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的思考

2014-04-29 00:44栾大凯缪云
学会 2014年5期
关键词:社会化工程师

栾大凯 缪云

[摘 要]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是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的一项有益探索。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由专业学会对工程师资格进行同行评价的方法,本文从工程师职业的特点、工程师资格的定义分析入手,通过研究工程师资格认定的内涵、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的意义,指出我国科技社团在该项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工作方向。

[关键词]工程师 资格认定 社会化

一、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值得关注

21世纪尤其是2005年后,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07年,中国GDP超越德国,排名世界第三;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中国也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4年排名世界第一,超过1800万辆;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装备制造业大国。诸多第一的背后,除了归功于改革开放之外,工程师质变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毕业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工程师正处于个人发展的黄金期,依靠“20年磨一剑”的积累,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质变,成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为维持中国的加速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工程师,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选择工程师职业,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1]。

工程师资格认定,对于工程师这个职业的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我国长期以来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称评定制度,职称的等级直接和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工作、生活、待遇等挂钩,因此职称评聘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些单位在职称评聘中存在“官本位”、“论资排辈”等弊端,歪曲了职称评聘工作原有的出发点。在一项“什么样的人是高级人才”的调查中,75.9%的被调查者的首选答案是“具有高技术或高管理水平的人”,仅有4.6%的认为是“具有高职称的人”[2]。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称制度改革也不断向前推进,许多部门和地区在职称社会化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2001年,中科院宣布在全院范围内停止专业技术的职称评审,代之以岗位竞聘。2002年,58岁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研究员刘建华取得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评定的研究员资格证书,成为我国第一位经过社会化评定获得研究员职称的科技人员[3]。2003年起,中国科协批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10余家全国学会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推动我国工程师资格的业内同行认可和国际互认。

可以说,工程师资格认定的社会化,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对工程师职业的特点、工程师资格的定义分析入手,通过研究工程师资格认定的内涵、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的意义提出我国科技社团在该项工作中的着力点。

二、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的内涵

工程师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4]。由于其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有学者提出“工程师学”的概念,将工程师概念的演进、内涵、外延和工程师的职业特征、基本职责、任职条件、资格认定等作为工程师学的基础性研究内容[5]。

工程师与劳动分工有着密切的联系。“工程师(engineer)”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中世纪。牛津英语词典记录“engineer”,在1300年第一次是用来指军事工程师的,直到18世纪,该词也只限于指战争工程师、皇家工程团成员和建造建筑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工程师,以及机械设计师和机械操作师。从18世纪到现在,工程师已经具有更广泛的含义。从历史的角度看,尽管工程师的职业界限相对模糊,但从职业标准上看,“工程师”是指那些在各个历史时期负责高难度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组织管理的人。

“资格”一词,《辞海》的定义为“泛称人在社会上的地位、经历”,《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人从事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英国学者德里克·郎特里认为,资格指能使一个人承担某种任务的教育素养和生活经验。通常人们只能想到书面证明的资格,特别是考试证书。实际上,资格就是一种凭证。”结合“工程师”一词的含义,工程师资格可以看作“高难度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象征”。

所谓“社会化”就是指由自然的变成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由个人的变成非个人的,即集体的、人类共同的。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主要是指资格认定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认定主体的社会化,即认定机构、认证专家面向从事工程师职业的每个人;第二,认定过程的社会化,即认定过程、认证标准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第三,认定客体的社会化,即认定过的工程师资格被社会公认。

三、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的意义

(一)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有助于政府和市场形成互补

工程师资格认定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在政府与市场建立新的关系,主张打破政府对“公共供给”的垄断,以竞争代替垄断,允许其它市场主体的参与,以打破政府对公共物品的垄断局面,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同时,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多样化,也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实施工程师资格的社会化认定,一方面,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使资格的结构更为合理;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能够使资格的规模更为均衡,从而保证个人在认定过程的收益。

(二)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有助于统一人才能力标准

实现认证主体和认证过程的社会化,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或技术水平、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同一领域的人在资格认定时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同一资格水平不一的现象将大为减少,资格也将成为代表一个人真正业务水准的杠杆。同时,打破单位和地域的限制,任何人员,无论国企还是私企、外资或合资企业,不论是本地户口还是外地人员,都可以按需申报认定,体现社会公平,使得个人真正成为“社会人”,适应人才流动的新形势。

(三)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有助于激发人才自我提升

实现认定客体的社会化,认定的结果取得社会公认,将激发个人参与资格认定的热情。同时,设置合理的认定条件,将工程师应具备的高难度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组织管理能力进行细分,有助于个人依据标准进行自我完善。另外,工程活动总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地向前推进,对资格的要求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工程师个人必须通过继续教育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四、科技类社团在工程师资格社会化评价中的作用

