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霞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提问作为教师最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是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正如美国著名的教学法专家提出的:“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英语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更加重视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水平的提高。然而,学生水平与能力的整体提高并不是可以直接外加的,而是需要学生在主体参与、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的基础之上掌握语言的精髓,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问题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技巧,过多过少、过易过难的提问都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问才能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水平的重要手段呢?这就需要我们讲究教学技术技巧。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英语教学技巧浅谈如下。
一、启发性
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提问的目的在于寻找学生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使得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来学习新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的整体提高。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要富有启发性,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而是要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量不要提那些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题,而是要提出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延伸学生认知空间的启发性问题,以问题来帮助学生寻找新角度,达到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用“Why”“How”等来提问,少一些“Yes or No”。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趣味性
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对认知对象的主观认可与积极情感,只有乐之才会把学习当做一件乐事,一次旅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迸射出智慧的火花与创新的灵感,这样的教学不仅是愉悦的,而且是有效的。因此,在提问时我们不能只是机械而枯燥地提出问题,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非智力情况,以多种形式来展现问题,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
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问题。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用多媒体来呈现问题,会大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对问题展开主动的探究。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运用不同的语速、语气、语调等,这也可以增强问题本身的吸引力,将学生分散的思维与注意力引向所提出的问题上来,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
三、层次性
高中生英语基础、认知规律与学习水平等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所必须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忽略学生的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提出统一的问题,只能让教学成为部分学生的特权,而将绝大多数学生排斥在教学之外,这样的课堂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所追求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程参与,促进全面发展,是大众化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性,提出富有层次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将原本复杂的问题转化成几个递进的小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鼓励学生在完成本层次问题的基础上向较高层次的问题冲击。这样的教学既兼顾了学生间的差异性,使教学更加符合全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具有发展性,可以让学生向较高层次挑战,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自身水平的提高。
四、开放性
现代教学倡导大教学观,提出要将教学的视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教室延伸到生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并不只是记几个单词、背几篇短文就能学会的,而是需要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不断的交际,养成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逐渐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提问时我们不能只是就短文进行,而是要将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提出开放性与实践性的问题,让学生将英语的学习与实际的运用结合起来,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与交际情景中展开,让学生将思考与思维延伸到生活空间。这样的问题打破了教材的束缚与限定,让学生将学习与思考与生活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创新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与内化,更能让学生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
五、主体性
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锁定于标准答案,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回答正确,就继续下面的教学内容,而无视其他学生。这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依旧是以自己为中心,并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是一门语言课,语言就是需要在不断交流中进行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不要用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来限定学生的思维,而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总之,我们要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突出英语学科特色,精心设计,巧妙设疑,这样才能让学生愉悦而主动地进行英语的学习,才能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