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根:“政府应该处在保护公众的最前列”

2014-04-29 00:44朱东君
环球人物 2014年20期
关键词:琳达癌症污染

朱东君

“癌症村”这个名词,中国人并不陌生,有人甚至能举出几个例子。但面对癌症村,我们该怎么办?一本获得今年普利策奖的书《汤姆斯河:科学与救赎的故事》(下文称《汤姆斯河》)给出了答案。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上了该书作者丹?费根(下文称费根),他一一回复了记者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环境,费根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严谨而认真。他还幽默地用汉语拼音拼出了:ni hao,xie xie (你好,谢谢)。

一个小镇的力量

汤姆斯河是美国新泽西州一个人口不到10万的小镇,名字取自那条流经当地的汤姆斯河。小镇原本寂寂无名,经济凋敝,1953年,瑞士化工巨头汽巴—嘉基在这里设了一家工厂,主要生产染料。在此之前,汽巴—嘉基已经搬过几次家,基本上在哪儿都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角色,因为它带来的污染很严重。汤姆斯河的居民却张开手臂欢迎了它。之后的很多年里,汽巴—嘉基都是当地最重要的雇主,最多时雇佣了1000多人,并且给的薪水很不错。

1979年,当地居民琳达的儿子迈克尔出生了。3个月时,他就被诊断患有神经细胞瘤,医生说,迈克尔能活到1岁的机率不到50%。但琳达没有沉溺在悲伤里,她带着迈克尔到费城儿童医院等各大医院求诊。她发现,自己似乎在哪里都会遇到来自汤姆斯河的患病孩子。于是,琳达制作了一张地图,标出患病孩子来自哪里,结果,汤姆斯河的患儿数量最为集中。琳达觉得有些不对劲,就向新泽西卫生局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但她得到的答案是“没有问题”。

十几年后,费城儿童医院肿瘤病房的护士丽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而医生们都表示:这只是一个巧合,不用担心。碰巧,丽莎有个亲戚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地方机构任职,那人得知此事后,反映给了联邦政府的有毒物质和疾病登记署。该机构又联系了新泽西卫生局。后者这才表态:会进行调查。

卫生局做了初步的调查后得出结论:基于人口统计学,汤姆斯河的儿童患病率确实高得异常。但卫生局不知道该拿这个结论怎么办,他们也不想再做更深入的研究,因为那样不仅花费昂贵,还会影响当地的旅游业等。因此,卫生局试图隐瞒真相。

但这一调查结论还是被爆了出来,并成为1996年轰动美国的大事件。一系列调查随之开展,历时5年,花费了1000多万美元(1美元合6.2元人民幣)。最终,汤姆斯河的癌症集群得到了确认。

汽巴—嘉基等企业离开了汤姆斯河,并于2001年与69个癌症儿童家庭达成庭外和解,赔偿额超过3000万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庭外和解赔偿。

如今,汤姆斯河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迈克尔也战胜了医生的死亡判决——今年他已经35岁了。

既要有情怀,也要准确

作为一名记者,费根对汤姆斯河环境调查的关注持续了10多年。

费根1963年出生,上世纪90年代,他在《纽约日报》工作,“我开始做的是时政新闻,但做久了有些厌倦,就开始寻找新的挑战。这时,报社一个报道环境新闻的职位空了出来,于是我把握时机,成为了一名环境记者。”费根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环境记者和其他记者没什么不同,都要敢于尽可能地报道真相,公正、全面地呈现事实。在解释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以及指出潜在的解决方法上,环境记者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于自己的职业,费根有着很客观、理性的认识,既不夸大其作用,也没有忽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当时,费根写了很多有关癌症和环境问题的报道,他觉得,这一类报道对普通人来说很重要,但很少有地方或机构会就此问题进行科学调研。1996年,汤姆斯河的事震惊全国,费根去了那里,并陆续写了一些报道。当那里的癌症集群最终被确认后,费根更觉得这件事值得一写。他想:“如果我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写本关于汤姆斯河的书。”

2005年,机会来了。费根开始在纽约大学新闻系当副教授,并成为“科学、卫生与环境报道项目”的负责人。《汤姆斯河》的写作也被他提上了日程。为了完整展现美国环保史上这一重要事件,他采访了很多人,包括相关的化工企业高层和普通员工、政府官员、饱受污染之害的当地居民、医生以及律师等,全面系统地记录了这一段值得深思的历史。

2013年,费根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有人称《汤姆斯河》是“科学报道的新经典”,普利策奖评委评价这本书“很好地结合了调查报道和历史研究”。该书的中文版也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在今年内出版。

在费根看来,介绍“流行病学”的知识是一件很棒的事。他说,这个看似复杂的词,描述的是一个简单的事——了解疾病的分布,以及解释这些分布。确定一个患病集群,首先要确定存在疾病高发现象,其次要确定导致疾病高发的原因。“流行病学不能告诉你确定的原因,但是会告诉你什么是可能的原因。在汤姆斯河的案例里,流行病学家们就确认污染和当地儿童癌症高发,尤其是与女孩易得白血病存在关联。”

这也正是《汤姆斯河》的一大特色,它不仅记录了一个伤感又振奋人心的故事,而且普及了很多科学知识,如染料的历史,癌症研究的历程,流行病学入门等。费根说:“生动地讲述科学知识,既要怀有感情,也要准确。”

阻力主要来自地方官员

在《汤姆斯河》一书的最后,费根把目光投向了发展中国家。“汤姆斯河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化工厂离开了美国的新泽西州,但他们跨过大洋转移到波兰、印度和中国等地,这些地方像汤姆斯河一样渴望工业化,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环境污染。”

2007年,费根到访中国。在重庆,他见到了一些工人的孩子,他们和汤姆斯河的孩子一样,饱受白血病或其他癌症折磨。“中国正在犯美国曾犯过的错误。这是一个悲剧,现在人们对有毒化学品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化学品危害公众健康,理应知道的比当年多得多。”

不过,他也在中国看到了希望。“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永远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一些被污染困扰的民众,以及中国政府都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目前阻力主要来自地方官员,他们太渴望经济增长,以至不能胜任守护民众健康的责任。”

“当环境保护和当地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问费根。他回答说:“保护公众健康永远是最重要的,政府永远应该处在保护公众的最前列。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只有当地方官员受到普通民众自下而上的压力,以及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压力时,污染问题才能得以解决。”费根尤其看重民众的力量,他认为,这也是汤姆斯河污染最终得以解决的关键。“如果不是人们决意保护自己的社区,当地的真实情况可能就永远被湮没了。”

当然,人人都去巡逻,监督环境状况也不是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法。“我们需要有效的环境监管,这需要由公共机构强力推行;公开、透明以及有问责机制的社会环境是必备基础。”

谈到对中国的建议时,费根认为:“诚实地公开污染状况很重要。政府要积极收集有关健康和污染的科学数据,然后向公众和媒体公开。”

在采访的最后,费根很认真地写道:“在美国新闻界有一句话——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汤姆斯河的案例证明了这句话。我相信,这句话在中国也是正确的。”

猜你喜欢
琳达癌症污染
冬天的虫子去哪儿了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快乐的琳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鸽子琳达的特殊任务
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