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组织内非正式网络知识扩散研究

2014-04-29 00:44王美萃闫瑞华
人文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个体中心特征

王美萃 闫瑞华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通过组织内员工网络关系数据,研究组织内非正式网络特征及其与知识扩散效果的关系。研究发现该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网络的度服从幂律分布,网络中员工的度值高并不意味着该点具有较高的集聚系数,网络中度值小的员工倾向于与度值大的员工连接;接近中心性在评价知识扩散能力方面优于度数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中心性与扩散效果具有显著相关性;在员工非正式网络中,当具有同样的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时,接近中心度高的员工引发的知识扩散速度较快;而对于某选定员工,知识扩散意愿和知识吸收能力比率越大则知识扩散速度越快。

关键词非正式网络知识扩散组织学习复杂网络

〔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4)05-0045-05

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是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重要特点,持续地创造和吸收创新性知识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孙耀吾:《高技术企业联盟知识扩散研究——基于小世界网络的视角》,《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第12期。知识扩散是指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情报等各种知识实现跨部门、跨组织和跨地域的扩散,使得在不同个体之间实现知识的有效共享,实现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知识在扩散过程中面向不同的知识接受者,并且在扩散进程中能不断产生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扩散的主要作用是将知识从其拥有者,即知识源传递到知识接受者,使知识接受者获取和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运用并产生价值。知识扩散体现于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共享交流的过程,促进了知识对个体绩效的提升以及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黄训江:《层级组织知识扩散绩效及其优化策略》,《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3期。随着企业知识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组织内非正式网络与正式网络的交互演化,知识扩散已经成为组织知识管理活动的重要问题,引起了相关学者和业界实践者的关注。

目前而言,国内外学者对知识扩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知识扩散的概念、形成机制、扩散模式等方面。从研究方法上可以分为:基于复杂网络传染病模型对知识扩散的动力学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Bettencourt L M, Kaiser D I, Kaur J, et al, “Population Modeling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Fields,” Scientometrics, vol.75, no.3, 2008, pp.495-518.基于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网络指标对知识扩散网络演化进行的实证研究。Liu Y X, Rousseau R, “Knowledge Diffusion through 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s: A Case Study Using ESI-fields as Unit of Diffus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61, no.2, 2010, pp.340-351.从研究角度上包括:将论文引文或期刊间的引证关系作为知识扩散的指标进而对科研层面的知识扩散进行分析;Kiss I Z,Broom M,Craze P G, et al, “Can Epidemic Models Describe the Diffusion of Topics across Disciplines?” Journal of Informetries, vol.4, no.1, 2010, pp.74-82.将专利间的引证关系作为知识扩散的指标对技术层面知识扩散进行探讨。Li X,Chen H C,Huang Z,et al, “Patent Citation Network in Nanotechnology 1976-2004,”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vol.9, no.3, 2007, pp.337-352.从研究对象来看,包括宏观层面关于知识扩散与国家竞争力提升,中观层面产业集群组织间知识扩散,以及微观层面的组织内员工知识扩散。组织内员工网络包括正式的层级网络和非正式网络,而后者越来越成为知识扩散的重要渠道。本文从组织内部员工非正式网络知识扩散这一视角出发,研究员工非正式网络特征及其与组织内知识扩散效果的关系。首先,对组织内员工非正式知识扩散网络问题进行综述;其次,基于复杂网络研究员工网络特征;最后研究知识在员工非正式网络中扩散与网络特征的相关性,进而得出如何促进知识扩散的有效建议。

一、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

社会网络是由个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形成的网络结构,网络中的节点代表网络中的个体,网络中的连线代表个体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关注的重点是包括网络结构的直径、平均最短路径、可达性、集聚指数、中心性等,这些指标即通过网络的结构、内容和连接关系计算得出。社会网络源于社会学,而复杂网络源于物理学,互联网上的链接关系以及大型社会网络通常通过复杂网络的方式研究。杨建梅:《复杂网络与社会网络研究范式的比较》,《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1期。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内容创造以及计算机计算效率的提升,基于现实网络关系的大规模网络数据统计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研究结果。雷宏振、贾悦婷:《IT微博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技术经济》2013年第11期。研究发现大多数现实网络都属于小世界网络,网络节点之间可以通过有限相对较短的路径实现联通。由于网络节点之间度分布的差异性,大部分网络都是异质网络,而非同质网络。网络的度分布具有幂律特性,不符合传统的泊松分布特征。

2014年第5期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组织内非正式网络知识扩散研究

知识扩散一般指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组织内部或者相关的组织之间进行知识流动和传递的过程,这种交流是基于充分获取和利用知识价值的目的。樊治平、孙永洪:《知识共享研究综述》,《管理学报》2006年第3期。知识扩散包括知识的发送方和知识的接收方,此外在二者之间传递知识的通道则一般是指各种沟通渠道和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促进知识扩散的工具和技术,Web2.0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思想表达心情的平台。张荣:《从虚拟到现实:网络意见群体的舆论影响》,《人文杂志》2013年第5期。个体在组织内网络中属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网络特征,社会网络理论一般将网络特征划分为网络中心性、网络异质性以及网络联系强度三种维度。其中网络中心性用来考察个体充当网络中心枢纽的程度和对资源获取与控制的程度。由于个体在网络中的特征不同,对其从网络中扩散和获取知识的效果不同。学者们认为:知识扩散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知识扩散导致创新结果以及其他的组织成果。Reagans R., McEvily B, “Network Structure and Knowledge Transfer: the Effects of Cohesion and Rang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48, no.2, 2003, pp.240-267.知识扩散促进组织创新,有效的知识扩散是员工分享与其工作相关的知识,通过知识共享促进组织内部知识的整合,进而形成企业创新的知识积累。

猜你喜欢
个体中心特征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如何表达“特征”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