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辩证性

2014-04-29 19:41聂波陈兴丽
学理论·上 2014年2期
关键词:国家主权互动性全球化

聂波 陈兴丽

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家主权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全球化赋予了国家主权新的特点,国家主权的范围和表现形式有了新变化。同时,国家主权的发展变化对全球化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必须以主权国家为依托,以国家主权为基础。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存在着辩证性。

关键词:全球化;国家主权;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4-0055-03

中国加入WTO后,学界从各个方面对全球化予以高度的关注和讨论。近些年,在各国经济、政治及文化往来越来越密切的过程中,另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即全球化给国家主权带来的挑战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全球化从多方面影响到主权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主权,并通过强势的经济主体全球活动而使其民主理念普遍化;经济的全球化导致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观念意识的相互渗透、相互认同、相互吸收,从而呈现出文化的趋同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趋同化对国家主权形成巨大挑战。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把握全球化的实质,如何认识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又成为严肃的时代课题。本文拟在把握全球化的实质基础上,对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辩证性做一初步分析。

一、全球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和历史潮流

自从“全球化”一词出现以来,人们对其概念的理解一直歧见纷纷。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其一,认为全球化的“实质是以最新的高科技成果和快速发展的生产力为条件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化”[1];其二,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单一化”,表现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及不同的文明体系之间在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的某种“趋同化”;其三,认为全球化是指人类从彼此隔绝的原始封闭状态走向全球社会的过程;其四,认为全球化不仅包括经济全球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及生活等诸方面的全球化。以上对全球化的种种描述虽各有其合理性,但对于全球化这样复杂多变的历史现象,企图从某个方面为其下一完整的定义,显然是不可能的。纵观全球化的历史,“不管人们相信不相信,理解不理解,赞同不赞同,全球化都只会是按自身的逻辑向前推进,不会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由此可见,全球化最为主要的质的规定性是:全球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和历史潮流。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球化最初是基于经济的目的,经济全球化是整个全球化進程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当前,市场经济在全球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世界各国经济、金融、贸易和技术发展已经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引人注目的跨国公司的再次扩展使全球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政治也必然要求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政治层面的反映。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任何以发展为取向的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于国际社会之外。无论在政治决策、价值取向、社会矛盾的处理或者对机遇和挑战的估计,各国都不再囿于一国的狭小范围之内,而是基于国际大舞台,强调与国际接轨。与经济、政治全球化相伴而生的是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全球经济、政治活动日益频繁,势必会在文化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人们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价值取向方面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等现代化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为快捷和准确,这都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化。

全球化也是世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向现实性的转化。科学技术推动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的发展与通信业和信息传播业两方面。交通工具的进步缩短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距离,使不同地域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信息传播业的飞速发展,更易使人们忽视距离的存在。由于电报、电话、通信卫星、数字化通信等先进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国际互联网的建立,使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可能直接交流思想和情感。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整个世界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能抗拒的历史潮流。“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无论其历史文化传统如何,无论其处于怎样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中,都不可能持久地游离于全球化历史进程之外,最终都将会融于全球化潮流之中。”[2]全球化使得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全球化是一个多维的发展过程,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展开,是一个不断从量的扩张到发生质的变化的历史过程,经济的全球化是其主要的原动力,各国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是全球化趋势得以不断增强的另一个重要动力,而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开放则是全球化的助推力。

二、全球化进程给国家主权带来新的挑战,也给国家主权赋予新的特点

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是民族国家之魂,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最高权威性,不可分割、不可让与性。主权表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人格,国家行使主权是通过国家职能范畴内的治权来实现的。治权是国家合法政府行使主权的权力,包括对内、对外的各种权力。主权不等于治权,治权体现主权,从属于主权。治权及其范围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和调整。治权具有可分性、自愿可拘束性与可让渡性两项特征[2]。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国家主权在全球化趋势下受到严峻的挑战,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国家的独立自主性都受到了一定限制,基于这样的或那样的原因,主权国家总会迫于无奈地做出某种选择。

全球化的开放性、合作性与国家主权的排他性、专属性显然要发生碰撞。从总体上讲,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对国家主权有一定的弱化作用。尤其体现在国家治权的弱化、治权范围的调整、治权的分割转让等方面。

