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影响

2014-04-29 22:07李晟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1期
关键词:禅宗

李晟等

摘要简述了禅宗的思想核心;分析了禅宗对文人士大夫思想及审美观念的影响是导致造园观念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论述了禅宗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促成了城市私家宅园的兴盛,有限物质空间构建无限精神意趣,园中置石、赏石成为风尚,从“模山范水”的“意象”追求走向“心造其境”的禅意“意境”追求。

关键词禅宗;文人士大夫;古代造园艺术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1-07090-02

Effects of Zen on the Chinese Classical Landscape Art

LI Sheng et al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The core idea of Zen was described, the Zen's influences on the thoughts and aesthetic ideas of literati were analyzed,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influences was the root cause of the change on Chinese classical landscape art. At the last,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Zens influences on Chinese classical landscape art we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citys private residence garden, devoted to build an infinite spiritual charm in the limited physical space, used of stones to build the garden and enjoyed the stones became a fashion, chased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stead of chased of “imagery”.

Key words Zen; Literati; Chinese classical landscape art

中国佛教的禅宗是在大乘佛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叫做禅或禅学,注重调息、冥想、止念、默察等修持实践,追求达到一种无欲无念、超脱澄明的境界。此后,这种禅学吸收了其他佛学派别的一些思想并且融汇了一些中国本土的儒道玄思想。到了唐代的初、中叶时期,彻底中国化的完整佛教体系——禅宗形成了[1]。禅宗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南宗”、“北宗”之分,在禅宗六祖慧能门下,主张“顿悟论”的“南宗”慧能一系逐渐取代主张“渐悟论”的“北宗”神秀一系,从而以正宗的姿态兴盛起来。

禅宗的思想體系包括本心论(揭示本心澄明、纯净、不染万物的内涵)、迷失论(揭示本心扰动、不觉、缺憾、执着的状况及缘由)、开悟论(揭示超越执着以重现清静、澄明本心的方法途径)、境界论(揭示明见心性、回归本心时的禅悟体验与精神境界)[2]。

禅宗不同于其他佛教派别,它不太注重外在的宗教形式,而是宣扬“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注:禅宗的“佛”泛指觉者、悟者,即已经觉悟了的人)。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寻觅清净自在的本性,不要受到外在因素所制,以超然的态度去直觉体验、思悟宇宙万物,成为觉者。禅宗认为重要的不是对纯净的偏执要求,而是沉思的品质[1]。禅宗的核心观念是“悟”,就是一种心灵的启悟,通过对诸如自然、时间、生命、生活的“悟”而达到一种“空”的境界,这种“空”的境界就是离妄归真、万境不染、明净自在。

2禅宗对文人士大夫思想、审美观念的影响

2.1禅宗对文人士大夫思想观念的影响禅宗强调“明心见性”、直觉体悟禅境的思维方式,不离世间又超然物外的自我解脱方式很受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欢迎[1]。对他们而言,以禅宗的精神来对待宦海沉浮,对待生命生活,是保持内心平衡的妙道。悟山水、生活之趣,清净自由,无拘无束,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境界[3]。正像学者任晓红说的那样,“禅把儒家入世兼济的精神和道家逍遥超脱的精神协调成一体了;无论入世兼济还是超然独善,都不妨碍有自在无碍的心境”。因而,禅宗引起了很多文人士大夫的心灵共鸣,对于他们而言,禅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成为他们闲暇时表示高雅淡泊的一种手段,失意时使心理平衡的一种自我安慰”(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通过文人士大夫的悟禅以及对禅文化的传播,禅宗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而与儒家、道家并存,相互交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体系。

2.2由思想、心理的影响到审美影响——以王维为例审美是人对于自然、文化艺术、社会现象等产生的一种无功利的情感的过程、状态。对于个体的审美来说,审美取向、审美体验、审美感受都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扎根于审美主体自身思想、心理、修养、文化、生活经历的高级直觉。在禅宗思想影响下,古代文人士大夫思想观念、心理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审美情趣[4]。唐朝中期以后诗、画等艺术领域审美情趣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上述观点。自唐以来,受禅宗思想影响的文人士大夫很多,如王维、苏东坡、黄庭坚、王安石、董其昌、王士祯、郑板桥等都与禅结缘,从而引发了审美观念、文艺作品创作观念的变化。其中,王维是受禅宗思想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也开启了艺术审美不同于以往的价值取向[5]。王维生在一个虔诚礼佛的家庭里,自幼受到禅文化的熏陶,他多才多艺,工于诗、画,精通音律,他的青、中年时期仕途较为坦荡,后受“安史之乱”的影响,被贬官处分。他在晚年时期退隐山林,与禅师往来,更加醉心于悟禅。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他的诗、画作品“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总带着一种无比清幽、恬静、淡远的意境,非常具有禅意,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超然物外的、空灵的、虚静的心境,留下了很多传世佳作,如《山居秋暝》、《鸟鸣涧》,这些诗篇的意境已超出一般的山水自然美意趣之外,而进入了一种纯净的宗教境界,这正是王维内在的禅学修养的外在显现,是他审美追求的外化。

