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耀 刘安军 任天斌
收稿日期:2013-12-11
作者简介:李远耀,男,硕士。从事聚氨酯材料的研究与制备工作。E-mail:460354026@qq.com。
摘要:以醇酸树脂、多异氰酸酯等为原料合成了聚氨酯改性醇酸树脂,并在该树脂中加入催干剂、甲乙酮肟等配制了环保型聚氨酯三防漆。研究了固含量、R值[n(NCO)/n(OH)]、原料和合成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聚氨酯三防漆具有快干、附着力强、电绝缘性能优异等特点,与SYNTHITE?AC-46和BECTRON?4122-37E三防漆性能相当,且绿色环保。
关键词:三防漆;聚氨酯;环保型
中图分类号:TQ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14)05-0058-04
PCB(印制电路板)作为电子仪器仪表中的重要电子部件,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电绝缘性能。在航空、航天及航海等野外恶劣条件下,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因PCB表面防护出现问题,对整个电子系统造成巨大影响,引起系统故障[1~4],可见加强对PCB的防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PCB防护漆最常用的有:有机硅类、聚氨酯类、环氧类和丙烯酸酯类三防漆等4种。其中聚氨酯三防漆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电绝缘性能、防潮性能,其耐磨性能相比其他三防漆更为优异[5]。由于聚氨酯三防漆固化后形成透明膜,使用后无法检测出电子零件表面是否被三防涂料完全涂覆,致使产品在使用中性能不稳定,甚至报废,因而要在漆中加入荧光剂以便检测[6]。
目前,国外已经出现环保型三防漆,有美国Dolphs公司的SYNTHITE?AC-46,德国艾伦塔斯公司的BECTRON?4122-37E、4122-40E和4122-45E等,而国内尚未见此类产品。本文以D80溶剂油为溶剂,采用醇酸树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原料合成了聚氨酯改性醇酸树脂,并配制了性能优异的三防漆,该三防漆具有快干、附着力强、电绝缘性能优异等特点。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Bayer公司;醇酸树脂,自制;一缩二乙二醇(DEG),四川成都化学试剂厂;D80溶剂油,茂名市富力华石化有限公司;乙醇;钴催干剂(12%)、锆催干剂(24%)、钙催干剂(10%),OMG公司;甲乙酮肟,无锡江德森化工制品有限公司;荧光粉,深圳市永辉颜料科技有限公司
1.2 聚氨酯改性醇酸树脂的合成
将醇酸树脂和多异氰酸酯加入到三口瓶中,混合均匀后升温到88~90 ℃,反应1.5 h;将DEG加入到三口瓶中,调节温度为68~70 ℃,反应5 h;加入D80溶剂油,同时加入乙醇在60~62 ℃封端反应3 h;冷却出料得到聚氨酯改性醇酸树脂。
1.3 性能测试
1)固含量
称取1~2 g的样品(W0),将样品置于烘干至恒量的玻璃皿(W1)中,置于100 ℃鼓风干燥箱中烘干3 h;取出玻璃皿于干燥器内冷却30 min后称量,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恒量(W2),则固含量/%=(W2-W1)/W0×100。
2)黏度
使用流变仪进行测定。测试温度为25 ℃,选用1#转子。
3)表干时间
将聚氨酯三防漆涂在PCB板上,根据GB/T 1728—1979 漆膜干燥时间测试法乙法[7]测试表干时间。
4)附着力
将聚氨酯三防漆涂在PCB板上,根据划格法测试。
5)绝缘电阻
根据GB4677.1—84《印制板表面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8]进行测试。
6)耐酸碱性能
配制质量分数5%NH4Cl的溶液和5%Na2CO3的溶液,将其分别均匀涂敷在有三防漆保护的PCB板上,3 d后观察PCB表面是否出现腐蚀、起泡、白斑等现象。
7)贮存性能
称取50 g样品于铁罐中密封好,放在50 ℃的鼓风干燥箱中,7 d后观察体系有无变化
8)铅笔硬度
根据GB/T6739—1996[9]手动法测试。
1.4 聚氨酯改性醇酸树脂三防漆的配方
将上述聚氨酯改性醇酸树脂加入催干剂、甲乙酮肟等助剂配制出三防漆(配方见表1)。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氨酯改性醇酸树脂的红外光谱
聚氨酯改性醇酸树脂红外光谱如图1所示。3 324 cm-1处为氨基甲酸酯中N-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2 956 cm-1和2 854 cm-1处为—CH3、—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741 cm-1为氨基甲酸酯和醇酸树脂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1 600 cm-1处为苯环的骨架伸缩振动吸收峰;1 536 cm-1处为仲酰胺的N-H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1 227 cm-1处为酰胺键的C-N伸缩振动吸收峰;1 068 cm-1处为C-O-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765和723 cm-1处为苯环取代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2 270~2 240 cm-1处没有—NCO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异氰酸酯基团已经完全反应。