1771年,世界上第一个工程师社团——土木工程师社团成立,当时的目标是希望工程师成为一个新职业,并且该职业的从业人员具备特殊的专业知识以区别于其它职业。后来成立的很多科技社团也继承了这一目标[1]。工程师作为职业群体一直是多样化,其成员的资历不同,身份不同也有独立经营和受人雇佣的区别,可以是经济界人士,可以是国家公务员,职务也有高有低,从事的工作也各不相同,众多的工程师社团正是这种多样化的体现。工程师社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科技类社团或专业社团;二是职业类社团。前者以某个专业为中心,追求技术和科学进步;后者以提高工程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为宗旨。我国的大部分工程学会都兼跨两个领域。

工程学会的业务主要包括组织学术会议、进修班、讲座和讨论,出版书籍和杂志,促进专业学科的发展,提高成员的专业水平。这些活动是国家创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从技术中立的角度记录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程度,但带来的结果就是工程学会很容易将这些科技进展转化为工程师能力标准的要求,并且实现统一化和合理化。工程学会的这些特质与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的要求相吻合。例如,工程学会汇集了众多的业内专家,他们对科技状况的发展最为熟悉,有助于建立先进的工程师能力认定标准,得到公众认可。工程学会独立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身份,不易受利益关系的影响,能够体现出社会的公平。

以香港工程师学会为例。香港工程师学会创建于1947年,创建之初名称为香港工程协会,目标为团结不同界别的工程师,并为会员谋求福利。随着协会不断发展,1975年,香港政府通过《香港工程师学会条例》(第1105章),正式赋予“香港工程师学会”法定地位。随后学会不断发展、扩充,配合香港社会的需要。时至今日,香港工程师以“持续发挥优质工程专业”为宗旨,以“带领工程界迈步向前,促进知识与理念的交流”,“为会员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帮助他们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维持工程界的专业水平,提高工程师的地位及声望”为使命,追求“持续发展、专业精神、廉洁正直、精益求精、力臻完善”的核心价值。在工程师资格认定方面,1982年,学会成为香港政府认可的专业工程师入职资格组织。1994年,香港工程师学会成为独立的香港工程师资格注册机构。为了促进工程师的持续发展,香港工程师学会设立了成熟的会员体系,对会员的专业及资历的标准有严格的要求,现有超过三万名会员。为了使会员及时了解国际工程界的最新动态,掌握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和工程师资格认证的最新标准,香港工程师学会是“华盛顿协议”、“工程师流动论坛”等多个国际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互认组织的正式签约成员,并且与国际上27个工程师学会签有资格互认或合作协议书,建立了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和中国大陆等近20个国家的相关工程组织相互承认的关系。此外,学会还按照提高工程从业人员职业水平的原则,为学会会员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工程领域的作用,为社会做贡献。例如,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香港工程师学会进行了初级会员“A”培训计划(Graduate Scheme “A” Training),为那些在某一学科领域,符合正式会员学术要求的初级会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以此来帮助他们在各个方面能力的进步。在学会本身和行业自律方面,香港工程师学会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学会办事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行为。香港工程师学会通过行为守则明确专业工程师的四大责任:对专业负责、对同事负责、对雇主或客户负责、对公众负责。另外,学会持续专业进修事务委员会还联合廉政公署辖下的香港道德发展中心共同制订了《管理有道-专业工程师实务指引(Ethics in Practice)》,阐述了工程师在工作中可能面对的道德问题,并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指引。

从香港工程师学会的例子不难看出,工程师团体与专业工程师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血缘上的联系,具备了工程师资格评定的先天条件,通过为专业会员提供服务,专业团体能够不断地提升其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这也为工程师资格评定创造了后天条件。另外,通过组织自律,增强了社团的生命力和公信力,从而使得认证结果同时被政府和社会认可。

五、结语

职称制度改革是我国在工程师资格认定工作方面的制度创新,工程师资格认定社会化顺应了“个人自由申报,社会公正评价,单位自主聘任,政府宏观调控”的人才选用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潮流,认定过程“公平、公正、公开”,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整体能力的提高。

以工程学会作为工程师资格的评价主体,不仅在理论上可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验证。当下我国正在推进的政府职能转移工作,完全可以在部分专业进行试点,职能转移并不意味着放权,只是将更多的权力用于对市场的监管,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王珑玲,刘卿欣.中国青年工程师培养的困惑与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16-21.

[2] 牛力.职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职称评审社会化离我们“渐行渐近”[EB/0L].2002-09-25.

[4] 瓦尔特·凯泽,沃尔夫冈·科尼希.工程师史:一种延续六千年的职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王续琨,常东旭.关于工程师学的初步思考[J].工程研究,2011(2):82-88.

猜你喜欢
社会化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杨红文正高级工程师简介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王绍春正高级工程师简介
青年工程师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社会治安社会化治理的法治路径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社会化阅读:读者阅读需求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