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14-04-29 10:40王晓莹
北方音乐 2014年6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积极心理学心理学

王晓莹

[摘要]由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逐渐加深及其理论在教育界的使用,使一般的“疾病模型”下的心理学形态出现了变化。在特殊教育里,应用“优势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共同结合,有助于学生构建“心理优势”,大大提升其自尊和自信水平。在此基础上,将积极心态的扩展一建构观念用在实际的教学与平常生活中,可以更改以前的认知行为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率”并构建持久的发展资源,因此积极的心理学观念融进特殊教育学校现存的心理咨询资源里面,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更快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特殊教育;心理学;疾病模型

积极心理学强调“建设人类的积极品质”,它的研究领域涉及三个方面:主观水平,包括对过去的幸福体验和满足、对现在的流畅体验和幸福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个体水平,关注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爱与被爱的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勇气、坚持、宽恕、创造性、审美能力、天分和智慧等;群体水平,包括公民的美德、责任感、利他品质、文明、现代化、容忍力以及职业道德。

一、优势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

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Seligman和Peterson早期的重要研究之一即是关于积极的个人品质研究,其中将个体的性格优势与人类的美德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为价值的分类体系,分为六大类,共24个美德和优势,具体阐述了人类积极的性格品质,并为促进人类的幸福和欣欣向荣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Seligman和同事关于美德和优势体系的提出,让教育者认识到,每个人的优势不同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同;此体系打破了原有的疾病分类,改变了教育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问题和症状的局面。与优势理论提示人们注重性格的全面发展相似的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构成,每一类智力系统均为一个孤立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能够互相影响,出现外显的智力行为。个体身上存在的智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每种智能都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过程中,除了用VIA来测量之外,更需要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观察学生本身的优势和潜在智能,并将发掘优势的方法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变通、应用。

参考优势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提示特殊教育者,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殊儿童”,每个儿童都是具有潜在特殊性格优势和智能的个体存在。我们在特殊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运用和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优势性格和智力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针对特殊教育的目标和理念,改变单一的以学业水平为依据的评价标准,从社交能力、音乐能力、自知能力等多方面对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进行评判,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以帮助特殊儿童实现全面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创造自己的价值。

二、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与儿童发展关系

24种优势体系与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被理解为积极心理学发展到现在最具影响的两大成就。与焦虑、抑郁、恐惧等消极情绪相比,积极情绪能够提供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使个体更少地聚焦于消极情绪,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放松;尤其是在面对消极的环境时,积极情绪不仅仅作为消极情绪的补充,更是应对这些恶劣环境的主动的积极成分。积极情绪最主要的功能为它的扩展性和建构性。实验证明,与消极情绪窄化个体的思维一行动范畴从而产生特定的行为不同,扩展功能有积极情绪的体验可以拓展个体当时的注意与思维一行动范畴,使个体在特定行为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宽的思考和行动范围;在时间维度上,积极情绪可以使个体产生长远的眼光,从而为满足未来的需要做好准备;在人际交往维度上,积极情绪的扩展也包括传递功能,继而提高对他人的信任感,促进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积极情绪的建构可以在扩展的前提下叠加实现,给个体带来间接的、长远的收益,它能够帮助个体建立长久的身体、心理与社会资源。

我国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中,因生理、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特殊教育的学生比普通学生更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不适当的行为问题,一般存在着人际关系较差、焦虑、恐怖等问题,孤独倾向严重,缺乏归属感。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些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如何满足他们的需要成为特殊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培养积极情绪除了让个体感觉良好以外,也可以预防和缓解由于消极情绪而产生的问题,提高个体的创造性、对新经验和接纳批评的开放度,使个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建立更加健康的身心状态。以拓展建构理论为基础,Garland提出习得自我生成的积极情绪会让情绪障碍患者受益,他认为情绪是自我保持的紧急系统,其中,认知、行为、躯体存在相互影响机制。而积极情绪作为一种外界资源,可以干扰情绪障碍患者感受到的消极情绪和负性评价,避免消极倾向的形成;形成正念状态和自我维持的积极性,扩展个体注意的范围,促进积极再评价的产生,从而对压力进行新的评价,催生积极情绪,进入促使个体的欣欣向荣的“向上”旋梯。

在特殊教育期间,教育者与学生本身应该注意积极情绪的培养,瞬时的积极情绪可以通过不断地积累和重复体验来扩展思维,增加学生的创造力,改善人际交往,带来良性的循环,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情绪是一个多维的动态系统,消极情绪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如给人们提供自我保护、提醒个体注意身体健康状况等,因此积极情绪并不是越多越好。实验证明,当积极率也就是个体体验到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率高于3:1时,个体才有充足的积极情绪来培养人类的“欣欣向荣”;但当积极率大于11:1时,则表示个体的生活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最终导致个体盲目乐观、脱离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积极心理学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