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国内的佛教艺术系统性的学术研究较之国外相对滞后,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步入市场化进程。前身为北京市文物公司的翰海拍卖,因其丰富的库存,拍卖伊始即推出几件佛教艺术品。其后,天津市文物公司也因有着同样的库存资源,创先进行了此类别的竞拍单元,而后发展为专拍,享誉一时。
2000年以后,国内佛像收藏才开始启动。2001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永乐御制鎏金铜释迦牟尼佛仅以227万港币成交,国内反应冷淡;上海崇源拍卖的永乐御制鎏金铜佛以90万元落槌,买气低迷。2004年以后至今,是其快速成长并逐渐成熟和稳固的阶段。藏品内容的丰富、收藏队伍的壮大,价格的不断攀升,使得整个门类都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热点。
2006年秋季,翰海推出“永乐气象”佛教艺术品专场拍卖,以专业的拍品论述与多渠道的市场传播,赢得诸多赞誉。2006年国际佛教艺术拍卖主要市场成交额达6.18亿人民币,2007、2008年市场进入初级鼎盛期,2006至2010年,全球佛教艺术市场增长32%,中国佛教艺术市场增长228% ,2009至2011年为一个调整期,2012、2013年市场稳中有升,理性成长。
虽然相对于近年的书画和当代艺术市场的大幅上涨,其涨幅较慢,但佛教艺术品的价值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挖掘,多家拍卖行推出佛教艺术品专场,成交记录不断被刷新。永乐释迦牟尼大佛百转千回的历史跌宕中,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轻卷几世纪以来的风霜与荣辱,以1.85亿人民币创全球纪录的英姿,首冠花冕。欣喜之余,竞买人以佛教徒虔诚的赤子之心,超越了世俗的藩蓠,直抒胸臆地发出振聋发聩的担当。它掷地有声,铿锵作响:“雕塑史中最辉煌的永乐大佛,是众建多封,民族团结的表征。”
永乐大佛的一曲高歌,将举世的目光,投向佛教艺术品市场。非从业者觊觎价格空间,从业者紧锣密鼓,快马加鞭,乃至专家队伍都为探其究竟而侧身其间。然而,国内市场的成交额与量,自此却出乎意料的直转急下。
翰海拍卖佛像部2013年虽有1.75亿多元,并创下春季百分百成交的骄人业绩,但秋季的遇冷,使全年总成交被拉低至86%;保利拍卖佛像部2013年春季专场首槌,成交额差强人意,取得1.058亿的成绩。嘉德拍卖佛像部,全年307件拍品中成交80%,以9600万元而功居三甲。此外,匡时拍卖春秋两季,新晋佛像部也带来71%成交的6200多万不俗业绩。远方拍卖,素以唐卡专场为主项,跻身于佛教艺术品市场。秋季,再添佛像专场,以专业灵活的方式剑走偏锋,不容小觑。中宝拍卖以年轻先进的服务意识,正实施着多方位的市场积累,整装待发。而古天一拍卖以国内首场木雕佛像,蹊径另辟。
众多拍卖行,繁星璀璨,呈现欣欣向荣的怡人气象。同时,均心照不宣地规划着发展大计,以避免未来僧多粥少的尴尬。为避免正面纷争,欧美残存的剩余价值,便成为逐鹿中原难以平息的战场。
佛造像2013年,近3.25亿元人民币前十排名总额中,五尊来自海外。占79%总额的2.56亿元;五尊国内拍出,为前十位21%的6800万元。其中第一二位均是香港苏富比夺得:包括首创全球雕塑艺术价格的永乐大佛。日本著名收藏家,坂本五郎所藏唐代干漆佛头为排名贡献的3160万元。进入秋季,佛教艺术境外拍卖已扭转2008年后低迷,大小拍品平均高出国内50%以上。唐卡拍卖市场,前十高额,几乎尽揽于境外拍卖行麾下。这其间缘由,自有《纽约时报》对国人的些许诟病。也有类似《功甫帖》寻租时代的各路专家、拍卖行一二级市场相互混战之下的误伤。
若将2013下半年国内市场的低迷,归咎于蜂拥而起专场的竞技,或是资金流动并发性不足,恐怕有失公允。
2013年11月8日首都博物馆的“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每日接待4000人次,开创了佛教艺术展览的先河。对于不少的藏家无疑是颠覆了市场经验的“三观”。
此前,北方受地域性及一级市场的影响,多偏爱明清两朝汉藏风格的宫廷作品,对于藏传艺术体系及尼泊尔、印度早期佛教艺术鲜有涉猎,可供参照的实物和书籍也因资料稀缺而无法比较。此次展览,汇汉地、西藏、尼泊尔、印度、蒙古,以及明清宫廷之大成,集学术、历史、宗教、工艺的美学标准为一堂,使众多佛教艺术爱好者犹如醍醐灌顶,于明清宫廷以外的造像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理解之余,比对市场上造型、工艺、材质不美的作品,毫无学术、宗教价值的造像,即生成行之有效的免疫力。在这知识积累过程中,也会迎来质变的欣喜,使佛教艺术在未来更趋理性,养成或有宗教意义,或有艺术史价值,或有审美特点的系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