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校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调查现状

2014-04-29 09:14李莉
大观 2014年5期
关键词:警校毕业生

李莉

摘要:伴随我国多种领域改革的发展,公安高等教育也与社会、历史同步,迈出了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这就致使被誉为“警官熔炉”的警校不再是我国警察人才的唯一来源,进而警校毕业生就出现了复杂的择业心理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某省两所警察院校的786名毕业生,了解了警校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现状及原因,希望有助于警校和公安教育管理部门实施科学化管理。

关键词:警校;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原因

上世纪,很多人梦寐以求想进入警校,因为走进警校的大门就算拿到了进入公安队伍大门的钥匙。进入本世纪以来,公安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逐渐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首要的改革就是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革。改革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才能使改革有所成效。本研究通过对某省两所警察院校的786名学生(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86份,其中男生占89.3%。女生占10.7%;本科生占25%,专科生占75%。)采取访谈调查和抽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内容涉及了求职准备、求职心理、求职标准等相关内容,发现当前警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择业观念和心理压力等问题。

一、警校毕业生择业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

(一)毕业生总体存在择业观念问题

从2000年起,警校的毕业生就不再享有毕业直接进入公安机关的优先待遇,取而代之的是,警察属于公务员范畴,公务员队伍是逢进必考,因此,就出现了有一部分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通不过考试,而不能进入公安政法机关工作,即出现了失业。以江西为例,2005—2006年两年的稳定就业率分别为42.75%和45.93%,随着公安教育体制的改革,警校毕业生的稳定就业率数字一直不容乐观。据统计,近三年,本研究所调查的两所警校的稳定就业率不超过60%。

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与国家的现实政策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另外与警校学生的就业观念陈旧单一也有不可推脱的关系。在就业意向方面,我们所调查的两所警校的786名学生,第一选择意向76%都是选择公安政法机关公务员单位,其次是选择国家的其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继续深造或其他工作单位。这与罗明娅(2008)等对云南警官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的结果相近。

(二)不同性别毕业生心理压力不一样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警校在招生录取时对女性的比例就控制要较严格,警校女生的招生比例一般不超过10%,近五年,有所上升,但是女生的招生比例仍然控制在15%以内。因此,要想进入警校学习的女生,一定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并择优录取的,甚至有些女生在警校学习期间的专业知识和公安业务知识比男生还要好。然而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同等条件下,优秀的女生由于性别的因素不一定被公安机关录取,致使警校的女生择业时的心理健康普遍要比男生差很多,本次调查的结果是处于经常焦虑状态的警校女性毕业生比警校男性毕业生高出16%。这与王翔(2008)对福建警察学院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一致。

(三)就业政策和择业信息了解少

警校的学生管理是警务化管理方式,警务化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学校军事化的作息制度管理和训练,培养学员的警察意识、警务素质,增强学生未来从事警察工作的适应性。但是警务化管理由于对学生的管理方方面面干预太多,比如学生的外出都要经过请假,因此学生的信息获得渠道要受限制,信息量相对普通高等学校也要贫乏。本次调查的结果中,警校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及情况的了解程度知道的很全面仅有6.6%,警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有学校就业部门70%、网络报纸10%、父母8%,同学8%,和亲戚朋友4%。

(四)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

毕业生就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就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是不行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比如拉关系、走后门。警校的毕业生由于择业意向多集中在公安政法机关,一些学生就认为就业的成功不在于学习的好坏,而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果,从而在就业准备方面忽视了自己的学习。在调查“认为哪些因素对找到理想的工作影响最大”时,有52%的学生把“社会关系”排在了第一位,其次是“家庭背景”,把“个人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还排在了“机遇或运气”的后面。

在问及“对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长是否充分了解”时,很多毕业生都对自身缺乏充分的了解,尤其是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更不知道自己适合或喜欢样的岗位和职业了。本次调查中的警校毕业生对自己了解的占2%,还有13%的就没想过对自己性格、能力等方面了解的事。

二、当前警校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当前,警校毕业生择业时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国家宏观层面的外部原因,比如政府在制定和实施高校招生、就业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微观层面警校学校自身和警校学生本身综合素质问题等多方面的内部因素。因此,我国警校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不是学生个人的问题,也不是警校单独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一) 外部原因

我国的警校毕业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采用的招生就业制度是“统招统分”,当时确实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竞争机制”也开始进入高校毕业生的招生就业制度,代之而来的是实行个人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自主”择业制度。公安高等教育也不能脱离我国的社会现实,因此,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开启了一系列的“双向自主”择业制度改革。但是由于公安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警校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及教育模式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地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同时竞争,就必然处于不利的地方。此外,由于警校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这就使得那些无法进入公安机关工作的毕业生在自主择业时,还要面临着所学专业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尴尬局面,在人才市场上儿乎就没有招录禁毒、治安、刑侦专业毕业生的企业、事业单位,学生专业知识的单一性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上严重缺乏竞争力,就业非常困难。

