Routle-dge& Ke-

gan Paul,1984.

[6]Theodor W.Adorno.On Popular Music[C]//John Storey,ed.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AReader.Hemel Hemp-

stead:PrenticeHall,1998.

[7]Adorno.The Cultural Industry:Selected essays on mass culture[M].London:Routledge,1991.

猜你喜欢
文化工业阿多诺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拯救表象
———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评介
Δ 9-Tetrahydrocannabinol Toxicity and Validation of Cannabidiol on Brain Dopamine Levels:An Assessment on Cannabis Duplicity
阿多诺对前卫艺术创作技法的批判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浅析阿多诺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批判
从《百鸟朝凤》的戏剧命运看中国文艺片的生存困境
浅析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