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军
【摘要】数学的学习主要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等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意识;能力;兴趣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问题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这是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一、拓宽对数学的认识,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在这一百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对数学的这些应用,华罗庚教授于1959年5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题为《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作了精辟的阐释:“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没有数学的贡献.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以上这些内容,其效果应该比介绍某一数学结论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让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找到生活的原型.如,学习对数运算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一小时传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在一小时内又分别传给两个人,如此下去,一昼能夜传遍一座一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吗?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像这样创设引入数学情境,不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钟爱数学,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提高了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一个一个的实际问题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必将被更进一步地激发起来,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二、在教材使用中挖掘潜在的数学资源,让数学生活化,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
生活是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诸如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材料与环境,这是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作用的表现.如设计这样的题目:“某地实行的出租车收费标准是:3千米以内为起步价10元;10千米以内,超过3千米部分加收单价2元/千米;10千米以上,超过10千米部分加收单价3元/千米.试就不同的路程请同学们讨论如何乘车,才能节省费用?”将这些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实例,通过融入数学的含义,体现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从而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再现生活情境,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的、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生活贴近数学,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为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总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中学生素质训练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他们学习数学、喜爱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克服对数学的厌学、怕学现象,而且能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内部动机.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实处,使每名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有长足进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长期任务.我们要做好数学应用教育的研究,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和效率,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