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语》的学习观

2014-04-29 11:50唐艺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学习论语价格

摘 要:《论语》是记录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本书,比较详细地记录了孔子的教育观。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本文主要对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论语》;学习;价格

作者简介:唐艺(1979.3-),女,南充人,研究方向为古典诗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02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本书,也是伟大的教育家的孔子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在他教学言谈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是值得我们探索学习。这里主要谈谈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

一、学习是快乐的事情

学习最忌讳的是学了这样丢了那样,所以孔子要求学生要“学而时习之”,而且“不亦说乎”,并且把它同“有朋自远方来”并列起来,二者是同样的快乐的事。在孔子看来,“学而时习之”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而且还能“温故而知新”。知识是有传承性的,没有旧知识做基础是不可能学到新知识的。同时学习不光是一味的吸收,还要有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精神,不断地在学习中求得新知。“温故”只是一种手段,“知新”才是目的。如果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是不会体验到其中的乐趣的,“温故知新”就不可能实现。孔子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爱好学习不如乐于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实行教与学的平等,减轻人为的压力,保持教于学的和谐,让学生始终抱着一种愉快的心态学习。而且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自然就“学也,乐在其中也”了。孔子作为老师,他主张“有教无类”,对人的态度是“温、良、恭、俭、让”。而对学生,《论语》说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即是对学生既温和又严厉,既有威风又不强硬,谦恭而且安详。所以学生在他面前,畅所欲言,老师愿教,学生乐学,师生关系其乐融融,十分和谐。

二、学习要勤于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说学习离不开思考,光学习不思考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苏联教育家巴甫洛夫也十分提倡学习的同时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有个青年对巴甫洛夫说,他每天要坚持十个小时以上的学习,巴甫洛夫问他,那你什么时候思考呢?青年无言以对。其实,巴甫洛夫就是因为看到“狗的唾液滴出”这个小问题,并从中探索人类大脑工作的秘密,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实验,终于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条件反射”学说,这就是善于思考的结果。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也都是善于思考的结果。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学与思要结合起来这一观点,这不能不说他的教育思想是十分睿智而成熟的。而思考又必须同向别人请教结合起来,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怎么办呢?孔子指出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心向能者请教,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能者在哪里?就在我们自己身边,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也说:“圣人无常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有的人放不下面子,不愿意向别人学习,常常强不知以为知,孔子对这种人不屑一顾,他认真而严肃地告诫学生仲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也就是叫人不要不懂装懂,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才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学习不能满足于现状

在学习上,《论语》主张不能满足于现状。孔子教育学生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只有学而不厌,才有可能诲人不倦。反过来说,要诲人不倦,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就必须努力地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东西,不断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礼记》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说明,学习能够使人知道自己的不足,能够使人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从而提升自己。袖挥翰墨人高雅,腹有文章气自华。而且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积累知识,才能举一反三。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能举一反三是不能再学习的,即使做个学习的样子,也是徒劳的,是学不到知识的。

曾经有人做了这样的比喻,说学知识如啃馍,浅尝辄止,就不知道馍的大小,只有不断地啃,才知道馍有多大。学知识犹如下水游泳,只在岸边,就不知道水有多深,只有不断地往里走,才知道水的深浅。学习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因此,不满足于现状,就要戒骄戒躁,不能自满,不能浮躁。还要用心专一,持之以恒,不断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成为知识的主人,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驰骋。

四、在学习中完成人格修养

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前提,不“修身”就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因而“修身”显得十分重要。学习则是“修身”的重要手段,所以孔子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谓“正”指的就是行为端正,只要教育者行为端正,学生就会服从,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正人先正己”。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然顺风倒,这就是榜样的作用。他要求学生要谨言慎行,因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他十分强调“道”的作用,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他对学生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他要求学生要安于贫困,不追求物质享受,要“志于道”。对学生不仅是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育学生不要说假话、不要道听途说,他十分反感这种行为,他说“巧言佞色,鲜以仁”,“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他还主张人要讲信用,要见义勇为。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见义而不为,无勇也”。

孔子十分强调“道”的重要,所以十分注重对学生“道”的培养。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就是对国家、对国君要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道”就是做人的原则,孔子说“子产有君子之道有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子产算是一个仁义的人,他的君子之道是“恭”、“敬”、“惠”、“义”。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着急,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然而,“道”从哪里来?“君子学以致其道”,就是从学习中来。道是人为的,“人能弘道”,这就更说明学习对于学生人格修养培养的重要了。

作为一部伟大的圣人这作,《论语》记录了教育家孔子的很多关于教育和学习的观点,这些观点值得我们后人去细细品味、借鉴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孔子君子人格理论及现实意义》,刘振东,学习论坛,1999年7期

[2]《我读论语》,赵又春著,岳麓书院出版社,2005年版;

[3]《儒家思想人格与中国文化》,朱义实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4]《中国古典文学词典》,刘国盈等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

[5]《論语今读》,李泽厚,三联书店版,2004年3月版;

猜你喜欢
学习论语价格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价格
价格
价格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