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了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就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从人文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过程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现状 必要性 途径
一、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涤荡,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传统文化不断丢失,各种非主流意识的不断干扰。再加上我们在教育理念、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高等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欠缺。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曾指出:“面对高新技术的挑战、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过窄的专业教育,局限了学生的学科视野;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基础训练受到影响;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阻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大声疾呼要重视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却在教育管理方式和考试方式上,依然保留着太多的教条和“规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等现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弱、人文精神缺失、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二、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2、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21世纪是知识信息化的时代,如何更好发挥我国人力资源,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极为重要的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新型教育理念,大力推进人文知识学习,成为各院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这对于更好的发挥我国的文化底蕴,探索我国教育改革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3、人文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你帮我我帮你共同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份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国民素质的高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其中占据重要作用。
三、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出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
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是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最直接体现,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学生。因此高校应设计规划高等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学综合水平的全面、长期培养方案和完善的进修制度,为高素质教育人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领导人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培养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以广博的知识和完美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教育要贯彻在每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在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要穿插人文知识的传授,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教学手段应多样化,有效利用多种方式结合专业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评价中要摆脱单一考试决定高低的现状,努力提升主观性题目比例,提高学生形成评价比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園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三是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四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五是提升学校软文化建设,规划设计校园走廊文化,学生宿舍教室文化,食堂图书文化,为学生提供方便系统的人文知识。
【参考文献】
[1]侯志敏.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2]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
[3]朱永新.新教育之思[M]山东: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余亮开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