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山
【摘 要】历史课程教学,是让学生真正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媒介,然而如何上好历史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确实很多历史老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就结合三位历史老师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解,浅谈历史课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立意 情景 史料
三位老师都讲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一次联片教研活动,实质也是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从此次活动的出发点来看,并不是要达到如何创新的优质课,而是立足于现实的优质常规课。事实上三位老师也没有过多的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是更多地从课堂实际着手,引导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形成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全面认识与理解。听完这几节同课异构课,让我很受启发,借此表达一己之见。
1立意—历史课堂的生命线。
课程标准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
变化。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原因、变化的表现、变化的实质。整个过程中要实现上述目标,不可避免的要问到,新变化新在哪里?为什么要变化?怎么变化?这样三个基本问题。三位老师正是从三个问题作为立意的主线串联了整课内容,同时又各有侧重。例如韩老师重点是通过介绍战后新变化的具体内容,来整合课本内容的。由解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分析不同阶段的变化,最后回归到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并证明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固有矛盾。可以说通过立意明晰了历史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选取了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向的事件来说明问题。即立意是历史课堂的生命线。
2情景—历史课堂通往历史再现的桥梁
情景教学法是我们当代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方法。作为历史学科只要老师深入挖掘,就会发现教材只是提供了结论,并不负责论证的局限性,这对于学习者学生观察历史明显是不利的。这也是我们现行教材的局限,现行人教版教材更侧重于是教的材料,而忽略了学的辅助。每个人会根据事实本身做出自己的判断。因而历史课最重要的是事实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这些与学生如何利用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目标之间就存在矛盾。优秀的情景设计便是贯通二者的桥梁。这次同课异构中,齐老师正是通过大量的二战后的废墟图片和各种历史事实资料展示,并提出了假设了你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你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很巧妙的达到了历史情景的再现。让学生自然地想到战后资本主义面临如何重建家园的问题。通过寻找经验,引出了借鑒罗斯福新政的提法在后续得出这些都市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样的结论。后面的70年代又调整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了。整个过程如同我们访问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自然清新的呈现。可见情景是历史教学中再现历史沟通过去的桥梁。
3史料—填充历史课堂的血肉
关于史料的运用,这是历史课最基本的方法论从史出。本课课本也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材料。但更多的是研究性的结论材料。给学生一种单纯学习结论知识的生硬感。而田老师通过自己搜集的大量材料,一一证明了课本上的结论这一点使得课堂内容变得丰富,不再是条条框框了。实践证明历史材料是填充丰富历史课堂血肉。
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立意,采用的可能是不同的方法。同课异构很好的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同时也找到了课堂一些共同的特质,以上是本人参加了我市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些许认识,在这里简要总结,我们在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