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象意,意境———设计教育家易延波专访

2014-04-29 00:44
工业设计 2014年7期
关键词:意境意象设计师

伊延波,女,满族,吉林省人,民盟盟员,鲁迅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毕业,1980年参加工作。现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被评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科后备带头人, 2007年被评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0年再次被评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学科后备带头人。 2010年至今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学科后备带头人。现已出版著作、教材16本;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获奖16篇;设计类获奖34项,作品30余项。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过去以生产为导向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以用户为导向的买方市场,工业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中越来越关注用户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需求。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形式与功能的关系,重新确定设计的观念与原则,进而产生新的思维方式与设计表达。从日本的“感性工学”到美国的语义差异法研究,转而关注国内的意象尺度科学研究,从功能性解读到工业设计的美学价值,国内外设计师不约而同的开始关注工业设计中意象性表达,以思维解读更好的服务于工业设计研发。

近日,针对意象设计理念的深入探求,本期特约采访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伊延波教授。问:伊老师您好,从您出版的书与发表的论文中,我们看到了您对于意象设计研究已经达到了很深的造诣,很高心今天能在这听您分享一下您多年来对于意象设计的教学和实践经验。首先,还请问您是从何时开始关注意象设计的?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理解“意象”的涵义?

答:还在我上大学时,我就开始思考设计表达问题,关注哲学的几大分支对设计的影响。我每天用心去思考设计,综合中国古代和西方的设计思维,从抽象变形的隐喻表达到图形创意,我逐渐发现设计学科与美学,逻辑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之间的关联,从而慢慢的形成了一整套从“意象”化的审美到形态到创意表达的思维过程,一整套相对完整的设计理论。

针对“意象”的概念,它从属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我所说的“意象思维”是设计师结合设计心理学,美学,哲学等多方面知识内容融会贯通后,对客观物象进行打散重构,而后以视觉语言加以表达。这是一个以思维构建实现视觉传达的过程。我们看到的客观物象属于表象,是一种现象表达,只有通过主观的抽象概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借以造型、色彩、肌理、空间等媒介“表现”一种个性特征,而非简单的物象“再现”,达到从“表象”到“意象”的转换。这是一个思维迁移的过程,进而实现形象的合理嫁接。

问:经过您的讲解,原来意象思维如此深奥,囊括了中外设计理论及前沿学科的基础知识。您对“意象”的解读让我想起了谢赫“六法”,意象设计理论可谓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古法的延承与发展了?

答:我认为更恰当的说,意象设计理论仍然有待开拓。不过,这一设计理论的确囊括了对于古今中外的设计理论的深入研究,从南齐的谢赫“六法”到西方三世纪提出的“六分”理论,它们都是我的思维源泉。纵观设计史,你会发现西方以科技理性作为造型依据,例如欧几里德的几何学,牛顿的解析几何在他们的空间表达中都会有所影响。而中国传统美学则关注以意度量,从“立意为象”、“随象写意”、“以象尽意”、最终走向似与不似之间的“象外之意”。

问:这一过程就是您所说的“象意”吧?

答:是的,前面我们所说的“意象”和“象意”其实是从思维的不同的角度入手,由于观察角度与表达角度的不同,前者重“意”,后者重“象”。这是一个由“意”到“象”再回归“意”的思维提升过程,期间需要不同学科的理论支撑,实现由“意”到“象”,最终走向“意境”的互动交流,回归与超越。“象意”乃是源于自然后的抽象,是对于意象的反观与提升。例如对于喜鹊登梅的创意表达就是以一种迁移的思维方式传达对于传统文化的隐喻。意象中隐含着社会文化信息,同时传达情感关联与思维拓展。

问:原来如此,那么从意象到象意之间的互动交流最终是不是就实现了对于“意境”的诉求呢?

答:意象思维存在于设计活动中,不同形式的创作活动也是在意象思维的驱使下对自然元素进行抽象化变形、嫁接、整合,在这个打散重构的过程中依赖于对于设计心理学、逻辑思维、美学等设计原则的指导,从而实现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的双向关系,即意境的营造。这其中囊括了人与物、情与景、意与境的融合,其实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环境设计,其最终结果都是追求一种意境的使然,无论是功能亦或形式的塑造,都是在力图搭建主客之间的交流互通。正如你们常用的手机设计,触屏时代就是在通过对于人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实现一种主客交流的途径,工业产品设计也实现了人机互通,人的主观思维与客观物境实现了巧妙的融合,这也是一种意境的营造。

问:我觉得伊老师是站在设计思维的角度,重塑了一种新的审美与造型方式。针对现代设计教育而言,您的这种意象思维方式也势必推动一次教育实践的创新。

答:我认为,设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象思维造型审美观和审美理论及超越技术层面的能力,进行意象与想象的再创造活动,让思维得以自由延伸和成长。自从2004年启,我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就一直在践行这一设计理念,坚持设计的原创性与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国内本科生教育更注重对于设计技能的熟练掌握,而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素描、色彩等基础的技能训练已经无法满足研究生教育的理论与思维高度的营养摄入。我对研究生的课程培养方案中增设了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论等多门理论课程,力图拓展学生思维范畴,以多种学科背景搭建网状思维模式,而非过去的线性思维主导,同时借助科学理论完成对审美境界的营造。因为文化决定设计究竟能够走多远,文化是对专业的精神补给,能够激活创作思维的灵敏度,而科学恰恰是对于设计思维的理性补给。在研究生阶段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构成的方法重新构建图形元素及内在组织关系,通过思维整合进而产生新的造型方式与视觉表达。意象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多元思维模式,学生通过对物象的符号化概括,对色彩及线条的象征性表达,最终找到适合自己设计语言发展的道路,走向自觉思维。其实教育不止于技能培养,引导学生独立创意思维能力的同时,我还希望通过一些具有正向启示的信息传授,真正让学生成为一名勇敢的人,有责任感的设计师。

