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念
在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高低与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九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方法的主要阶段,因此教师在九年级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化学学习做好铺垫。对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为重要目标,依据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展开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学习方法。
一、化学课的听课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形式,听课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化学课堂的听课属于聆听,听课的投入程度和效率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一般来讲,“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这三个环节对听课效率有直接影响。
(一)课前预习
化学学科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各块知识间衔接紧密,看似并列,实为递进关系,知识的上下位之间关系明确。通过预习,可以弥补基础知识的漏洞,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演示实验多。在初中的化学课本中,实验内容、实验步骤都是用小体字书写,每个实验平均有4~5行字,若不经过事先预习,往往对实验现象“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那么本来想要通过实验达到的“再现、揭示、发现、证明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就大打折扣。
(二)认真听讲
一节课只有45分钟,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用,学生要充分调动起听课的积极性,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课。具体地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紧跟教师的思路
不少学生上课时不是埋头自思,就是忙着做笔记,思路不能与教师保持一致。这是一种不好的听课方法。听讲时思想上必须与教师保持一致,听教师是如何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听教师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去解题的;听教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解释。
2.善始善终,听好小结
临近下课,经历了紧张一节课的大脑往往感到疲惫倦怠,往往难以对小结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结尾的话虽然不多,却常常是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的提示,是点睛之笔。能否听好小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在本节课中的收获。所以,每个学生都要努力克服自己的急躁情绪,为一节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做好笔记
做好课堂笔记不仅适合于文科,同样适合于化学这门学科。学生都知道,化学的知识点较多,即使再聪明仔细的学生,一堂课下来,也只能回忆课堂内容的大概结构,大部分细节内容特别是资料性较强的很快就会被遗忘。为了充分消化吸收和理解,做适当笔记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提高效率从认真听课开始,以上三个环节是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听课习惯。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听课习惯,从而取得优异的化学成绩。
二、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对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预习实验内容
做化学实验,首先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应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另外,还要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大型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二)认真观察实验
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其本质的,只有通过正确地观察,才能来验证和探索有关问题。观察一般应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②反应条件;③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④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三)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功,是实验成功的保证。某学生使用游码托盘天平称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托盘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5.5g,如果按正确的方法,食盐的质量应为14.5g。由此可见,正确的操作程序是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的前提。此外,由于化学实验中有易燃、 易爆、腐蚀、中毒的潜在危险,所以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懂得所用药品的性质,避免产生实验事故。
(四)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的总结,一般包括实验目的、仪器药品、操作步骤、观察现象、解释现象或结论。通过写实验报告,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且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就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另外,学生还应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爱护仪器、节约水、电、气及实验易耗品,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等。
三、化学记忆方法探究
化学是一门文科性质很浓的理科,要求理解记忆的东西很多。例如,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化学实验现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基本规律等。因而寻找一种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一些化学学得好的学生将记忆的一般规律与化学特点相结合,总结归纳了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简化记忆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在记忆时容易混淆,或者记不全面。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话,或分几个要点,或列表来简化记忆。
如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记作“查”;②“装药品”可记作“装”;③“将装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可记作“定”;④“收集气体”可记作“收”;⑤“检验气体是否集满”可记作“满”。整个实验操作步骤就可简单地概括为“查、装、定、收、满”。这样记忆,简单明了,并且对以后学习其他气体制取方法也有帮助。
(二)规律记忆
化学知识多而散,学生在记忆时,应该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其规律,这样既便于理解,又容易记忆。例如,对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沸点、密度等方面记忆,如果是金属还要考虑其延展性、传导性。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很容易记住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
(三)理解记忆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很多,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些学生常常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以为背下来就是学会了,这是学习化学概念的一大弊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俗话说:“若要记得,必先懂得。”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得牢固,才能灵活运用。
(四)对比记忆
对比是识记、掌握及应用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区分。对于易混淆的化学概念、理论、定义等,要进行科学比较,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抓住其内在属性。例如,元素和原子,原子和分子,原子和离子,混合物与化合物,点燃与燃烧,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鉴别和鉴定,分离和提纯,沉淀和结晶,盐酸和氯化氢,电离和电解,酸的挥发性和不稳定性,酸根和酸酐等等,都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
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学科,学习的是基础知识,所以以上学习方法是根据学生刚接触化学的实际情况来总结归纳的,是笔者从教多年的一点体会,在这里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广大同行的指教。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