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及其时代价值

2014-04-29 00:44:03闫焕文
学理论·上 2014年2期
关键词:宗教观马克思主义特色

闫焕文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和我国当代基本国情的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根据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以及进一步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完善宗教理论和处理好中国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理论来源;形成过程;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4-0019-0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传到中国已有大半个世纪,在传入后的各个时期内都有着各自的发展,并且经历了曲折。同时也是与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有了进一步创新性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理论。逐渐成了党和国家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理论、原则和方法。

一、理论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建立,其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分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宗教观、毛泽东思想中部分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理论。这两大理论部分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还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

理论来源一: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宗教观不同的是,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观。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科学的观察和分析众多宗教问题而形成的一系列理论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深刻阐述了宗教的起源和本质、宗教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宗教如何发展和最终消亡等重要理论。这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观察宗教现象、研究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核心思想有: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1]这充分表明了宗教异化的根本原因是现实社会的异化,现实中宗教之间还存在斗争,其实质是社会各阶级间相互斗争的表现。第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具有麻醉人们精神的作用;这一作用有利于阶级社会的统治者用来统治被统治阶级,从而达到维护自身的统治和利益。第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又一定具体过程的,宗教是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理论来源二:列宁主义的宗教观

列宁主义宗教观结合俄国初期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俄国的宗教具体实际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阶级分析的方法为指导的,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态度,为处理俄国宗教问题提供了思想准备,同时列宁也制定了解决宗教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和政策,对理论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列宁强调:“任何人都有充分自由信仰任何宗教,或者不承认任何宗教,就是说,像通常任何一个社会主义者那样做一个无神论者。在公民中间,完全不允许因为宗教信仰而产生权利不一样的现象。”[2]这充分表明了他对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纯洁性和无神论的观点,始终强调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揭示宗教的负面作用。他的这些观点为后来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

理论来源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理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隨着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根本变化,宗教的社会属性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具体国情和宗教的实际变化情况,结合马列主义的宗教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解决宗教问题的方针和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宗教政策;政治上合作共存,信仰上相互尊重;明确提出了宗教所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等基本属性。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在对待宗教问题的实践上经历了曲折。在“文革”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宗教理论被抛弃,被歪曲,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才得以恢复和发展,之后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过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

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大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从此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策略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系列理论、方针和政策,逐步形成了适应中国具体国情符合中国宗教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1982年下发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中发〔1982〕19号)这一文件,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宗教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文件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了我党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并指出正确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这些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初步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发展

1993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等相关政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2006年9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3]这一重要讲话充分表明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新构想,进一步激发了信教群众的社会活力,促进了宗教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时代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正是其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进一步处理好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必要的支持,对当代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推动我国宗教的健康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确认了信教群众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提高了他们对自身宗教信仰的认识,使其依法进行宗教活动,自觉适应社会需要和进步,促进不同信教群众之间的团结和和谐,激发宗教界人士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情和动力,建立与他们的统一战线,从而推动宗教的健康发展。

(二)宗教文化的作用和价值不断提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充分发掘宗教文化当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髓,并结合当代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提升和发展。使其更好地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宗教理论,能够更好地解决当代所存在的宗教问题和工作。只有不断推动宗教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的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才能更好指导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三)宗教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进一步完善

积极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得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视。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等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相关政策文件中,都在不断地系统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的理论。与此同时,学术上学者们也不断研究和系统探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构建理论体系,在学术上努力创新。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反杜林论[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667.

[2]列宁.社会主义与宗教[C]//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2.

[3]卓新平,唐晓峰.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吕大吉,高师宁.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沈桂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6]龔学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及其体系建构[J].中国宗教,2008(10).

猜你喜欢
宗教观马克思主义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藏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困境及路径分析
丝路艺术(2018年6期)2018-04-01 19:34:34
完美的特色党建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