其次,在上世纪以及本世纪初的前几年,警校还一直倍受人们的青睐,因为,警校学生基本上是“入校即入警”,警校的招生和公安机关的用人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警校毕业生必须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或公安机关的招警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公安机关工作,于是,警校毕业生“入校即入警”的时代就随之结束。警校的招生与公安机关录用警察两个环节开始出现脱节,即警校只负责招收、培养学生,而录用警察的事情,比如什么时候录用、录用哪些专业,每个专业分别多少人则由地方人事部门和公安机关来决定。并且全国各省、市的招警数量和招警时间缺乏统筹规划,各行其是,致使警校毕业生当年不能就业,久而久之,造成大量准备参加招警考试的应、往届毕业生。

最后,近几年,各级公安机关为合理补充配置人才,扩展专业结构,在招警考试的职位设置时,就设置了一些地方普通高校的专业,因此,地方院校本科以上的毕业生也占用了一些编制,给警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竞争和压力,比如某省1999年的初任人民警察培训班里,只有42%的警校毕业生。还有就是公安招警考试与地方公务员考试往往采用一套卷子,没有考虑到警校学生的专业性特点以及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而最后的则根据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录用,也就是说让警校学生和普通院校学生参加相同的招警考试,使很多警校毕业生因不能通过招警考试而进不了公安队伍。

(二) 内部原因

1、警校扩大生源带来的就业压力

警校的财政来源主要靠政府的财政供给,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有的省市的警校财政拨款就难以维持自身的发展和生存问题。为了保证按照教育部门要求配置的教育资金、土地、校舍规模和师资力量队伍,扩大生源就使得经费来源有了一定保障,并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来源。因此,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扩招发展阶段。全国高等教育规模以年均 26%的速度剧增,8年间超过 400万人。警校也不例外,也都开始争先恐后地通过多层次多学历来扩大办学规模,且愈来愈大,不少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警校,都以扩大生源规模为第一要务,尽力招收各种类型的生源以保证基本办学成本,由此直接导致了警校供给数量的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警校毕业生连同因政策障碍未就业的历届毕业生,每年约万余人未能入警就业。

2、学校教育内容和就业指导落后于时代

警校由于其自身特殊的行业性,教学与实践应该是紧密联系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公安教育体制和警校的管理机制问题,警校的教育内容存在滞后性,使学生在校的学习跟不上实践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择业时很盲目、很模糊。其次,警校的就业制度的改革相对滞后,警校在学生就业问题上,工作主动性不够,比如就业指导工作严重滞后,很多警校目前都没有建立较为健全的就业指导机构,即使挂着就业指导的牌子,但是其就业指导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对学生的择业技巧、技能无法培训,无法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学生只能自己在实践中去尝试和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心态。这难免会使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工作岗位,从而没有竞争的优势,并多走了弯路。

3、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

大学生虽然已经在个体生理指标上属于成人的行列,但是由于其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并未成熟。因此,警校的毕业生和地方院校的毕业生一样,缺乏清晰的自我认识,不能很好的评价自己和所要选择的工作岗位,往往大多表现为对工作缺乏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自我承受能力比较差,就会产生心理的大幅波动和反复,随之而来的就是灰心丧气,看什么事都觉得不顺,容易自暴自弃,最后反而做不什么都不成。

此外,警校毕业生在择业时不仅仅是把公安机关作为首选,还把经济利益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尤其是近几年,警校的毕业生和地方院校的大学生一起参加公务员考试才能进入公安队伍,因此,警校的毕业生被录取比例就显著降低,但是警校的毕业生依然在选择工作时,不愿选择公安政法机关以外的单位,再加上南方沿海城市的警察大量扩容,不仅吸引了警校的应届毕业生,还吸引了已经工作的往届生。这样,警校的毕业生在择业时就遇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目前,警校也在进行招生培养体制改革,改革的前提就是正视现实,因此,了解警校毕业生择业时的心理问题和原因,有利于警校自身因材施教,维护好警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给公安高等教育的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制定参考,促进公安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瑜.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 (01)

[2]罗明娅,夏坤.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03)

[3]王翔.公安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福建警察学院为例[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03)

[4] 刘须群.当前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猜你喜欢
警校毕业生
上海成立第一家校内“少年警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扬警校风采 建文明校园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少年警校特色活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初衷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西藏警校技战术“一体化”教育训练模式创新研究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