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出土的金代服饰研究

2014-04-29 00:44刘少辉
工业设计 2014年7期
关键词:女真金代东北地区

刘少辉

摘要:金代服饰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吸收了大量中原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之后,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服饰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状态、生活风貌和地域特色的物质载体。由于其长期生活在苦寒的北方地区,加上女真族是渔猎之族,其服饰文化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以金代女真族服饰彰显北方土地文化,以金代女真族的精神面貌和艺术精髓,探索女真族服饰图案的独特魅力,作为中国风设计元素,融入当代服饰设计中。

关键词:东北地区;金代;女真;服饰

金代女真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环境原因造就其生活习性和其他民族有相同也有不同,受辽和汉人的影响,服饰艺术是多元化的。服饰本身就是反映经济与社会实践,它的形式、设计图案及风格更能诠释女真族人的热情和民俗特色,能看到女真族人对生活及未来美好的寄往,是情感思维的诠释,是对艺术审美的追求。通过研究金代女真族服饰的发展和演变及研究服饰的发展和演变,从服饰的色彩、形式、设计、构成等元素,探究金代服饰独特的设计思维语言,可为当代设计所应用。

一、金代服饰文化的形成

经历了肃慎、挹娄时期,勿吉、靺鞨时期,辽的建立时对女真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金代的服饰也受辽的影响非常大。女真族人在服饰的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吸收了辽代以及汉族服饰的特点,有了自己的服饰体系。纵观中国服饰文化在公元11世纪至14世纪这段时间,又一次出现了胡汉合流。辽、金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与内涵丰富的汉族文化在不断地碰撞、摩擦中,经历了先排斥,后融合的过程,并在融合中得到发展,形成了一些全新的服饰文化元素。

(一)政治迁移吸收不同地域文化形成的影响

首先,大规模的移民,增进了女真人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在对辽与北宋作战期间,女真统治者曾将部分汉人迁往金朝内地,占领中原地区以后,女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曾将大批“猛安谋克户”迁入汉地。更有学者认为从金初至海陵王迁都燕京,前后移居中原的女真人数逾百万。这种民族间大迁徙,使女真人与汉族人民相互杂处,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接触、学习和交流,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的联系与融合,对其服饰产生一定影响。南宋丰富的丝绸贡品和服饰工艺技术的传授,女真族人纷纷改穿汉族的衣冠,使金代女真族人服饰汉化的进程加快。

(二)朝贡与回赐的交流影响

朝贡与回赐,是我国古代各朝代的统治者和藩属国之间作为政治上确立隶属关系的重要标志,也是各政权官方间进行特产物资、文化、外交互动的形式。朝贡指政治上是附属性质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以物为媒介的交易活动。回赐是宗主国在接受番属国贡品的同时,依礼节回赏物资,以示大国的气度。金代女真族成为统治者后,与周边的辽、高丽、宋、南宋等相继构成了政权上的藩属国关系,从朝贡品中获得大量技术工艺水平较高的物资,丰富了女真族的服饰文化,使得金代服饰文化高速发展。辽与高丽的贡品主要以地域特产物资为主。金朝回赐大量的服饰品、羊、马等,并以薄来厚往显示大国的风度。但金朝与南宋的朝贡和回赐与辽、高丽的性质不同,更具有强权性。金宋交战中,军事上占优势的金朝协迫宋朝朝贡大量的钱币和丝绸,并没有回赐的记载。虽使宋苦不堪言,但宋、金聘使的往来,促进了宋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战争中的抢夺占有形成的无意识交流影响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当民族的利益产生矛盾时,为了维护统治和被统治的需要,在军事上就要进行战争,有战争就有占有与抢掠。金朝女真族人在每次与宋、南宋战争后,宋朝每次议和中都以数万匹的绢、锦、岁币作为代价。金代女真族人在入主中原后,接受并学习了宋朝宫廷的所有礼仪仪仗,并为其实行服饰制度所用,还占有和接管了北宋时期淮河以北的手工业、纺织业、和其他制造工业。并采取积极管理措施,恢复社会生产,使社会生产生活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

(四)榷场互市中的贸易交流影响

榷场互市是古代各民族之间商贸交流的一种重要互动形式,为繁荣各民族间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但通常在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和平年代才能实现。金立国前与立国初,均同辽、西夏、高丽在边界上建有榷场互市,通过各地域、民族间特产物资的交流各取所需,并吸纳接受周边民族先进工艺技术、文化意识、服饰文化,促进了女真族的经济文化和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金、宋在各自边界也设置了多个榷场互市,进行商品贸易。南宋向金输出的物品有茶叶、犀角、象牙、乳香、生姜、檀香、丝织品、陈皮、木棉等;金向宋输出的商品主要有貂革、人参、甘草、绫绢、蕃罗等。金、宋二朝间榷场互市的贸易交流,不断地将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丝织品传播到金朝,对沟通南北地域的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东北地区金代遗址出土服饰的类型