问:我们知道中国平面设计界的泰斗陈汉民先生曾经给予您很高的艺术评价,先生当时曾提及您的艺术表达就如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可见对于您的艺术造诣与感悟的肯定。能否请您针对工业设计而言,谈谈意象思维对于设计创作的作用。

答:正如我们前面所言,“意”是主观内在的思维,“象”是客观物象与媒介物的有机结合,运用意象思维进行重构表象元素,从而产生新的设计信息表达方式。意象是造型设计美学的核心概念,各类设计形态也是“意象”的思维结果。其实意象思维是一种迁移的思维方式,具有普适性。各种设计学科追究到底都是对于思维模式的研究,都是对于独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那么意象思维以其包容性整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并不是追究设计表达的具体手段,亦或求真的物象表达,而是游走与各学科间的一种思维跳跃,是一种统筹性的创造性思维。它属于基础课之上对于思维的训练,达到思维方式的迁移,是打通学科壁垒的关键,实现学科间设计手段的自由变换。我们现在所说的仿生学其实就是借助于意象思维进行设计表达的过程。现代工业设计不仅仅是凭借技术立足于市场,而是同时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赋予设计一定的意义与内涵。工业设计是对产品功能与形式的编码,设计师凭借自身经验,已有知识,通过文化内涵与情感解读的交互作用,结合技术研究,藉以视觉符号的组合来表述设计的实质内涵,同时运用隐喻、联想、类比、综合等设计手段实现用户认知与操作的可能性。设计师结合经验与技术,将思维整合转化为产品功能与外观的综合性表达,实现与用户的经验与需求的对接,借助产品作为媒介实现设计师与使用者的交互。

问: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没有机会投身您门下进行系统性的设计教育,在此能否请您给予一些专业性的意见以便我们思维能力与设计表达的提高。

答:首先,你可以训练自己看什么画什么的技能,而后进行看什么转换成另一种物象的表达,也就是加入了想象力。这样以十五张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反复练习。其实这个量化数字是一个审美疲劳的过程,当你的思维枯竭,你就要转向其他方式充实自己,那就是阅读,包括理性的文字阅读,还有感性的图画阅读,丰富感性与理性双重思维模式,作为一种潜意识储备在头脑中,以便再次转向设计创作时,对已有潜意识进行整合再创造。另外一种途径就是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行万里路”。旅游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大自然作为一种天然的审美阅读,怡养情操实现心灵的自我调解。此外,另一种途径恰好符合女性心理需求,只是我的动机更加偏重对于设计的解读,那就是逛商场。前者属于自然审美,而后者属于人为什么,属于意识补给的两个不同领域,但彼此彼此相互补充。

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具备真诚的心态,主动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从自然人到自觉人的飞跃。这是一个自我修为的过程,经过以上的训练与思维补给,引导设计向善的同时完善自身。

问:非常感谢伊老师的一席话使我全面了解了从“意象”到“象意”,再到“意境”的一个创造性思维营建的过程。另外据说您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很浪漫的人,您的艺术人生一定充满着多彩、多样的“意境”生活。

答:其实我的生活很简单,我随时把思维切入学习的状态,家中书籍定期更新,分门别类存放。平时喜欢听音乐谈设计,看电影谈设计,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我一直觉得艺术是相通的,能够帮助设计师活跃创作思维。比如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传达意象,设计是通过视觉语言托物言志,音乐则是通过声音信息言情达意。其实就音乐而言,因为它的节拍符合人的心脏跳动,所以会在主客间产生情感共鸣,也就是以声音营造意境,而有些歌手能够运用滑音实现一种思维的迁移。比如韩红的音乐就能实现从西藏到四川辽阔的音律变迁,使听众产生思维的跳跃。

下次欢迎你们去我的工作室作客,因为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我特意把工作室布置的充满生机与活力,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也希望通过空间意境的营造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设计能力,让我的学生弄够真正的在纸上做一个美丽的梦。

接近访谈尾声,伊老师向我展示了她平日里的读书和工作笔记,她笑道“这里面是世界一片绿”。我起初有点茫然,打开一看,原本枯燥的记录可以如此这般生动,还充满着设计的美感,潜意识间无处不是设计。阿恩海姆曾指出“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意象不仅传达了设计内在的隐性文化价值,同时也能与用户间实现精神的沟通。伊老师最后总结了她对于生活的感悟,并希望能与读者共勉,即寻静——心净——艺术意境。

猜你喜欢
意境意象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抚远意象等
我是小小设计师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设计师访谈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推荐一个设计师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