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偏误分析

2014-04-29 09:21:30王翠英
考试周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王翠英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条件的改善及政策的扶持和倾斜,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因而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青年得以在高校就读和深造。但是,这些青年进入高校之后,在英语学习上的问题层出不穷。面对社会及教育界对英语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困扰和问题日益凸显,有自己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此更是体会颇深。在英语学习中,他们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如发音受自己的民族语干扰,对比汉语和民族语出现的词汇的缺失、文化的震荡等。本文分析了一系列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对策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大学英语学习 偏误形成

1.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偏误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语言背景

1.1时代背景

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高校为了减少民族间和地区间的文化水平差距,为少数民族培养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以便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获取各自专业领域内的信息,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从事有关的跨文化交际和交流,从而使少数民族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准入的政策相对宽松一些,根据高考的加分政策看来,每个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准入的成绩要比汉族学生低2—10分不等。因而少数民族青年进入高校学习深造的机会就增加许多,但同时由于相对的起点较低,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后出现民族共同语,本族语对目的语(英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影响、英语口语不过关、听不懂老师讲课、词汇量狭小等一系列问题。

1.2社会语言背景

据调查,在中国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由于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所以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而大多数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或多或少地都会受本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因而研究和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成为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2.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偏误表现

非英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较明显的群体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语音语调很特别,词汇句法不地道,语言思维不协调,难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2.1语音语调很特别

由于民族语的干扰与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音面貌有一点“特别”。这里我们更愿意说是“特别”,而不是“不标准”,因为可能相对于所谓的标准英伦腔或者华盛顿腔来说,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发音的确不够标准、不地道。其语音语调特点既不同于其本民族的固有语言,又不同于民族共同语——汉语的语音语调。因而有人称少数民族学习第一外语为三语学习(盖兴之,2003),这不无道理。但是,大部分调查资料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外语中表先出来的语音语调的特征是受母语发音语调的影响,但更趋向于民族共同语语音语调。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把学习外语和我们的民族共同语的技巧混为一谈,其实是把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混淆。

2.2词汇句法不地道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语系,汉语是汉藏语系,是图形文字(笔画文字);英语是印欧语系,是字母文字。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和句法时由于本族语和母语的双重影响,导致他们的词汇语法的运用很不地道。但是这种不地道不是那种多年来语言大家们研究的典型的偏误例子,而是类似于洋泾邦的混合语言的偏误。很难说是哪一种语言对其产生了绝对的影响。我的一名同事,朝鲜族人,生活在朝鲜族聚居地,在大学里修的是日语专业,通常在日常交流中,经常说“名词+的样子”、“可以稍微+动词一点”的句式表示猜测和建议。这都是典型的日语和朝鲜族语句型,汉语很少说。汉语对应的句型应该是“动词短语”,而她在英语交流和英语写作中就经常这样说或者写:

She is like kindness.*(She may be kind.)

Jim can a bit eat some bread.*(Jim will have some bread.)

她现在是一名高校第二外语教师,自己在从事语言研究。对于母语的这种负迁移的影响,在书面语上她在尽量避免,但在口语上仍时常会有类似的句子出现。

2.3语言思维不习惯

这典型的例子就是英语与汉语的对译时不同的句式,It is intelligent...译为“……是明智的”。这是汉语为母语的人对英语句式的困惑。而前面提到的那位同事则会说一些这样的句式表示祈使“让我们……吧”(Lets do....),这是外语对本族语的影响。但是聚居在汉族地区的未接触英语的少数民族及大部分汉族人则很少这样说。

3.产生偏误的原因

3.1三语转换

语言模式转换对于学英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更为复杂,他们平时大多都是双语(本族语+汉语)甚至多语,从小用本族语,进入小学后,才受汉语教育,到了中学才开始接触英语。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则需要在本族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中进行比较和转换,先把本民族语言转换成汉语,再将汉语译成英语,汉语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媒介。

3.2思维差异

言为心声,语言表达思维。由语言差异导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也给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造成很大的困难。他们最熟悉的是本民族的语言,早已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用本族语思维和交流的习惯。这些原来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必然要渗透到新语言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上,并最终影响他们英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

3.3经济发展滞后

民族地区基础英语教育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民族地区中学的英语教学设施和师资条件都较差。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习惯了英语教师那种传统的“领读单词—讲解句型—翻译课文”英语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没有建立英语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自觉意识;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自己的发音和语法都严重的受到本族语的影响,却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无法改进。

3.4文化差异的影响

这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因素。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就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少數民族大学生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在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一些极其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是在上大学以后才对英语文化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对英语文化缺乏信息和环境进行了解。这导致在英语学习中常忽视英语与本族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常常无意识地以本民族文化或者以汉族文化为基准理解和套用英语。这种文化迁移无疑会给英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造成理解偏误和语用失误。文化因素成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障碍之一。

3.5面子原因

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都知道,发音好坏涉及外语学习者的自我形象。由于英语学习初期的条件比较艰苦,没有办法学到地道的发音,加之受母语发音的影响,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有些音发得不地道。为了不丢脸,在课堂上练习口语就很少开口。越不说越没机会纠正,越不纠正被同学落得越远,甚至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读完大学以后英语的口语还是高中时期的老样子。

4.解决方法

4.1增强学习动机

在外语学习中,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这门语言的动力和付出努力的愿望的程度。态度端正动机强烈被诸多研究者视为外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所在。曾华、寇福明(2008)提出的方案很有建设性和实用性:(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促进和增强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作用;(2)少数民族学生应自觉克服学习中的弱点和保持对英语的兴趣;(3)当地政府可采取一定措施维护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融入型动机。

4.2高校应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特殊的生活关怀与学习激励

鉴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生活环境和学习背景,建议高校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一些特殊的生活关怀,如为少数民族学生建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生活社团;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些特殊的激励学习机制包括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评优具有优先权;少数民族大学生取得的成绩以喜报的形式邮寄回他们的家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一个潜在的激励圈,等等。

4.3建立一个少数民族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班并强化大学英语学习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普招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在人力物力允许的范围内,一些高校可以建立一个少数民族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班,从一些比较基础的英语知识和发音开始教,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由于从基础重新学起,原来规定的时间和课时就远远不够了。因此,各个高校可以酌情要么增加周课时数,要么延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大学英语授课时间。

5.结语

由于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分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民族语与汉语的接近程度完全不一样,因此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盖兴之.三语教育三题[J].大理学院学报,2003(11).

[2]扬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何克勇,徐鲁亚.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及问题分析——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2):265.

[4]罗红玲.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现状与教学[J].铜仁学院学报,2007(9).

[5]曾华,寇福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探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8).

[6]刘曼玲.从教学改革看贵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困难因素及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06(5).

本文属于“咸阳师范学院2011年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XSYK318,主持人:康燕茹。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
新疆高校民汉合住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3期)2017-01-20 13:49:26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07:40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7:41:04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00:57:41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现代交际(2016年12期)2016-07-09 02:58:34
新媒体传播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影响
今传媒(2016年4期)2016-05-16 00:12:20
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试测报告
考试周刊(2016年16期)2016-03-31 19:11:47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17期)2016-03-31 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