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文
既不是雍正皇帝拥有的美人,也不是雍正皇帝瞩目的美人,更不是雍正时期家喻户晓的美人。
本文所称雍正三美,是指我收藏的三个鼻烟壶。
与雍正皇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鼻烟壶。
与雍正时代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鼻烟壶。
与雍正时期瓷器艺术成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鼻烟壶。
与雍正时期艺术鉴赏风俗风气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鼻烟壶。
说雍正三美,不是说他们的造型美,尽管每一只鼻烟壶都有她显示美妙的造型。
说雍正三美,不是说他们的来历美,尽管每一只鼻烟壶都有他曲折美妙的故事。
说雍正三美,笔者在本文中关注的主要是他们的颜色美或曰釉色美。
三只鼻烟壶摆放在一起,其颜色美釉色美的特点更显得突出。
都是颜色釉范畴。颜色釉又称单色釉。康雍乾三朝把单色釉瓷器的烧造技艺推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峰。而豇豆红、窑变釉、炉钧釉又可以称为这座单色釉高峰中的佼佼者。
正因为此,本文所言的这三只鼻烟壶称其为雍正三美当不为过。
豇豆红虽创烧于康熙时期,但雍正时期也在延续烧制,且本人之藏壶断代又恰恰在雍正时期。
窑变釉炉钧釉都创烧在雍正朝。本人藏窑变釉鼻烟壶就是本朝的产物。
本人藏炉钧釉鼻烟壶虽晚于雍正时期,但炉钧釉诞生于雍正朝,其烧制的根源寻来寻去也还是离不开雍正。
研究雍正三美,才发现雍正三美的釉色本质都属于窑变釉范畴。
都没有预期的统一、一致。都不是呆板的千篇一律。同一个品种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东西,绝没有重复可言。
正如稗史汇编所述: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变是雍正三美的核心原因,也是雍正三美的关键所在。
说到此处再观雍正三美,便觉得三美之所以美,恰恰在于装扮她们的釉色都有着变化跳动的节奏和旋律,动感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豇豆红烟壶——争相怒放的粉红色的珊瑚红花色宜人。
窑变釉烟壶——飞流直下的蓝褐色火焰瀑布撩人心脾。
炉钧釉烟壶——阳光下跃动的紫蓝绿水珠铺就的葡萄之海跃无边际。
动感之美会给人无穷无尽的想像空间。任你睹物思人海阔天空。任你信马由缰奔腾万里。任你夜阑更深畅游星海。
你可以想像出成千上万个豇豆红,美人醉,个个都会媚态楚楚,动人心脾。
你可以想像出成千上万个窑变釉,瀑布的世界,个个都会波澜壮阔,空谷轰鸣。
你可以想像出成千上万个葡萄之海,烟波渺渺,如诗如画,如醉如痴。
像是有魔术师上手操纵:
粉红色的珊瑚花不间断地从壶身涌出,越涌越多,涌在无际的思绪里,涌在无边的梦里。
蓝褐色的瀑布声在壶身鸣响,越响越大,响在无际的感慨里,响在无边的赞语里。
紫绿色的葡萄海从壶身漫延,越延越远,蔓延在视觉难达的时空里,蔓延在包容万千的心胸里。
想像与创造的空间之大,令无数个艺术大师都拍案叫奇自愧不如。
雍正三美真所谓以小见大以小胜大的艺术经典之作。
三美对比。各自的特色更加突出。
豇豆红的基调——粉红。
窑变釉的基调——褐蓝。
炉钧釉的基调——绿紫。
粉红之美更显得鲜艳。褐蓝之美更显得深沉。绿紫之美更显得悠闲。
于是我们从三美的对比之中更加形象地理解了对比手法在鼻烟壶赏玩之中的强烈效果。在对比中赏玩,理解得会更深刻,感觉得会更真切,想像得会更遐远。
啊,这三个金属釉料缔造的娇女。
这三个金属釉料在高岭土坯胎上浓妆淡抹的娇女。
这三个金属釉料在熊熊火焰中涅槃的娇女。
不是大自然的尤物胜似大自然的尤物。
是人类智慧与大自然魔力天衣无缝的高度默契高度和谐高度统一。
是我国瓷器发展史在雍正时期的一个惊叹号。
是浩如烟海的鼻烟壶档案中让人春心激荡的光彩一页。
豇豆红釉瓶式鼻烟壶
风度。典雅。色调宜人。
追根溯源,豇豆红瓷器的烧造应在康熙晚年,与当时非常有名的郎窑红并列伯仲。豇豆红因其釉色如豇豆皮色而得名,还有非常美丽的别号美人醉和桃花片等。豇豆红的烧制虽几乎贯穿于整个清三代,但清三代有关豇豆红鼻烟壶的记载却很少,保留到今天的豇豆红鼻烟壶更是凤毛麟角。
本人所藏的这个豇豆红鼻烟壶,是唐山的一个朋友赠送的,发色和色变都和经典的豇豆红有差距,与壶友反复把玩切磋,认定断代为雍正晚期更为准确。
窑变釉梅瓶式鼻烟壶
稳重。端庄。深邃迷人。
那蓝褐相间交相融流的釉色,如瀑布飞流千尺,让人们在静静地欣赏中能听出自然界的交响。窑变釉创烧于雍正朝,以其釉色的变化无常而著名,偶然意外怪异无双的艺术效果,给人们的艺术欣赏增加了无穷无尽的魅力和想象。
本人此藏来自市场,是北京地区建筑工地所出土的古董精品之一。将军罐式造型,勺盖俱全,业内专家非常神秘地告知:雍正本朝窑变釉鼻烟壶的典型器。
炉钧釉直筒式鼻烟壶
小巧。灵秀。活泼可人。
那蓝色的水珠,那绿色的水珠,那紫色的水珠,仿佛当代艺术大师的水粉画或油画,不由人不随着画面的色彩而遐想:蓝色的葡萄清纯欲滴,绿色的葡萄春深似海,紫色的葡萄飘渺若霭。炉钧釉创烧于雍正年间,釉色红蓝相间,釉面流淌感大。
本人此藏也是来自市场,也是源自北京建筑工地的出土物,盖已不在,勺还堵嵌在壶口里侧,没有弄出,还不知此勺的制作材料是象牙?是鹿角?是金属?细观其釉,绝没有雍正时期炉钧釉色变化的大紫大蓝,更没有雍正时期炉钧釉色流淌的大起大落,小巧、灵秀、细腻是其釉色变化和釉色流淌的主要特点,由此推断,它不是雍正本朝的东西,应在乾隆晚期,甚至乾隆晚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