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最佳绿化县长江上游生态宜居地

2014-04-29 00:44中共马尔康县县委马尔康县人民政府
中国西部 2014年6期
关键词:嘉绒马尔康宜居城市

中共马尔康县县委 马尔康县人民政府

科学规划,为未来发展描绘蓝图

生态宜居城市的特点是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城市管理模式,以环境保护和适宜居住为前提,充分发掘城市可利用的生态环境资源潜力。

马尔康县在建设生态宜居地和绿化县前期,决策者、策划者反复思考当地的优势和短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产业支撑的配套性和人居环境的和谐性,将马尔康县城生态元素与民族、文化特色融为一体,让厚重的文化底蕴焕发新的光彩。

2010年7月,马尔康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马尔康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实施方案》,计划2016年实现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和“大渡河上游生态宜居地”的目标,有序推进该项工作。

在建设生态宜居和绿色马尔康工作中,本着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交通、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特色、强化城市安全的规划理念,马尔康县充分认识城市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纳能力,依托现有良好生态环境,将生态宜居融入到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中,保护梭磨河畔,展示峡谷风光。

林业部门和环保部门在恢复丰富的森林植被,增加森林资源,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上苦下功夫。截至目前,全县有7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

马尔康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市形成“一轴、三心、四组团”)、道路等级结构(干路、支路、巷路一板块模式,自由式、网格式相结合规划中心城区路网体系),提升市政公用设施(给排水工程,供电、供气、供热工程)、城市景观风貌(现代嘉绒风貌区、卓克基嘉绒民居和松岗嘉绒民居风貌展示区)档次等,描绘了一幅“和谐马尔康、生态马尔康、人文马尔康、畅通马尔康、宜居马尔康”的宏伟发展蓝图。

以人为本,完善配套设施和功能建设

城市规划既是政府关于生态宜居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建设目标和意志的体现,又是综合各方面的利益和需要,创造和谐的生活空间和宜人环境,聚集财富为民谋福利的事业。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更需注重群众需求。

城市基础设施是全体城市居民的“公共物品”,是城市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安居乐业是和谐城市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是群众利益最现实、最集中的表现。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涉及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部门积极协作。

马尔康县高度重视老城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保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并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高度重视解决垃圾、污水治理等城市生态要素短板,加快发展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工程,超前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马尔康县城后山地质灾害隐患生态防治工程及其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仅2013年,马尔康就新建排水沟及涵洞约2615米,同时修建挡墙、主动防护网等设施;完成污水管网、城区电网入地工程及主城区道路油面铺设;完成城区环卫设施、城区绿化景观、主城区地名标识标牌等设置……城市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三水厂及城市配水管网工程的建成,不仅为马尔康城区增加了1.5万吨以上的日供水量,还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

马尔康城市管理部门根据城市现状,结合区域实际,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理念,不断改进工作措施。通过延伸管理范围,实行分类管理,更换陈旧设备,亮化城市。仅2013年,马尔康将城市管理面积由22万平方米增至50万平方米,并投入了几千万元,购置洒水车、压缩式垃圾车、可卸式垃圾勾臂车及配套箱体等环卫设施,对城区陈旧、破损的房屋进行维修加固及风貌改造,并实施了城市亮化工程等项目。

而县城管局则利用有限的城管执法人员,实行分片区执法管理,有效维护了城市秩序,营造了良好的宜居环境。

如今,美丽的景观、完善的设施、方便的交通、贴心的细节处理为马尔康的市民提供了更舒适、更温馨的人居环境。

花坛、石阶、行道树装点着马尔康的大街小巷,改造后拓宽的人行道平添一种典雅气质,不仅是市民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同时也成为马尔康县避灾避难的临时应急安置点。

白色大理石的河边护栏上饰以卓克基土司官寨、克萨民居、西索民居、大藏寺以及锅庄舞蹈的刀刻浮雕,惟妙惟肖。

夜幕降临,节能路灯温柔地照耀着马尔康的每一个角落,梭磨河沿岸流光溢彩、曼妙生辉。

融入民族文化,彰显独特城市魅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体现着城市的个性与魅力。马尔康是民族文化的复合载体与“活化石”,是汉族聚居区走向藏族聚居区的过渡带,经土司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嘉绒文化等多种文化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马尔康县在建设中充分研究生态城市的功能分区,因地制宜提出不同高度控制要求,一方面塑造高低起伏、富于变化的城市界面,另一方面体现山、水、城、天不同界线相互辉映的风貌效果。同时,依傍梭磨河,打造一条景观廊道,串联卓克基土司官寨、西索民居、滨水广场、城市公园、松岗直波碉群以及自然河谷等元素的城市景观带,将红色文化、嘉绒文化、土司文化、民俗文化多种文化融为一炉。动静结合提高生态宜居城市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展现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让马尔康这个生态宜居城市韵味十足。

美丽的马尔康,以巍峨昌列山为绿色背景,以原生态梭磨河为蓝色纽带,融入富有嘉绒文化特征的各种元素,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山地高原嘉绒风貌图。

马尔康,已经成为长江上游最佳生态宜居地和中国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

猜你喜欢
嘉绒马尔康宜居城市
马尔康马到功成
马尔康市
在马尔康,我看见了一些树(外一首)
嘉绒藏戏传承发展刍议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
毗卢遮那大师流放嘉绒之原因辨析
The Religious Culture of the Rgyalrong Tibetan Community
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
关于老年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