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心中的雪国

2014-04-29 00:44朱红军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哈尔滨人雪国欧式

朱红军

一提起哈尔滨,人们对她有两种定位,一种是典雅浪漫:“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一种是偏远寒冷:关外、冰城……在人们的印象中,哈尔滨是冰雪和欧式老房子的集合体,这可以视为哈尔滨特有的城市符号。由于受移民历史的影响,哈尔滨整座城市又充满了浓郁浪漫的异国情调。对于一个外乡游客而言,要想真正了解感受并融入这座城市,单是逛逛街、看看冰灯雪雕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与走马观花的旅游相比,真正感知这座雪国味道的是从建筑、文化、生活中体悟她的细节,品味她的真性情……

建筑——雪国历史凝固的音符

去过欧罗巴的哈尔滨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里的城市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点不陌生。的确,哈尔滨至今还保留着不太完整的星形放射和同心圆弧线交织的街道网络,保留着块石铺就、欧式店铺林立的百年老街——中央大街等。漫步在哈尔滨老城区,你时常会瞥见苍老厚重、装饰繁复的折衷主义建筑或绿顶黄墙、优雅动人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小屋。哈尔滨的保护建筑几乎囊括了所有欧洲城市建筑的功能类型:教堂、商会、行署、剧院……其风格更是应有尽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等等,包罗万象。今天,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穹隆下的展厅里,你可以透过老照片看到当年哈尔滨洋味十足的旖旎风光:街道两旁古典样式的路灯、西装革履的行人以及松花江畔沐浴阳光的俄罗斯或犹太移民……这些照片与其说记录了哈尔滨的风景,不如说记录了哈尔滨久远的历史。如果不是照片里时常出现的中国人的身影,你完全会相信照片的场景来自遥远的西方。中东铁路的开通带来了众多的西方人和他们完整的城市文化。中国的土地叠加上西方的文明,特殊的历史积淀下这片雪国独特的城市底蕴。

建筑是西式的,环境却是中国东北典型的白山黑水自然景观:姿态万千的老榆树和盈蹊夹道的丁香花,它们都是这个城市风景不可或缺的部分。异国建筑与本土自然景观如此和谐相生,似乎它们叠加在一起时各自保持了一种透明的特征,互相为对方作陪衬。每当大雪过后,北京街、繁荣街、木介街一带会出现俄罗斯木屋特有的成群的大坡屋顶。这些平素被周边杂乱的棚户区和老榆树掩盖的原中东铁路职工住宅在白色的环境背景的映衬从环境中凸现出来,充满了浪漫的情调。

今天的哈尔滨,西洋城市景观已经成为一些散落的片段了。豪华经典的洋房渐渐成了城市中的“景观建筑”,在不断扩展的城市中,他们成了镶嵌在哈尔滨版图上的历史地标,城市更多被国际式现代都市的形象所代言。与此同时,物质文化之外的精神文化习俗也如扎了根的种子一样生长起来,这些舶来自西方的文化习俗被哈尔滨人接受并巧妙地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文化——雪国灵动跳跃的思维

在哈尔滨,城市文化的斑斓构成正是借助了这样一系列特点各异的文化空间。在这里,建筑特有的“召唤结构”不断地引导着冰城人“主动地”为空间充实进相应的活动内容。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建筑环境,就会滋生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内容。然而,这种环境的召唤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并使城市更大程度上成为城市人的城市。可以选取两个典型的文化空间片断看一看。

片段一:街市,广场——百年中央大街

空间环境:街道空间和小广场、欧式店铺、外廊空间、室外舞台、商店橱窗、欧式招牌、青铜雕塑、欧式路灯、窗上遮阳篷及太阳伞、飘散的音乐和咖啡的香味……

活动内容:购物、装束时尚的少男少女的走秀、室外餐饮、观看行人、晚间室外演奏会、露天舞会、摄影、围观艺术家为游人画像……

片段二:合院,邻里——道外大四合院

空间环境:全封闭四合院、坡屋顶、方形天井、连续的回马廊、中华巴罗克式建筑装饰、开向外廊的住宅门、古老的木制装修、炊烟……

活动内容:串门聊天、养花鸟鱼、儿童游戏、围观老人下棋、洗衣及晾晒、木工制作、晒太阳……诸如此类的城市文化空间在哈尔滨遍地皆是,确保了这座城市持久而稳定的活力。圣·索非亚教堂广场、斯大林公园滨水开放空间、果戈里大街休闲带、太阳岛俄罗斯小镇、藏满著名小吃的道外老街坊……城市没有变成欧式建筑的化石,正是因为这些空间还在充满生气地承载着文化生活。

