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马海泉 张明
陕西施行放射性污染防治条例
《陕西省放射性污染防治条例》于10月1日起开始施行,明确了公众对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的知情权,明确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含量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等。
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对辖区内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实施监测。辐射环境质量状况信息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向社会发布;对发生或可能发生辐射事故的单位,及时告知周围可能受到辐射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的评估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的产品销售者应当查验和向消费者出示销售产品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检测报告,无检测合格报告的,不得销售。
据了解,陕西省现有核反应堆1座、铀浓缩企业1家、铀矿冶企业2家、放射性废物库2座、辐照企业3家,拥有全国唯一的核燃料锆材管生产厂、中子发生器生产厂和最大的核仪器生产厂,从核原料生产到核装备制造的产业链基本比较完整,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品种达80多种。核能与核技术的应用已遍布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医疗、科研等各个领域。然而,由于涉核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污染防护设施不到位等导致的放射源失控或者丢失,以及一些历史遗留的退役铀矿勘探废渣、无主放射性废物等存在潜在危险,流动放射性作业及放射源、射线装置在异地使用中的运输、使用、贮存尚未得到有效监管,造成放射性污染的事件时有发生。
山西研发出国内首套智能型千万吨级煤炭综采装备
从太重煤机有限公司传来消息,由该公司与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牵头研发的国内首套智能型千万吨级煤炭综采装备,近日通过山西省发改委组织的技术验收,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该装备研发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开发与示范应用”项目,旨在推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提高井下煤矿安全高效和智能化水平。
该套产品在研制和示范应用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52项,多项创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运行示范证明,该装备可完成千万吨级综采工作面产煤过程的智能化控制,采煤机、液压支架和运输系统均能实现自动化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的监测监控、自动诊断及故障预警能力,最高日产原煤达3.6万吨,最高月产达85万吨,极大地提高了煤炭生产安全性及集约化开采水平,为我国煤炭实现“无人采煤工作面”智能高效安全开采起到了示范作用。
新疆两处煤田火区熄火保护煤炭资源1,400余万吨
新疆鄯善县柯柯亚、拜城县台勒维丘克煤田火区灭火工程于9月底通过相关部门验收,实现全面熄火,使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1,400余万吨煤炭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柯柯亚煤田火区位于鄯善县城西北约45公里,火区面积3.87万平方米,每年燃烧损失煤炭约3.04万吨,受火区威胁煤炭储量约270万吨;台勒维丘克煤田火区位于拜城县西北约37公里,火区面积5.1万平方米,每年燃烧损失煤炭约4.78万吨,受火区威胁煤炭储量约1 148万吨。
新疆煤炭预测储量达2.19万亿吨,是中国煤炭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但长期以来也是煤田火灾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已成功治理煤田火区40余处,保护煤炭资源500多亿吨,恢复生态植被1,100万平方米,但目前仍有40余处煤田火区在燃烧,总面积900多万平方米,每年燃烧损失煤炭约1,000万吨,火区威胁煤炭资源储量400多亿吨。
近年来,新疆煤田灭火部门采用岩体剥离、打钻、注水、注浆和黄土覆盖等多种方法对两处煤田火区进行有效治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煤炭、国土资源和环保部门验收认为,两处煤田火区的治理达到熄灭标准,保护煤炭资源1,400余万吨,减少了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了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