2.2 固含量对聚氨酯三防漆性能影响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固含量,考查其对聚氨酯三防漆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固含量的变化对附着力影响不大。当固含量低于40%时,改变固含量对体系黏度没有太大影响,当固含量高于40%时,黏度则随固含量增加而明显增大。这是因为固含量较低时,聚氨酯大分子之间缠结程度较低,当固含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聚氨酯大分子之间缠结程度较高,漆的黏度变大。表干时间随固含量的增大而减少。当固含量增大时,体系中溶剂量减少,表干速度变快,表干时间变短。
2.3 R值对聚氨酯三防漆性能的影响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R值,R值对三防漆表干速度影响见表3。当R值较小时,随着R值增大,聚氨酯中刚性链段含量增大,聚氨酯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表干速度加快,表干时间减少。当R值小于2时,R值增大,附着力增大;当R值大于2时,R值增大附着力减小。这是因为当R值较小时聚氨酯中刚性链段含量增加,聚氨酯极性增大,附着力增大,当R值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聚氨酯对基材的润湿性能变差,附着力下降。
2.4 原料对聚氨酯三防漆性能的影响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原料对聚氨酯三防漆性能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使用TDI时,体系黏度和硬度最大,表干时间最短,使用HDI时黏度和硬度最小,表干时间最长。TDI是芳香族异氰酸酯,合成的聚氨酯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因而黏度最大。TDI合成的聚氨酯刚性最强、分子间作用力最大,因而硬度最大,表干时间最短。
2.5 荧光剂含量对聚氨酯三防漆性能的影响
聚合物中加入荧光粉可以在UV荧光显示仪下进行检测,及时发现PCB板上未涂覆部分,便于进行补涂处理,保证电子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试验发现,荧光剂用量0.1%~0.15%时,UV荧光显示仪即能检测,又不影响聚氨酯三防漆透明性。
2.6 封端时间对聚氨酯三防漆性能的影响
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封端时间对聚氨酯三防漆性能影响见表5。由表5可知,封端时间对外观没有太大的影响。封端时间大于3 h时,聚氨酯改性醇酸树脂黏度较低;封端时间小于3 h时,封端不完全,树脂中残留的NCO含量较高,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进而交联使体系黏度增大,贮存稳定性下降。
2.7 与同类产品性能对比
自制三防漆与市售三防漆性能对比见表6。自制的聚氨酯三防漆具有快干、附着力强、电绝缘性能优异等特点,与市售的三防漆性能接近。
3 结论
(1)固含量对聚氨酯三防漆的附着力无显著影响。当固含量较低时,固含量变化对漆的黏度影响较小;当固含量较高时,其变化对黏度影响较大。固含量越大,表干时间越短。
(2)聚氨酯三防漆的表干时间随R值增大而减小。当R值较小时,随R值增大附着力增大;当R值较大时,随R值增大附着力减小。在该工艺条件下,使用TDI合成的三防漆黏度和硬度最大,表干时间最短。
(3)荧光粉用量0.1%~0.15%,可用荧光显示仪检测,且不影响聚氨酯三防漆的透明性。
(4)封端时间大于3 h合成的三防漆综合性能较好。
(5)自制聚氨酯三防漆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相当,且环保性好。
参考文献
[1]Roger J Peirce,Raymond P Becker.Process for conformal coa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US,5246730[P].1993-9-21.
[2]Kamlesh Gaglani.Dual curing conformal coatings:US,5312943[P].1994-5-17.
[3]Daniel M Lynch.Polyurethane conformal coating process for a printed wiring board:US,5863597[P].1999-1-26.
[4]曹立荣.PCB三防工艺技术进展[J].安徽化工,2010年增刊(2):16-18.
[5]陆勇.印制电路板组件表面三防涂覆材料性能研究[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0,10(5):26-28.
[6]张震,李丽,荣海宏,等.环保型紫外荧光三防涂料的制备[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1,14(1):28-34.
[7]GB/T 1728-1979,漆膜干燥时间测试法[S].
[8]GB4677.1-84,印制板表面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S].
[9]GB/T6739-1996,涂膜铅笔硬度测试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