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 陈敬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教学是指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感情的高质量的作文。而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
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和结构的影响,总是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高质量的好文章,内容空洞浮躁,而且有些学生存在厌写情绪,一提到作文就表现十分的不愿意。那么要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现在的学生如何才能写出好作文来呢?本文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初中作文的一些教学见解。
[关键词]作文 教学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能力是初中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问题摆在了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
一、改变作文课堂教学的观念
1、改变作文课的最终目的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某一类作文该怎么去写,然后给点时间让学生形成作文就了事,接着就是评价,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作文,其实不然。这样的作文写出来自然不是什么好的文章。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没有以上的五种能力,几乎就写不好作文。那么,反过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几乎可以说就是在帮助学生们训练以上所说的五种能力。而对学生的这五种能力的培养也显得迫在眉睫。也对今后的作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往往因对写作文不感兴趣而对作文敷衍了事,那么如何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呢?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选取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并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评价,因为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从心理上来讲,更多的是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那么他们在写作文时才显得更积极,从而逐渐对作文产生兴趣。
二、重视基础的培养
初中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他们独立追求的个性日益突出,想学但基础薄弱;对生活、社会、好奇,但阅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措词,更有甚者就是跑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我们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变。
1、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初中生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第一,积累好词好句,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二,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避免空洞乏味。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任务和事物的状貌,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我们常常把学生带到户外对某一景物、某种现象等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在这一过程中不停的记載他们所看到的。我发现这样做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描写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信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作文的规则太多,要求越多,作文就越容易离题,一次次的打击,就害怕动笔写作了,但有时迫于老师压力往往敷衍了事,这样洗出来的文章怎么会好呢?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自信的写作文呢?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平台,让学生重塑自信。我们都应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对文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避免使用“不好”“不该”“差”等伤害学生自尊的语言,绝对禁止使用侮辱和带歧视性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大胆的放开手脚去写。
我在我们班上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班上的报墙上特意留出一些位置来,每次同学们作文后,都由同学们和我一起推选出十大进步作文,并将他们的作文贴在报墙上共同学们品读。结果我发现每次作文上墙的同学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而作文没上墙的同学则流露出了一丝落寞。后来,在每次作文后,报墙上总会出现不同的作文。通过这个实验,我发现同学们不但写作文更加积极,而且写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断的更新观念,加强五种能力、基本素质、写作过程中的自信、 兴趣的培养,我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