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的当代价值

2014-04-29 09:14:34隋雅男
大观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碳排放量二氧化碳

隋雅男

摘要:低碳经济是针对高碳经济而提出的,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但是近些年来有学者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因此,应当寻求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这些理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字:高碳经济;低碳经济;理论基础;当代价值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内涵、特征:

全球每年因工业、农业、生活等活动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有230多亿吨。生物学研究表明,地球生态自净二氧化碳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球每年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中,使地球不堪重负。根据数据显示,中国近百年来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未来50-80年中国平均温度可能升高2-3℃。2007年我国碳排放居全球第二,2009年与美国的大致相当,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第一。通过分析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的逐年变化发现,全球变暖90%的因素归于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

气候变暖将会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这将触及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并威胁人类生存。为了遏制这种危害必须从全球气候变暖的源头——“碳排放量增多”入手,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如何在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碳排放量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中国碳排放量大的原因是经济加速发展所依赖的能源结构不合理——中国的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数量的92%,其中煤炭占68%,电力生产中78%依赖燃煤发电,而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就使得中国成为高碳经济的代表。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对于能源使用将带来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量增多的事实以及造全球变暖的危害性后果逐渐达成共识。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经济。

高碳经济是指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大量使用能源,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低碳经济是针对高碳经济而提出的,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明确概念,于2003年在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被正式提出。它具有综合性、技术性、全球性三个方面的特征,理解低碳经济的特征,能更好理解其内涵:

综合性是指低碳经济是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领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带来二氧化碳排量的增多,而二氧化碳排量的增多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及对其的治理,反过来又会抑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技术性是指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全球性:由于二氧化碳作为气体的弥漫特性,其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全球性,涉及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人类携手合作。

然而,近些年一方面低碳经济的宣传和发展不断深入,但另一方面,关于低碳经济的反对之声应运而生,对于其概念初衷和必要性产生质疑。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杨新兴等提出的“低碳经济理论依据不足”的问题。他认为,地球上的气温变化与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之间,并没有完全的正相关关系。温暖的气候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于响应低碳经济的一些措施并不恰当。节能减排是针对环境污染而提出的,目前国家环境监测的标准大气污染物主要是: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臭氧等。二氧化碳并未列入大气污染物系列,因此将节能减排等认为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并不恰当。

对于低碳经济所面临的种种质疑,应当从经济、政治、哲学、科学等多维角度寻求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找到发展依据并探究其当代价值。根据目前研究,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四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化的自然观,关于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正相关关系的理性科学分析,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及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据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的当代价值。

二、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的当代价值

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的当代价值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分析。微观层面主要表现在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宏观层面主要体现在低碳经济对于国家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以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微观层面,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首先,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的普及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使用量,尤其是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使人们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其次,能够推进低碳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提高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工业领域资源利用率,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等。第三,发展低碳产业能够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调整能源利用结构,改变过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开发新能源和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第四,提高人们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节约资源,减少浪费,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在相互感染下营造一个在生产、消费、交通等各个方面都“绿色健康”的低碳城市。

宏观层面:对于国家发展、国家竞争力、国家形象和国际格局都有重要影响。

低碳经济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践行,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依靠低碳技术,低碳产业的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另一方面,低碳经济牵扯到全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协商,不仅是一场经济博弈,更是一场政治博弈。发达国家已步入后工业发展阶段,碳排放量相较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来讲,相对较少,其发展低碳除了保护环境这一道德理想的驱动之外,更有遏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维护优势地位、保护商业利益的企图。在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上,集中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中国、印度、巴西与南非四个国家首度携手“崭新亮相”被冠以“基础四国”。他们被认为是这场争论中的主要阵营,如果拒绝低碳,可能遭到绿色制裁,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中国必须适应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在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在减少碳排放量上有所作为,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才能为其他国家所信服,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这不仅可以缓解气候变暖,更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和平崛起,维护稳定的国际格局,实现多元共赢。

没有理论支撑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容易偏移发展轨道,导致低碳经济的发展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和当代价值做了探讨,希望可以促进低碳经济的普及和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杨新兴.“低碳经济”的理论依据不足[J].前沿科学(季刊).2011(19)

[2]张坤民.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高碳排放量二氧化碳
经济增长与高碳排放脱钩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4:20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哈哈画报(2022年8期)2022-11-23 06:21:32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
财经(2021年22期)2021-10-28 17:22:36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煤气与热力(2021年6期)2021-07-28 07:21:40
“抓捕”二氧化碳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学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24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汽车零部件(2014年8期)2014-12-28 02:03:03
过硼酸钠对高碳烯烃的环氧化
应用化工(2014年12期)2014-08-16 1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