生活——雪国兹兹浸润的印记

正如哈尔滨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这里就应该有欧式老房子、有广场、有雕塑、有烤炉、有“二毛子”(俄罗斯移民的混血后裔)一样,他们也理所应当地认定哈尔滨的美食中应该有啤酒、俄式面包(大列巴)红肠;服饰中有礼帽、西装、披肩、裘皮、长简靴……这些元素经过长久的浸润、同化,深深地影响着哈尔滨人的日常生活。

市井生活内容种类繁多,不同的格调和审美取向记录了这座城市文化的双重特征:高傲洋气的上流社会和朴实简陋的市井平民社会两种格调。可以说,哈尔滨人的气质兼具高雅和粗犷两种完全不同的特征。看看这座城市孕育了什么样的城市生活:哈尔滨人可以在大雪纷飞的日子稳坐西餐厅或酒吧享用西餐冰点。也可能钻进道外区杂乱的小巷品尝那些卫生条件堪忧的小吃;他们可以在装饰华丽的舞厅里跳华尔兹。也可以在高架桥下的空地上排成长队扭秧歌;他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运动场馆进行休闲活动,也会去松花江开阔的冰面上乘坐狗拉爬犁、支冰车、抽冰嘎、围观勇敢的冬泳者;他们可以举办高雅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雅俗共赏的国际冰雪节,也可以召开商贾云集的经贸洽谈会以及吸引天下食客的啤酒节……哈尔滨有一条活跃的城市生活带——松花江边的斯大林公园。

这条风景线像地质断层展示大地结构一样,展示着曾经贫富悬殊的道里道外两区段在今天仍然迥异的文化特征:交谊舞阵、乐器演奏并以美声引吭高歌者、放风筝的人群、溜旱冰者、遛鸟并聚堆闲侃的老人、围观算命的小摊直至小场子二人转即兴表演……多彩的生活情调当然归功于建筑环境和地域气候对哈尔滨人的熏陶浸润。洋气十足的城市不仅深远地影响着今天城市建筑的设计风格,而且孕育了哈尔滨人浪漫的感情生活色彩。

这一点与寒冷气候催发的本土居民热情、豪放的性格一拍即合,形成了特有的民风。解放前的哈尔滨,俄国侨民几乎占总人口的一半。长此以来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产生了一定影响。受此影响的还有哈尔滨的姑娘。一个个身材高挑、亭亭玉立、面容秀丽,纵然是摄氏零下二十多度,照样穿着长长的呢裙,踏着长简皮靴像去巴黎参加时装展示会,言谈举止优雅利落,浑身散发着特有的豪爽与热烈。哈尔滨的女孩穿着时尚甚至透着大胆,色彩夺目灿烂有股浓烈异国风情。漫步白雪皑皑的街头,迎面走来的女孩犹如一株雪中盛开的鲜花,让人忘记了严寒只剩下满腔的赏心悦目。可以说,哈尔滨姑娘一年四季都在身体力行地为家乡演绎着浪漫的时尚。而豪爽的性格从酒桌上体现得最淋漓尽致。从大雪天热气腾腾的小酒馆到夏季傍晚室外的“啤酒广场”大排挡,到处可见举杯豪饮、膀大腰圆的哈尔滨壮汉和座中同样豪爽畅饮的哈尔滨姑娘。

这就是哈尔滨,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精灵雪国。

猜你喜欢
哈尔滨人雪国欧式
艺术作品
雪国的炊事班
作品赏析(1)
基于Creo软件的石材欧式壁炉三维造型设计
一类特殊混合跳扩散Black-Scholes模型的欧式回望期权定价
Making Use of Facilitative Teaching and CLT in SeniorMiddle School English Courses in China
欧式城堡——木炭与色彩的碰撞
对我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欧式古典风格建筑兴起的思考
“雪国精灵”冯庆的冰雪之缘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