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中介
这个世界留给巴西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为世界杯的工期一拖再拖,赛事的筹备工作远远落后于计划,距离开幕不到100天了,12座体育场中还有4座尚未完工,机场、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工程待建。
国际足联选择巴西作为主办国是一个不得已的解决方案,亚洲和欧洲分别举办了2002年和2006年的世界杯赛,2010年世界杯将在南非举行。按照各大洲轮流举办世界杯的规则,2014年世界杯将在美洲举办,伴随着哥伦比亚中途退出,巴西作为唯一的竞选国家毫无任何悬念地拿到了举办权。
尽管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一再威胁称如果巴西的硬件设施不达标,如果没有其他南美国家能够接手,不排除将2014世界杯交给北美洲国家主办的可能,但从事实层面上,还是接受了巴西作为2014年世界杯举办国,故对巴西世界杯的延误情况也是一忍再忍。
布拉特的不满、威胁、妥协等情绪不难理解,因为在进入21世纪后,那些具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国家对于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欲望锐减,世界杯举办国按照大洲轮流坐庄的原则又让国际足联的选材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这使得在2014年世界杯主办国的竞争中,出现让巴西无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
在外界看来,世界杯、奥运会这种以国家为单位的体育赛事,是迎合“逆全球化”玩家的擂台,参赛队伍必须是清一色的同一国籍选手组成,但这与经济和资本全球化的趋势相悖。而NBA、超级碗、欧冠联赛这种以俱乐部为单位的体育赛事迎合了“全球化”的趋势,俱乐部可以根据需求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材,符合资本带来的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从而打造高质量的比赛来进行商业变现。因此,后者在资本领域更受青睐,其中超级碗决赛的商业价值已经超越世界杯决赛,据福布斯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超级碗”决赛商业价值达到了4.2亿美元,而2010年世界杯决赛的商业价值是1.4亿美元,尽管美国经济不景气,但是“超级碗”广告的平均价位在过去十年上涨了50%。
这也就意味着,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被职业体育赛事所稀释,而且对于各国政要来说,一旦操作不当,更会被民众冠上“劳民伤财”的帽子,其中在去年的联合会杯期间,巴西民众认为他们忍受着学校和医院的资金不足的状况,所以对政府在比赛上数十亿的财政开销而感到愤怒,然后爆发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游行活动。
换言之,举办类似于世界杯、奥运会这种以国家为单位的体育赛事,对于各个国家而言,都是一个风险很高的投资游戏,在整体经济环境低迷的状态下,更是要缩紧银根、选择更为稳健的投资方式来渡过难关。
就当时申办的实际情况来看,放眼整个拉美地区,除巴西外,也有不少其他国家经济长期低迷,政局不稳,无力承担举办世界杯的重任,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尽管经济实力雄厚,但该地区是知名的“足球荒漠”,对于世界杯这种赛事没有太大兴趣。后经事实证明,2008年出现的金融海啸,让美国经济出现大面积波动,如果在2007年“干掉”巴西拿到世界杯的主办权,无疑是让美国拿到了一个“烫手山芋”。
就这样,国际足联在操盘选定世界杯举办国的项目中,选材采购上出现了资源短缺的现象。最终选择巴西作为举办国并非出于普及足球运动等非经济因素的拍脑袋考量,而是选材方面匮乏的无奈之举,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革,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日后的世界杯将会更加尴尬,而本届世界杯也将成为布拉特一次且行且珍惜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