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寸猢狲,百态人生

2014-04-29 00:44赵金萍
农家书屋 2014年7期
关键词:毛猴郭氏玉兰

赵金萍

“小哥,这里有卖毛猴的吗?”

“我们这里面卖的是旧货、书画和手工艺品,不卖小动物!”潘家园旧货市场的保安摆摆手,“你去别的地方看看吧!”

保安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原来他也不知道毛猴是何物!

毛猴的诞生

毛猴,乍听起来,大部分人还以为是一种浑身长满了长毛的猴子,整日上蹿下跳,一刻也安静不下来。殊不知,在北京的毛猴,是一种特有的手工艺品,虽然也和“猴”沾边,却不能活蹦乱跳,除了长得像猴子外,浑身上下和真正的猴子没任何关系。

那么,毛猴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是怎么产生的?

相传清朝道光(一说是同治)年间,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有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某日,店里一个配药的小伙计因为没伺候好账房先生,被无端狠批了一顿。晚上药铺打了烊,小伙计开始整理药材,可他心里还生着闷气呐,等看到蝉蜕时,他突然灵机一动,又找来白芨和辛夷(玉兰花未过冬的花骨朵),用蝉蜕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辛夷做身子,拿白芨熬成的胶一粘,一个猴不猴、人不人的小玩意儿便出现了。小伙计把这个毛茸茸的东西拿给店里其他人看,大家都说像极了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小伙计听了也很开心,算是出了一口气。就这样,世上第一个毛猴诞生了。

用区区几味中药,就能造出这么活灵活现的物件儿,着实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毛猴诞生之后,其制作方法流传开来,逐渐衍变成一种北京民间胡同手工艺。心灵手巧的手工艺人将毛猴的制作加以完善,用毛猴代表人,配以各种场景,来表现自己所见所闻的胡同生活,比如卖冰糖葫芦、磨刀磨剪子、剃头挑子等等,深受人们喜爱。

说到毛猴的名字,还有一段趣闻。据说有一位英国路透社的记者来中国看到毛猴,很感兴趣,便问:“这叫什么?”有人答曰:“毛猴。”老外说:“英文还没有毛猴这个单词。这种艺术品很好,我就为它创造一个英文名字吧。英文称猴子为‘蒙克,称多毛的为‘海瑞,英文毛猴就叫‘海瑞蒙克(hairy monkey)吧。” 取完名字后他很得意,说:“这是我发明的单词,将来一定能够进入英国大词典的。”现代制作的北京毛猴凡是有英文介绍的,基本都是“海瑞蒙克”,相信如果这位外国记者能看到,一定很开心。

百态毛猴

这个诞生于北京的手工艺,曾作为一种养家糊口的生计,遍布在老北京城的大小胡同。因为毛猴一般只有人的大拇指般大小,所以又叫半寸猢狲。“文革”期间毛猴一度绝迹,数十年后,毛猴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再度出现,分散地隐藏在北京城的老胡同和四合院里。

在什刹海附近有一户人家祖传做毛猴,人称郭氏毛猴,虽然深居胡同,却在北京城小有名气。主人郭福田已是毛猴艺术的第五代传人,而他的妻子崔玉兰也是做毛猴的高手,夫妻俩在大金丝胡同开了一家毛猴家庭艺术馆。

据郭氏夫妇介绍,在过去,庙会上到处可以见到毛猴,还是孩童的他们就喜欢上了这北京的老物件儿。崔玉兰的父亲和祖父过去都是制作毛猴的高手,在北京城民间艺人中很有名气,崔玉兰的父亲本想把做毛猴的手艺传给家里的男孩,没想到儿子不乐意学,女儿女婿却十分感兴趣。于是,制作毛猴的手艺便成了“嫁妆”,随崔玉兰一起来到了郭家。