3 禅宗对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影响

园林可居、可行、可游、可憩,它既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场所,同时又是休闲消遣的精神空间,最能反映出社会文化、心理、意识的变化。而在古代,各园林的主人或者造园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受禅宗思想影响的他们,自然在造园上寄托了他们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取向,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及大众审美。综合来看,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促成了城市私家宅园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崇尚自然山水,其中那些追求自然逸趣的文人士大夫多选择在自然山川之中筑造宅园,如谢灵运的山居别墅、石崇的金谷园,以自然山体、峻岭、泉涧、溪流、林木所构成的自然景观为园林的外部环境。然而,大多文人士大夫不能接受这种在幽寂的山川中深居简出、较为清苦的生活方式。这种山居别墅虽然能享自然之趣,但是远离都市,他们更渴求既能享自然景色之美,又不脱离市井的生活[2]。随着禅宗思想的盛行以及影响,文人士大夫更倾向于“心造其境”,从以前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转向了注重由自然山水景观引发的情思神韵和感悟,从而产生了“人间有闲地,何必隐林丘”、“中隐隐于市”的思想。从此,隐逸文化不再专情于自然山野,而是与仕途为伴、与市井结合[1]。禅宗思想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自然山水情趣的生存空间,促成了自然山水与市井世界的兼容性,文人士大夫更乐意于在市井之间相地建园,运用“咫尺山林”的手法,在有限的宅园里再现大自然的景色。至此,文人士大夫的造园趣向由山居别墅向城市私家宅园发生了转变,促成了城市私家宅园的兴盛。

3.2有限物质空间构建无限精神意趣禅宗宣扬“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要人以空灵自在的心境感悟世间万物、自己的生命本性,只要无所束缚,处境不染,便万物皆具佛性,时时都可悟道。在修禅者看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只要片石勺水,丛花数竹,即使园林的物质环境有限,也能获得精神的无限意趣[6]。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主要以游历名山大川,享受在大自然山水中的畅游乐趣完全不一样。苏州的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的面积都不大,但通过造园者巧妙的空间组织却形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是以小巧玲珑取胜,尽管面积小,但却有石有水、有假山有花木,环境清幽无比,意趣万千。特别是一些园林建筑上的楹联匾额更加强了清幽的意趣,沧浪亭上的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其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清风明月”本是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却被诗人看作是“无价”之物,“近水远山”在普通人的眼中,也只是平常不过的景观而已,却被升华到“皆有情”的高度,这是禅悟升华到一定境界后的有感而发,禅趣与园居之趣的融合,同时也会让赏园者沉浸于对主客体的无限遐思之中。

3.3园中置石、赏石成为风尚石无声、无味,似有形却无形。既可独立品鉴,又可三、五成组,或掇叠成假山欣赏。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中有“石尤近于禅”的说法。这是指品石与悟禅的趣味相符。石头素淡、自然、宁静、沉稳,悟禅也追求一种宁静超脱、心澄境明的境界。此外,石头历经万年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大自然的风、雨、雪、露、酷热、严寒中,独自磨炼,具备历史的厚重感,具备超然的品质。在参禅者看来,“素面无华”的石头是一种美,“虚实空静”的石头是一种美,“浑厚沉稳”的石头也是一种美,在禅宗“心物合一”观的影响下,石头成了悟禅者内在心性最理想的外在物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园林的“无园不石”。就单块石头的知名度而言,首推留园的冠云峰。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林泉耆硕旁的庭院内,因其形又名“观音峰”,是太湖石中的珍品,玲珑剔透,意象万千。而要论置石掇山的意趣之最,则数狮子林。俗话说“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甲园林”。狮子林与禅宗渊源颇深,初名“狮子林寺”,是惟则禅师的弟子为其所造,此园的名字也很具禅宗渊源,在禅门之中,杰出的僧人常被称为狮子,高僧说法被称为“狮子吼”,高僧的法座也被称为“狮子座”。最有特色的是造园者别具匠心,选用意趣十足的太湖石来作为造园的主要素材,这些太湖石虽然大小各异,但是它们的形态却大都与狮子相像, 这些狮状石头,或俯或仰,或卧或立,活灵活现;而由湖石掇叠而形成的假山,平面布置上極尽迂回曲折,竖向处理上力求峰峦起伏,造型上以狮子的各种动态为基础,进行夸张、抽象等处理,再结合亭廊、花木、小桥流水等其他造园要素,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峰峦起伏、变幻无穷、幽静迷离、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国”。综合来看,狮子林最大的文化价值是将禅宗的“静空”、“妙悟”观念与文人的隐逸思想融为一体。

