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霞敏
人的思维能力的高低固然与其先天因素有关,但最关键的还是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听力损失影响聋童语言的正常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影响聋童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给他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带来了种种困难。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解决问题明显受到形象思维的局限。从理性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他们来说很困难。由此可见,要改变他们生活、学习中的困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在发展语言、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聋童的思维能力,以下几点做法比较有效。
一、坚持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的物质特征是引起思维活动的直接动因,也是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载体,借助于语言还能巩固和表达思维的结果。”思维离不开语言,而概念就是用词来表意的。以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是借助一些词语来完成的。语言发展水平高的聋童学习进步快,思路清,解决问题灵活机动;而语言发展差的聋童因用词不当,语意不清,解决问题过程中障碍大,能力提高慢。
坚持听力语言训练,首先要做到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佩戴助听器,早期训练,尽量不要错过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2-4岁)。其次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具体来说是:一是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二是创造应用语言的环境。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是指建立一个设备齐全的语言学习室或语言资源室,其中仪器设备要尽可能先进,各种学习语言的教具也要尽可能多样。创造应用语言的环境是指创造条件开展社会交际活动,要求聋童在学习过程中,在生活实践中自然地学习与运用语言。再次是对聋童的语言训练不断改进教法,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书面语水平及内部言语的水平。聋童随着语言能力的增强,掌握概念及概念系统的能力也就增强了,思维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二、丰富聋童的感性经验
感性经验是思维的材料,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聋童感性经验一旦丰富起来,就能较顺利地通过表现这座桥梁,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大大促进其想象活动和思维活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戴利在对信息传递与感官功能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后提出“经验金字塔理论”。他认为,个体的经验是从直接经验上升到图像经验,最后提高为抽象经验。聋童的感性经验丰富了,抽象经验也就逐步形成。比如最初提到“树”时,聋童只想到家门口池塘边的一棵棵柳树。但他看到的树多了,感性经验丰富了,再提到树时,他就不仅想到家门口的柳树,还会想到公园里、学校里、马路边、树林里的杨树、松树、柏树等许许多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树。对“树”这个概念的认识,就从具体一个事物,推广到一类事物,从单一表象水平上升到一般表象水平,并能用词标志。久而久之,对事物的概括,他们就能从仅仅把握外部特征逐渐过渡到同时掌握内部特征的水平上去了。
三、加强思维技能训练
我们不能把传授知识代替思维训练,因为相对而言知识短期内就可以学到,而思维能力要求有先天禀赋并要在长期训练中才能获得。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应将思维训练作为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
(一)思维流畅性训练
此训练要求聋童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越好。如针对聋童思维直观形象、思路狭窄,难以获得本义上的观念这一特点,我们可进行“用词流畅性训练”。训练时,我们可要求聋童在一定时间内对“人”“树”之类的一般概念组词,组的词越多,成绩越好。他们可以说小人、大人、女人、男人,也可以说老人、中国人、外国人等等。我们也可以进行“联想的流畅性训练”,即要求聋童在限定的时间内对一个指定的词,尽可能多地说出它的意思及同义词、反义词。如“快乐”的同义词可以是“快活”“开心”“高兴”“愉快”,反义词可以是“痛苦”“伤心”“难过”。我们还可以进行“表达流畅性训练”,要求聋童按语法结构与要求,用尽可能多的词造出句子来。如按主谓宾结构造句,聋童就可以造出“我们读书”“同学们做操”“大家吃饭”等。
思维流畅性训练,可以开拓聋童的思路,激发联系,促进创造想象,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二)思维的变通性训练
此训练可以摒弃旧的习惯思维的方法,培养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维的能力。对聋童进行这样的训练很有必要。因为研究表明,听觉残疾的儿童比正常儿童更为缺乏功能变通的能力,他们往往囿于工具或材料固有用途的观念而限制了个人思考。
为培养聋童思维能力的灵活性,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物体功能变通性训练”。如启发聋童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泥土、木料、铁块等说出它们的用途,说得越多越好。我们也可以进行“遥远联想变通性训练”,要求聋童对意义距离相隔甚远,表面看似不存在联系的实物之间建立联系。比如要求聋童运用一些无逻辑关系的对对词(“大豆—鞋子”,具体词对具体词;“勇敢—土地”,抽象词对具体词;“尊重—泛滥”,抽象词对抽象词等)编出合情合理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进行“问题解决的变通性训练”,要求聋童在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都力求运用一个不同寻常的策略。比如做练习题时出现疑难问题怎么办,宿舍里突然停电了怎么办,在操场上发现一个同学从双杠上突然摔下来了怎么办,等等。思维变通性训练,可以提高聋童功能变通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三)思维的独创性训练
此训练要求聋童对问题产生不同寻常的反应和体现不同常规的能力。这种训练可以改善聋童单纯模仿,想象缺乏创造性的特点。训练方法很多,我们可以进行“命题独特性训练”,如要求聋童对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或将要举行的一个活动想出一个富有新意的题目。我们也可以进行“后果推测独创性训练”,即教师可事先设想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让聋童推测后果。如教师提供给聋童几个场景:“同学们进行爬山比赛时,突然有人从山上滚下去……”“晚上,大家都睡了,你睡梦中醒来发现小偷正在撬锁偷东西……”然后让聋童设想在以上特定情况下事态会怎样发展,自己准备怎么行动。通过长期训练,聋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模仿性、依赖性会逐渐减少,而自主性及独创性成分一定会逐步增强。
聋童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家长与教师越早意识到这个问题,越及时进行训练,越有利于聋童思维的发展。因为聋童与正常儿童一样,年龄越小,大脑皮层高级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其次,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应渗透到聋童的生活、学习、劳动等所有的活动之中。再次,应重视聋童的个体差异,针对个人制定目标计划,定期训练、定期检查。这样持之以恒,聋童的思维能力将会有大的提高。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