郭氏夫妇制作的毛猴带有浓郁的老北京气息。“毛猴出自北京,反映的是咱老北京胡同的生活,所以只有长住在胡同的老北京人,才能拿准这个味儿,才能做出真正的老北京毛猴儿!”年近花甲的郭氏夫妇不仅十分看重毛猴的“出身”,还十分重视毛猴的质量。制作毛猴的材料,要找专门的人供应,拿到材料后,还要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比如毛猴的身体是用玉兰花的花骨朵做的,做前一定要清洗干净,还要做防腐这道工序,不然这种植物做的身体过不了几年就要发霉生虫,没有收藏价值;陪衬毛猴的小道具十分重要,却也十分难做,因为毛猴本身就和人的大拇指一样大小,毛猴场景里的道具也要等比例缩小,就拿卖冰糖葫芦的场景来说,毛猴手中的糖葫芦串儿和牙签的粗细差不多,要在上面涂白胶拉丝儿来表现糖葫芦表面上的那层糖浆,一般人别说把它做好,就是能定下心来好好做的也没几个。据郭氏夫妇说,他们做一个简单场景的毛猴就要40多道工序,做好一个就得花一两天时间,那种表现大型场面的毛猴花的时间就更长了。

“你看,这个叫‘马上封侯(猴)”,崔玉兰指着一个骑在马身上的毛猴作品向来人介绍,除此之外,其他毛猴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坐在大象背上的叫“天天向(象)上”,两头大象对着叫“找对象”,两只毛猴面前摆棵大白菜叫“四季摆财(菜)”……为了反映时下的新政策,郭氏夫妇今年制作出了“生二孩”——一男一女两只毛猴,怀里各抱一只小毛猴。“人本身从猿猴演化过来,用毛猴代表人的市井生活再合适不过了。”崔玉兰如是说。这些毛猴作品,个个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简直是一幅幅反映人生百态的立体漫画。

毛猴技艺的传承

除了郭氏毛猴,在北京城还有一处做毛猴的人家也颇有名气,那就是位于京城百工坊的萧掌柜毛猴。

萧家毛猴现在由萧掌柜的儿子萧静制作和管理,到萧静这里已经是第四代。这位34岁的大小伙子看上去沉稳内敛,待人十分和气。“别看我名字叫萧静,其实小时候我特别顽皮,根本坐不住”,萧静告诉记者,年轻时候他喜欢表演小品,根本不爱学毛猴,“现在都啥年代了,这种老玩意儿早该进博物馆了”,父亲也拿他没办法。有一次到一个敬老院慰问演出,萧静发现大部分老人都很高兴,只有一个老人坐在墙角抹眼泪,原来这位老人的老伴儿得了癌症,下个月就是他们的金婚纪念日,老伴儿怕是等不到那天了。萧静当天回家就告诉父亲自己要学做毛猴,之后的三天三夜,萧静做出了一对手挽手、穿着婚纱的毛猴,这也是他的第一个毛猴作品。做完后萧静立刻把毛猴送给了老人,一个月后,萧静被邀请去参加老人的金婚仪式,老人告诉萧静,是他的毛猴给了老伴儿力量,让老伴儿一直坚持到了这一天。那次,那对金婚老人和婚纱毛猴成了全场的焦点。

“只要自己的玩意儿能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就一定会有生命力。”通过做婚纱毛猴这件事,萧静感受到了手工艺文化的内涵,从此他告别了自己的小品生涯,开始追随父亲专心做毛猴。

年轻人的大脑里总是浮现各种各样的想法,“入驻”百工坊之后,萧静便开始思考毛猴的创新问题:“创新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标志,与时俱进才能够让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娶亲、大碗茶、元妃省亲、天鹅湖、爵士乐队、NBA决赛等新老题材作品在萧静手中源源不断问世,很快成了庙会上的抢手货。

据调查,如今老北京毛猴并不多见,许多北京人都不清楚毛猴到底是什么。现在毛猴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毛猴制作技艺和毛猴文化都有待后人传承。“有人说是我赋予了毛猴以生命,其实我觉得毛猴才是我力量的源泉”,萧静深邃的眼神中流露出诚恳和坚定,“我有信心让这个传统的玩意儿,在我手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毛猴郭氏玉兰
蝉声阵阵 毛猴驾到
阿堵物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太皇太后要跳楼?
郭子仪孙女:身处皇家,哪有岁月静好
“假冒”的算式
毛猴学艺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