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波
琴棋书画这四大艺术,源远流长。其中之"棋",就是围棋。四艺中论应用性,以围棋为最,不仅抒发意境、陶冶情操,而且还与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国安邦等相关联。
围棋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棋子对弈,据说源自西元前六世纪。尧帝因儿子丹朱顽劣,发明围棋教子,陶冶其性情。围棋最早可靠记载见于春秋时《左传》,战国时弈秋是史籍第一位棋手。
近代围棋泰斗吴清源认为围棋本不是胜负之争的游戏,而是占卜天象易理的工具。他推测尧帝年代没有文字,使用棋盘借黑白二子研究天象,围棋盘象征宇宙,纵十九乘横十九,共三百六十一个棋点是天体,中心一点天元是太极,代表宇宙中心。棋盘四隅是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是昼和夜。笔者研究易学,从《河图》和《洛书》的黑白圆点布局看,也似与围棋有些渊源。
围棋只有黑白棋子,规则简单,但极为玄妙而变幻无穷,古人有"千古无同局"的说法。历代帝王将相、富贾乡绅、文人雅士隐士、市井布衣、和尚道人,乃至闺阁红楼的妇女,都对此道乐此不疲,于亭台楼榭品茗,或古书石旁摇扇以至在深闺红帐,纷纷在棋枰手谈。
"枰"是围棋盘别称。"手谈"则是围棋别称,也指下围棋,意指这是不用言语的对话式,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围棋其他别称尚有"坐隐"、"黑白"、"方圆"("方"指棋盘或棋局,"圆"指棋盒或棋子)。此外,围棋又叫"弈"或"碁",因为"棋"字不仅指围棋,也可指象棋,而"碁"是专指围棋。
有关围棋别称,最著名莫如"烂柯",故事说晋代王质曾往石室山(位于浙江衢州)砍柴,看到几个仙童下棋唱歌,他放下斧头,一边观棋一边听歌。后来仙童给他一块像枣核的仙果,含在嘴里不觉飢渴。到回家时,其同辈人已作古,斧柄(斧柯)也烂掉。之后,"烂柯"成了围棋别称,石室山则被称为"烂柯山"。"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即出自此一传说。
中国历代,围棋高手如林,《三国演义》的诸葛亮便是高手之一,隐居隆中时,赋有《围棋歌》:"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另一个围棋高手是唐太宗李世民,作有不少围棋诗赋。著名的太原起义,便是李渊、李世民父子借博弈掩护而成功。在杜光庭撰的《虯髯客传》,也记载虯髯客和道士邀李世民往酒楼观弈,借机看他是否有帝王之相。结果道士一见李世民"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便惨然曰:"此局全输矣!"虯髯客因而退出争天下的行列。
围棋到明朝大盛,名家辈出,明朝开国谋臣刘伯温善下围棋,另一开国元勋徐达也棋艺高超,曾与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莫愁湖对弈。徐达虽棋高一着,平日却不敢轻易赢棋,怕得罪皇上。那次朱元璋要求徐达使出真本事,否则便犯欺君罪。结局时徐达赢了,但他请朱元璋细看全局,朱元璋始发觉棋局上的棋子布成"万岁" 二字,为之龙颜大悦,将莫愁湖赠予徐达。
后人将此下棋之楼取名"胜棋楼",此楼坐北朝南,是一座古朴的两层建筑,青砖小瓦,门楣悬挂"胜棋楼"横匾,笔法苍健,为清代状元梅启书写。楼内陈列朱元璋与徐达对弈棋桌、画像和复制的龙袍、衣冠等。
楼外两侧槛柱的楹联是:"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另一楹联是:"烟雨湖光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还有一联是:"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有所谓"世事如棋局局新",但另一方面,"棋如世事招招险",围棋没有和棋,必有输赢,而"一子错,全盤皆落索",即使神仙下棋,也不可掉以轻心。明末崇祯年间,曾有人画了一幅画,画上一棵松树,树下一块大石,大石上摆着棋盘,棋盘上几颗疏落棋子。后来有人拿着画请当时的高僧苍雪大师题字,大师提笔便写: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人生如棋,你争我夺;就算是神仙,也有执着,要比个高低,世代相传,输赢永无定论。懂得观棋的,看弈者布阵,胸中自有妙计;棋盘上战火烽烟,倒不如观棋而不懂棋艺,看弈者下棋如看绣花,着着如引线牵针,但见棋盘上阡陌纵横,谁胜谁负都不必理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