首先,在全球化浪潮之下,传统主权国家的控制力面临巨大的挑战[3]。全球化表现最为明显、最为持久,最有影响的是经济全球化。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制度千差万别,不尽适应全球性的经济活动要求,当跨国投资等全球性经济活动与民族国家原有的制度发生冲突时,往往要求主权国家做必要的让步,其原有的决策过程和政治经济体制会发生一定的变迁,这种制度性的变迁会对其主权构成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信息、科技的穿透能力的加强,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国界在这个层面上失去了作用。统一的国际大市场的形成,使得私人企业、非政府基金组织甚至是个人,都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本,以金融投资、直接投资或资本借贷等方式操纵、控制甚至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全球化时代,国境线不再能够保护国家主权对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可能减退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主权的领土主权观念也遭到削弱。在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传统的国家疆域已经丧失了原有的限制性,商品、资本、劳务以及信息都能跨越国境自由流动。这就使主权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治权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其次,非国家行为体的多元化,势必使主权国家分割,让渡出部分治权,从而对国家主权构成威胁。非国家行为体是相对国家行为体而言的,它是指由一定的成员构成,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全球或地区范围产生影响的实体。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与国际关系的多向拓展,非国家行为体的数目不断增多,作用日趋加强。在经济领域,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区域经济组织等国际组织对国家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限制和规范,国家对自己的财政、金融、贸易等政策不再具备完全独立的自由行动能力。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它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民族国家部分公民对本国的忠诚度,增加了民族离心力,甚至在政治上也表现出反国家的某种举动。可见非国家行为体的多元化对国家主权的冲击是相当大的。

再次,全球化浪潮中的制度化进程也对国家主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行为主体日趋多元化,国际行为更为复杂多变。因此,要求制定共同规则的呼声就越来越高。非国家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跨国公司)和国际法等制定的国际准则对国家主权的行使设置了广泛的限制。有时候,国际组织甚至会通过制定的准则执行某些原属国家主权的职能。通过制定共同准则对国际行为体的行为进行有益的和有效的约束,维护国际行为体自身利益是全球化进程中制度化的初衷,这无疑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巨大进步,但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家主权。

国家治权范围的缩小,主权的弱化,并非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否定。相反却能极大地推动国家主权的发展。世界的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其活动不可能是随心所欲的,它们作为与不作为,进与退,赞同与否定,总会遵循某种规则。正如自由非绝对的一样。任何主权国家在国际活动中只能是在尊重他国主权的前提下享有主权权利。任何主权都只能是一定范围的主权。超范围享有主权必然会侵犯别国主权,引起世界一片混乱,最终谁也享受不了主权。所谓主权的最高权威性,不可分割、不可让与性是针对主权国家的独立自主性,而非主权范围的无限性。我们这里讲的治权范围的变化是主权国家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着眼于维护自己长远利益而对主权权利做出的理性调整。“随着全球性国际、跨国交往急剧发展和非国家行为体在数量、活动领域和作用三方面迅速增长,民族国家及其主权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的侵蚀和削弱,其传统功能的履行愈益常见地被非国家行为体局部替换。”[4]英国国际政治经济学权威学者苏珊·斯特兰奇如此谈论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被侵蚀、被削弱和被局部替换:“国家正变得在经济和社会中同其他实体分享权威……”[5]值得一提的是,主权的被侵蚀、被削弱和被局部替换必须是主权国家做出的自愿调整。这里的主权调整实际上是治权范围的变化,无论如何它必须有利于主权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进一步增强国家的实力,从而更有力地维护国家主权。国家主权对内是最高的,对外是独立的,但国家主权不是绝对的,而是受一定限制和制约的,全球化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各国的发展,全球化对国际法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主权国家必须让渡部分主权才能参与全球化,国家主权理论从不可分割、不可让渡逐步走向可分和可让渡,当然这种可让渡性主要是针对非核心国家主权的。