3.4从“模山范水”的“意象”追求走向“心造其境”的禅意“意境”追求意境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及其他古典艺术的核心所在,它高度凝结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和艺术经验。在意境美学观的形成过程中,禅宗思想起到了重大的作用[7]。

在禅宗思想形成之前,老庄的“道法自然”思想、“本无之论”主要影响着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他们一般都不太重视对于具体对象的逼真刻画,而是追求作为宇宙万物本源的“道”。为了追求“道”,就要突破具体的“象”,因为“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而“道”是无限的[7]。这就导致形成了造园、文艺作品的“意象”追求。到了唐代的初、中叶时期,禅宗形成了,禅宗将俗世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心的问题,以内在的心性为基底重构世界,回归生命的本然天性(本性清净),以“空”、“净”之心对待人生、世界以及审美。禅宗认为“明心见性”必须通过对客体的观照来实现,即在观照自然中求得净心[8]。也就是以客观欣赏的态度去体察境,又在自然的境中求得内心的感悟、超脱、自由。这种观念对古典的艺术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将“意象”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刘禹锡、司空图提出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的创作见解无疑是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他们的这些观点也被近现代史的学者们认为是“意境”理论诞生的标志[7]。“意境”是“境生于象外”,“意境”论可以说是“意象”论的升华,是老庄思想与禅宗思想合流的产物,在审美的深度上又进行了拓展,追求主客体(心与物)的“空灵”一体,从而使恬淡、虚静、清寂的情调和境界也成为园林艺术“意境”追求的重要取向。这种“意境”在文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中最为突出,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意境的营造。一是利用假山、亭台楼阁、花木等要素将整体空间划分为多个尺度精巧、氛围静谧的小空间,同时又借助于借景、障景、漏景、框景等手法将空间串联成有机的整体,如留园、拙政园、狮子林等的空间处理无不如是;二是选用如梅、兰、竹、菊、松、柏、荷花等颇具文化内涵的花木;三是前文所述的置石及掇山;四是通过楹联匾额,如“月到风来亭”、“待霜亭”、“与谁同坐轩”、“听雨轩”、“梧竹幽居”、“问梅阁”、“卧云室”等,这些楹联匾额均传达了一种宁静淡泊、超脱世外的美感,增添了园林的禅意“意境”。

4结语

禅宗思想深深影响了我国的古代造园艺术及大众审美,对于造园者来说,与其说其在造园,不如说其在悟禅修行。而对于赏园者来说,与其说其在赏园观景,不如说其在洗心、读心。通过研究禅宗思想对我国的古代造园艺术的影响,对于我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挖掘具有一定价值,同时对于我国当代造园的出路也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晓红,喻天舒.禅与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 释印顺.中国禅宗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 陆琦.禅宗思想与士大夫园林[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38-143.

[4] 尹安石,徐倩.中国山水园林景观中的禅宗思想及其文化内涵[J].艺术百家,2008(6):117-120.

[5] 王虹.关于王维的禅悦诗创作的几个问题[J].人文杂志,2012(5):102-105.

[6] 朱良志.禅门“青青翠竹总是法身”辨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5(4):35-44.

[7] 刘成纪.重谈中国美学意境之诞生[J].求是学刊,2006(5):87-92.

[8] 韩红,黄小金.禅宗美学对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意义[J].中国园林,2011(8):52-54.

猜你喜欢
禅宗
传统文化在游戏美术设计中的应用——以禅宗美学与《光·遇》为例
禅宗软件
六祖禅宗文化视域下石材家具设计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王妃没卢氏墀嘉姆赞对吐蕃禅宗的历史贡献探讨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以禅宗为灵感:细线生成的天然晶体座椅
张九龄与禅宗
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
怎样打造禅宗文化大品牌——对湖北黄冈禅宗文化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