(一)礼服

皇帝参加大祭祀、加尊、受册宝时穿戴衮服十二章;逢行李、斋戒出宫或御殿,则戴通天冠,穿绛色纱袍。而常朝则戴小帽,穿加襕红袍。皇太子衮服九章,在谒庙时穿用的,十八梁远游冠服则是在册宝时穿用的礼服,而小帽、皂衫与玉带装则是皇太子平时视事、会见客人时所穿的常服。

臣子百官的朝服基本上是依照宋代品官的冠服制度而重新规定的,在典礼时采取汉服制度,服衮冕,戴通天冠,着绛纱袍。公服分三种颜色,五品以上服紫色,六七品服绯色,八品九品服绿色。百官常服多为盘领、窄袖。胸间或肩袖饰以金饰花纹,女子服饰以襜裙为主,多为黑紫色,上面绣全枝花。

(二)常服

金代男子的常服,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衣,腰系吐鹘带,脚蹬乌皮靴。黑龙江省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发掘金齐国王墓出土的服饰,男女主人穿着基本上是带,巾,盘领衣,乌皮靴。

(三)靴鞋

靴子原本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足衣,金代在与汉人的交流与学习中,服饰逐渐汉化,但足衣仍以靴为主。女真人外出或者骑射都是穿靴子,而且式样繁多,有鹅头靴、云头靴、花靴、颉嘴靴、旱靴、革翁靴、高丽式靴等,造型简单,靴的颜色也可以随衣服来配饰。而常服中穿着最多的就是乌皮靴,乌皮靴是用丝绸制作的软靴,男女主人都穿有吊敦,这种服饰是在裤脚下口踝骨处,缝有一条横套带,穿时将套带蹬于足心,这种着装便于女真人骑马打猎时,双腿穿套外裤或双足穿入靴靿中裤腿不至于被卷带起,这种形制类似于我们现代的脚蹬裤,在当时女真人是为了适应生活习俗而形成的一种穿着方式。

三、金代服饰与社会等级观念

当一个社会发展到社会生产力可以产生剩余产品时,必然会导致社会的贫富分化,这种贫富分化一定会以物资、精神、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文化载体表现出来,服饰文化也是如此。因而我们也看到女真先人在服饰文化上也体现了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等级观。以不同的颜色和不同品种的花卉来标志区分品官等级的不同,反映了官服的等级性。金代女真人服饰的等级性还表现在,不同群体的衣着不同。据《金史舆服志》记载:大定十三年(1173年),“太常寺拟士人及僧尼道女冠有师号、并良闲官八品以上,许服花纱绫罗丝绸。”[4]而庶人则“止许服霡绸、绢布、毛褐、花纱、无纹素罗、丝绵,其头巾、系腰、领帕许用芝麻罗、绦用绒织成者,不得以金玉犀象诸宝玛瑙玻璃之类为器皿、及装饰刀把鞘、并银装钉床榻之类。”[6]“兵卒许服无纹压罗、霡绸、绢布、毛褐。”[6]“奴婢止许服霡绸、绢布、毛褐。”[6]“倡优遇迎接、公筵承应,许暂服绘画之服,其私服与庶人同。”[6]金朝女真统治者对于士庶、三教九流、兵卒、奴婢的着装的不同规定,反映出了其服饰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当然,女真人也按社会地位霓裳羽衣越千年夏天衣着多绣有鹘捕鹅等动植物图案。

四、结语

从金代女真族的服饰折射出东北地区女真族古老文明的发展轨迹,女真族人由于其自身的民族自然生态环境,他们的群体生存条件和文化意识形势使金代的服饰文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在服饰功能、民族习俗和精神崇尚方向体现了服饰文化的传承性,使其数千年来民族服饰文化的精髓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397.

[2] 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6.

[3] 宋德金,史金波.中国风俗通史:辽金西夏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286,302-305,247.

[4] 赵评春,迟本毅.金代服饰:金齐国王墓出土服饰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49.

[5] 沈从文.中国服饰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

猜你喜欢
女真金代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明代女真者皮船考
女真文——脱胎于契丹字和汉字而自成一格
女真文“契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