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棣森 万学尧
【摘 要】李商隐的无题诗形式优美、意象深刻、意境深邃、内涵丰富、用典隐晦,是其诗作思想艺术特征与其所取得的成就的综合体现,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本文以无题诗的表现手法进行新的解探讨,展现了无题诗的朦胧美、旨意深远。
【关键词】无题诗;表现手法;用典;朦胧
李商隐的诗歌以其隐晦的审美旨趣、如幻如梦朦胧意境、浓厚的韵味、曲折奥妙寓意,从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给人一种朦胧美。李商隐的诗主要分为咏怀诗、政治诗、爱情诗三大类。或许是李商隐的“无题诗”太出名的缘故,后人便习惯把“无题诗”和李商隐联系起来。自古而今文学史上对李商隐这类“无题”诗众说纷纭,谁也无法阐释得很清楚。正如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从诗歌的艺术继承关系看,“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曲宋之遗声,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义门读书记卷上 李義山诗集》)从诗歌的艺术创作讲,李商隐在遣词炼字、深情绵邈上开拓了新的境界。李商隐“无题”诗最大特点在于深婉、隐晦,其常用托名寄情、用典隐情等方式表达一种微妙复杂的情感,抒发自己含蓄的情怀。其表现手法大体有:
一、托名寄情,书写相思
李商隐“无题”诗中常用代名或托名的方式代自己及恋人,用以寄托自己的思想,借古人之事抒发自己的不了之情。
李商隐以恋人为“莫愁”,寄托思念。如《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该诗首联叙说了女子长夜难眠;颔联则引用宋玉《高唐赋》中楚王与神女梦中相会之事,交代了女子难眠的原因;颈联写出女子的孤独凄苦;尾联则道出了思念之深。全诗作者以“莫愁”为恋人,寄托了自己相思之情,纵使无缘相见,也不妨独守疵情,甚至为此惆怅终老。李商隐曾将自己比作曹植,将恋人比作宓妃、洛神。如《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该诗首联化用巫山云雨、《殷其雷》、《长门赋》之事,拟想伊人相思之苦。颔联“烧香(相)”、“牵丝(思)”,实谐“相思”二字。金蟾虽啮锁,井水虽汲深,然“烧香”可入,“牵丝”可回。只要一往情深、此志不渝,“(香丝)”之情感动彼此之心。颈联则写出了女子所以相许,皆因我有韩寿之少、子建之才。尾联由幻想回到现实,再写相思之苦。李商隐的无题诗通过运用托名寄情这一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独特艺术效果,其体现出来的相思之苦更是淋漓尽致。
二、用典隐情、意味遥深
用典多、寓意隐曲是李商隐“无题”诗特点之一,其目的是使相关事件掩藏起来同时表达自己隐晦的情感。因此,我们在解读“无题”诗的典故时,往往能通过其指代的、隐喻的意义,从而为解读提供相应的“密码”。
随着情感的加深、思念的加剧,李商隐用典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愈发隐晦。其将自己与恋人比作萧史与弄玉、韩重和紫玉。如《无题》: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李商隐用萧史、弄玉的例子,借用吴王小女紫玉之故事写出了当时与伊人虽近在咫尺,然却难得一见。以萧史、弄玉之典故隐情在其别的诗中也有。如:“肠断秦台吹管客,西日春尽到来迟”(《相思》),这类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李商隐借用萼绿华、羊权故事比喻自己与恋人的短暂婚姻。萼绿华与羊权的婚姻并不长,而萼绿华对羊权贞忠不渝,终得以长久相聚。透过“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这首诗,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李商隐与某一女子有短暂的因缘,由于某种原因使二人不能长久生活,这与萼绿华之故事颇为相似。作者久未忘怀,因而题上述一诗抒怀。
三、执著深沉、铭心刻骨
李商隐的“无题”诗(爱情诗)继承了诗经中《秦风·蒹葭》伤感基调、可遇不可求的爱情传统,抒写了自己独特的爱情体验。其爱情诗中的抒情对象大体有:年青时代的恋人、妻子王氏、难以考查的恋爱对象。这些诗或叹离怀之意,或哀婉异地之思,或缠绵两情之悦,往往于无望中带有执著、于迷惘中凝结清晰,似暗淡然不低迷,似茫然然愈固执。于冥莫恍惚之中,我们看到一种朦胧之美;也看到一个心灵敏锐、情感细腻、多愁善感、欲吐还吞的李商隐。下面几首流传甚广的《无题》便是其“无题”系列的代表作: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这些诗充斥着情怀的感叹,似在倾泻心中的无限情感。这些诗大都执著深沉、一往情深,既无依玉偎香的轻薄、又没有肉感淫欲的低俗。诗人把爱情纯化、升华到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有着极浓的感染力。这些诗写出了诗人与恋人间的隐曲爱情,恋人像梦幻一样飘忽无定,难以会合,以至留下终身难忘的惆怅。这是这是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无比的失望,也是诗人心底对婚姻自由的悲愤呼声。
四、结语
斯皮尔伯格指出,所有伟大作品的渊源,都是人的灵魂以及他所经历的痛苦和欢乐。中国诗论中也有“穷诗而后工”之说,该说法认为作者在经历诸多困难、厄运,体会多种情感下,通过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才能更好地实现诗歌创作艺术的突进。李商隐的无题诗融比兴、象征、双关、谐音等手法于一体,注重心灵体现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其无题诗将画面的完整性打乱,把不甚关联的意象整合在一起,通过意象间的跳跃性,给人一种朦胧之感,使读者在朦胧恍惚之中产生艺术的联想。如果说诗是人内心的某种复杂情感及精神的体现,那么李商隐的诗则是对自己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说诗人是真理、灵魂的感悟者,那么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则是爱与美相统一的追求者和实践者。李商隐的无题诗意境深邃深渊、意蕴隐曲,以此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把诗歌的艺术欣赏引向一个新的境界,不愧为诗歌中的珍品。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石观海.中国文学简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聂石樵.玉溪生诗醇[M].中华书局,2008.
[4]李商隐诗选[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
[5]宋宁那.李商隐其人其诗[M].华文出版社,2008.
[6]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