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知
摘要:“三阶段四环节”教学法是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结构,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自学、讨论、巩固三个阶段和课前预习、课堂集训、课后自训、章节测训四个环节。这三个阶段和四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三个阶段包涵了四个环节,四个环节又贯穿于三个阶段之中。在各阶段各环节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三阶段四环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122-02近年来,我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坚持以人为本,自觉更新教育观念,立足于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套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三阶段四环节”教学法,并付诸实践。下面,我就“三阶段四环节”教学法,做一简要介绍。
所谓“三阶段四环节”教学法,就是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结构,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自学、讨论、巩固三个阶段和课前预习、课堂集训、课后自训、章节测训四个环节。这三个阶段和四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三个阶段包涵了四个环节,四个环节又贯穿于三个阶段之中。在各阶段各环节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阶段: 自 学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学会求知”作为新的教学理念的四大支柱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基本目的”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教会学生自学,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这恰恰是我们老师要着重探讨的内容。一般来说,当学生还没有养成自学习惯,没有具备自学能力时,我们必须“先扶他们一把”,即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为什么要自学,并列举不同题材的内容说明自学的方法,或由教师分层布置自学提纲,要求学生写出自学笔记,并回答自学提纲的要求,以便达到“先扶后放”的目的。我把培养学生自学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始阶段。这个阶段学生还不会自学,需要先“扶一把”。我是这样做的:每次课前先让同学们回答几个较容易的问题,如:1、本节有哪些新知识(即新知识点)?2、这些新知识与前面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即新旧知识间的联系)?3、本节有哪些疑难问题(即疑难问题)?再回答另外几个较难的问题,即: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新知识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怎样应用这些新知识?当同学们具备了定的自学能力时,转入第二阶段,即独立自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可只讲明自学范围和方式,并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阅读、思考、演算和推理,并归纳、概括写出自学提纲和笔记。在此基础上,我又把学生的自学分为课前自学、课上自学、课后自学。课前预习环节主要是指课前自学。
第二阶段: 讨 论
讨论是自学的深化阶段,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阶段。这一阶段突出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同学们创造一个主动参与、平等竞争、热烈讨论、合作交流的氛围,促使他们去想、去说、去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具体做法是:把学生课前自学的结果集中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一般可分两步进行:一是小组内的交流,即同桌,前后桌和小组内的讨论。同学们对自学内容中涉及到的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相互补充(这时教师应参加到小组讨论中去,多听一听同学们的发言,不失时机的给予指导与鼓励),最后由组长归纳出本小组的疑难问题。二是组与组、师与生间的讨论,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和小组交流情况,对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发难质疑,点燃兴奋点,激活思维。在讨论时先让同学与同学,小组与小组相互解答问题,对那些同学们解答不清的问题再进行师生研讨。这里应当说明的是学习小组的分法不是随意的,一般是在每学期初,根据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成四个层次,并由每层各一人组成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其中选出一名组长,其他同学分别作为一、二、三号选手,(层次的划分也不是永远固定不变,而是一个动态发展,梯度上升的过程)。尽量在排桌时按小组排桌,前后两桌为一组,且组长和三号选手同桌,一、二号选手同桌。这样既有利于分层教学,以有利于小组讨论、做游戏、竞赛等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讨论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这个阶段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以是课堂集训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阶段:巩 固
巩固阶段分课上巩固阶段和课后巩固阶段。课上巩固阶段又是课堂集训环节的另一组成部分,即课堂练习;课后巩固阶段包括课后自训环节和章节测训环节。当同学们的疑难问题解答完后,自然就进入了巩固练习阶段。一是由教师组织学生先进行常式练习,使学生初步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再进行变式或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的练习,以达到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数学能力(这就是课堂集训环节的另一方面)。二是课后同桌或小组内针对课上重点和难点问题,自己编拟题目(或深入探究一些开放性问题)进行自我训练(即课后自训环节)。三是学完一章或一单元时而进行的测试,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就本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画脑图或写小论文等,检查学生对知识系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即章节测训环节)。
在以上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式的学生,学生式的教师,使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由“传授记忆知识的过程”变为“学习方法、获取知识、揭示思维、提高能力的过程”;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探究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可以这样说,在我的课堂上,人人都是老师,人人又都是学生,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在我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距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学习、再实践,力求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更符合实际、更有价值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