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斌,男(1993.2.11-),四川大學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本科生。
记得在我修读《公关心理学》课程的时候,李凡老师曾经很深刻地教导我们:“比起生活,学习是最简单的了。”大家点头默许。那时的我们处在这样一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老师面前,完全为老师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单纯把学习理解为对分数的获求与对知识的掌握,这样的学习自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现在再想,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摆脱特定环境的约束,我所认为的学习,不仅包含理解知识,还是巩固自身、读懂生活的过程。与在学校硬性地理解书本不同,很多知识与能力是你不知何时就会用到的,当你用到之时,你又不知是于何时之所学,这,才叫生活。学习的过程将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从一而终,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我们的生活状态。从这种角度看,学习又不那么容易。
尝试从文字学视野诠释个人心中的“学”与“习”,古人云:“学而时习之。”就是要告诉我们:学到的东西,还要经常拿来实践。就我个人理解,学即修道,是人对万事万物获取自身理解的过程;而习,代表行道,将修得的看法实践于外物外人,将思想有形化的同时,也可塑造起自己完善的内心。
西人讲求:“live to learn.”在大学前,父亲就曾反复叮嘱我:“大学是来学习的。”当时的我还不能清楚地明白父亲口中的“学习”代表什么,我也从来没想过“学习”二字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经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大学所给予我最多的,是让我有了独立的几年时间摆脱家乡,可以踏实地静下心来,专心地去觉察更多人的故事、体会更多人的生活,真正地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让我在未来的人生抉择上有更多的参考经验。这,大概就是学习的过程。
学习、甚至整个人类进步的方式无外乎扬与弃。对于任何一个现成的观点,接收人与信息发出者的视界或者说人生阅历永远不可能是完全重叠的,两种不同的视界相互碰撞导致新视野产生、激发新事物出现的过程,就是学习成果显现的过程。
从古至今无数伟人站在他们各自的处境当中,以其独特视角审慎地觉察万物,做着改变时代的事情。毛概吴炎老师曾说:“人类之所以会进步,正是因为有那么一些人做着人类的事情。”于是到现在,人类不但解决了生存危机,无论是在人文领域还是自然领域上都已然有了无比繁盛的发展。我想,这一切伟大的成果无外乎“学”与“习”使然。
依鄙人薄见,不论何种意义上的学习,终究目的是要诉诸生活的,就像工作与赚钱永远成为不了生活意义本身。遗憾的是,在这两年当中,我所学到的大都是自然领域上刚性的知识,能够真正启发思想、指点生活的内容不多。而许多人文领域上的理论,更是有其前提或局限性的,难以应用于生活广泛。而那些人文领域上的知识大都仍不属终极结论,需要年轻的血液用年华去完善。
对我来说,大学几年我迫切想要习得的内容,无外乎一点点足以应付生存的知识以及一套让我活得够坚定、过得够流畅的思想。
思想和知识本就是两回事,有些人知识武装到牙齿,但他们仍然没有思想。有些知识不知道其实并没有什么,但思想,或者说对生活的态度,一定要有。
有时候,不禁茫然,感觉两年下来,满了的是自己的U盘和硬盘,缺了的是自己学有所成的信心。人生不过一场在路上不断选择与发现的旅程,但我愈发发现,似乎生活中每个细小的枝节都有可能发展为一门学问,耗尽一班人一生心力去思索与追寻,这样的学术方式未免太过可怕。人生中的有些事情,选择了、追寻了,又何必考虑那么多呢?
我想,大概所有人学习的历程都不过一段求是的追逐,然后再在知识的汪洋中浅饮一口罢。
如果将人一生的履历写在纸上,一辈子不过草草几页。时间太快太漫长,好多自己曾经在意,并为之一段时间里全心投入的事情,过去了又出现;曾经努力追寻,却也渐渐明白,有些事,不是付出更多就可以得到;曾经懊恼、烦闷、无知,慢慢也接受了自己的无知,无知是一切有知的起点;曾经为之留恋、动容,以至于难以入眠的事情,再做起来已经没了什么感觉。足迹还未被晾干,就要眺望未来,边思考,边处理当下的事情,最终留下的,大概就叫做成熟。
迫于学习生活的雷同,走到现在,我开始急切地想要出去走走,感受一下学生之外的生活,却又怕回不来、怕无法适应新环境。人生本就浅得可怜,所以如果有人愿意与你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那这真是一件很值得感激的事情;如果你学的专业你恰好喜欢,那这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尽管有些幸福,我已然落空,但我同样用自己的步伐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想,如果这一生,想做的事情我都可以立即去做,那么我是幸福的;如果可以在我自由的时间里,找到、学到些我认为真实有用的东西,那么我是幸福的。
就像假若我不学习心理学,我就无法知道任何感觉都是经过我们内心解释的。外事外物之于己心,之所以能够产生影响,原因无非源自人内心特有的偏见,而真正让自己不开心的永远都不是事情本身。在我真实地思考过这些以后,自然地,对生活多了一份淡然。当你对他人不满,对方或许根本就不知道,而你已经在自己的生活上低了一截。有些事情原本就没必要这样做,何必让自己较真。
我们平凡的心境总是映照出纷繁的生活状态。就我目前的想法,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让自己获得一双澄澈的眼睛,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在不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成太大反差的前提下,一路走着、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也勇于付出,觉察自己人生的分量。
记得刘老师曾说:“人生有些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其实是件很美好的事情。”生命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即使你获得了所有,很可能,你同样什么都没有得到。既然如此,又何必让自己活得太累、追得太急呢?
尽管人生百态,生活起伏,心情忽高忽低,时晴时雨,我仍希望自己始终保持一个积极的生命状态,永远像一个赤子,永远对生活充满期待。偶尔抽点小风,倒也顺其自然。人生若能如此,遗憾什么的,已然,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