三、全球化必须以主权国家为依托,国家主权是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

全球化实际上是各个国家行为体及非国家行为体之间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密切化。无论全球化的进程怎样,全球关系变得如何复杂,全球化都必须以主权国家为依托。全球化如果使主权国家完全丧失主权,那对整个世界都是一场灾难。二战的历史足以证明这一点。国家主权是全球化良性发展的基础,它对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权国家是国际法上的基本主体,是全球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主权范围的调整、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变化必然会对全球化产生影响。“现实国际社会的各种关系,如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等主要是指国家间关系而言的。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构成上发挥了基础的功能和作用。”[6]主权国家是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过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当代国际社会的整体联系主要是国家间的联系。主权国家基于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必须要与他国开展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其中政治交往最具权威性和决定性作用。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会综合地运用整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来发展对外关系。第二,国家间关系直接规定了国际社会的基本现实。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的许多问题本质上都是国家间关系问题,即使不是直接起源于国家,也往往与国家相联系,并受其影响。随着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世界联系将更加紧密。国家间交往将更趋频繁。第三,国际组织的基础是国家,国际组织的建立与国家间关系构成的变化有关。随着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国际组织也会发生显著变化[7]。因此,主权的变化,会引起主权国家在国际国内事务中享有的独立自主的主权权利范围做出相应调整。只不过这种调整必须符合两个标准:一是主权国家自愿的。二是对自身有利的(有时候是长远利益)。只要符合这两个标准,也必将有利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2.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推动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的驱动使得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多元化。相反,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又推动着全球化的发展。如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它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跨国公司后面的国家支撑。国家依然为公司提供保护,跨国公司的壮大也意味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不能因行为主体多元化就否定国家基本主体的地位。在未来的国际社会,国家仍然会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力量,也是全球化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能否维护绝大多数主权国家的利益将是全球化好与坏的判断标准。

3.全球化深入发展必须要有国际行为主体共同遵守的规则来规范和调节,而制定规则的利益主体最终还是国家。如前所述,全球化浪潮中的制度化进程会对国家主权造成冲击,但我们必须看到,要求制度化的利益主体恰恰是主权国家。无论是通过制度化使主权削弱还是治权部分让渡,都是在国际大趋势下民族国家的理性选择,其本质是对国家主权的保障与强化。主权的限制与保障似乎是相悖的,但实质上是辩证统一的。“国家限制自己行动自由的法律义务的数量本身不影響它的主权,影响主权的不是法律限制的数量,而是它的性质。一个国家可以接受不论多少法律限制而仍不失为独立自主,只要这些不影响作为立法和执法的最高权威的性质。”[8]可见,全球化规则最终要反映出主权国家的利益和愿望,主权国家决定着全球化的内容和形式。

4.全球化中出现的全球性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各个主权国家的共同努力。全球化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全球化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如环境保护、艾滋病等非一国所能解决,必须依靠各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协调一致才能得到改善乃至最终解决。另一些问题,如跨国犯罪、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等也需多国互相有效合作方能解决。没有各主权国家的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全球化进程必然会给世界带来危机和灾难。

综上所述,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使国家主权做出相应调整,并且这种调整还会随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国家主权的发展变化又会影响全球化的进程。主权国家是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国家主权是维系国际社会的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对国家主权要有理性选择,决不能固守传统的主权观念,将主权绝对化。世界各国必须相互尊重主权,在维护自己主权的同时,必须尊重他国主权。国际组织应尊重各国主权,这样,全球化与国家主权才能积极互动,全世界才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元.对全球化的历史考察和辩证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1(6).

[2]周从标,贾廷秀.全球化的含义及本质特征刍议[J].湖北社会科学,2001(12).

[3]时殷弘.论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被侵蚀和被削弱——全球化趋势的最大政治效应[J].国际论坛,2001(4).

[4]金应忠.国家主权的最高权威不容动摇[J].国际观察,2000(5).

[5]阎小骏.论全球化的国际政治意义[J].太平洋学报,2001(2).

[6]Susan Strange.“The Defective State”.Foreign Affairs.V.69(January1990).

[7]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8][美]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国家主权互动性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玩转表演
人权:个体权利与集体自决
论国家主权维护与投资者保护的适当平衡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论国际法的人本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互动性的测度及其与碳生产率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