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向上·天天学习

2014-04-29 18:36秦峰
艺术品鉴 2014年8期
关键词:韩老师文集设计师

秦峰

这本书的书名《好好向上 天天学习》,“向上”有很多种理解,好好向上,告诉读者要选择好“向上”的目的和态度,需要品悟;天天学习则是一种方法,实用而具体的方法。

韩祺老师的书,难得关注了人生平凡而不平淡的欣喜,而我只是尽可能诠释了心中对理想作品的尊重。

——设计师沅沣

如果有一天,我的文学创作能小有成就,我觉得韩祺功不可没,她是拉我走上这条路的人。

——序言作者张宏芳

我要为《好好向上·天天学习》说感谢!

——作者韩祺

偶然得知:一位朋友用九年的时间斟酌一本散文集。文集当中有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和相当多的自由艺术家为此手书抄录,手绘配图60多张。为切近文集风貌,表达对师友亲朋关怀提携的感谢,修修改改的设计用了四年……闻听非常吃惊,目前,是一个多数情形下以快为首选的时代,有人会用这样的态度和速度对待一本书?

于是,问姓名,曰韩祺;问电话,xxxxxxxxxxx。终于,在北大朗润园湖畔的一个老青石桌旁见到了这位宛若民国女子般从容优雅的韩祺。同至的还有韩祺的好友张宏芳,以及文集的设计师沅沣。

到达后宏芳韩祺娴熟的摆开茶席,在泡茶的间隙,韩祺介绍:《好好向上·天天学习》是她从2005年开始动笔的散文集,她笑称为“红色小册子”。

袅袅燃起的沉香青烟伴着醇和的1996年的武夷山老茶,开始了畅谈。我们得知,2014年的7月,《好好向上·天天学习》将问世。

:关于这本文集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什么?

沅沣:我的理解,向上比学习更重要。向上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四年前拿到书稿时,我与韩祺老师未曾谋面,看到“好好向上·天天学习”的标题,一度怀疑是发错了,后来见到流沙河先生的题签之后才知道,这就是韩祺老师的“小调侃”。也正是被这份“幽默”牵引着,四年来,我已不知翻看过多少遍,但每次都有新的体验。真的像韩祺老师期许的那样,“好好向上”,给人一种自觉向上的力量。

最近一年来,慢慢跟韩祺老师熟悉了,我开始从朋友和阅读者的角度审视这本书的设计,“向上”我觉得这两个字是特别好的灵感。于是我把我的思路讲给韩老师听,根据“向上”的文集主旨和态度,将文稿中全部的原创文字都放在了版面的上半部,

下半部配图或者留白,就像您现在看到的这一篇 “钟鼓楼周边征收房屋通告抄录”,其实韩祺老师的原文只有三行,但是最终我的设计是做了超出原文几P(页码)的跨度,所以基于之前所有原创文字都在上面的基调,我将全部的引文以及抄录性的文字全部放在下面。同时您可以看到,书中贯穿着许多可爱的插图,他们也全部放在了下面,这样他们和原创文字就能够做一个很好的区分,也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内容上是一个呼应关系,同时也是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对话。

从功能角度出发,无论插图还是正文,都是生活中与重大相对的人和事,而正是从这些看似“低”调的生活素材中,韩老师凝练出了好好向“上”的文字。对于散文集来讲,“一上一下”的安排不仅没有让读者因为丰富的内容而眼花缭乱,反而让每一篇散文在读者面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会让阅读变得更轻松顺意。

:向我们介绍一下和本书内容贴合的独特的设计细节吧。

沅沣:其一,这本文集尽可能给读者留白留空,既给读者留出思量的时间,同时也给读者留出阅读时有感而发的随时书写的空间。

在韩祺老师的强烈要求下,这本书正文——字号特别大。韩老师的观点是——要照顾到所有的读者和所有的参与者,不能让有些读者看不清内容。所以字号大也体现了这本文集的人情味。

其二,“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阅读逻辑。

这本书的编目逻辑是按照四个地域来划分——东南西北,它也代表着一个时间的交叠。首先,“山之东”是韩老师的出生地,“津之西”是求学之地,“云之南”有她对汪曾祺文学历程发端微考据的经历,最后是“蓟之北”的眼前生活,而这四个地方刚好可以串成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的时间线。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特别丰富的巧合。在设计逻辑的基础上,全部围绕这四个篇目章节展开的。目录的设计,按照地图上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顺序,把目录做了排布,让他们有明确的区隔,互不干扰。比方“蓟之北”的部分,所有的目录内容都在它的北面,“云之南”的部分,所有的目录内容都在他的南面,以此类推“津之西”和“山之东”,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之前,从目录就能对这个本书有个空间概念。还有在章节数字上面的细节设计,我选用了四款与四个地域特质吻合的字体,让他们看起来丰富又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但是出版社的校对人员每次都会把这个当做一个可商榷的问题提出,义正言辞的写到:请注意,建议数字字体要统一。每到这时,韩祺老师就会站出来感慨:“这是我们好不容易长久思考磨合出来的不统一呀!”

其三,九年持续书写当中,贯穿四年设计。

整本书的设计历时四年,坦白说,在以往的设计经验中,除了套装书籍,文字集用了这么长的一个时间跨度,还是比较罕见的。每次翻阅这本书,我都会情不自禁的从头看到尾,然后每次都有新的灵感迸发出来,于是之前的想法就会不停的被推翻,所以后来就跳脱“设计师”这个这个角色之外。

我觉得韩老师的书,写出了我们这个年代看似最平凡的共鸣,却有深沉的眷顾。这是我觉得这本书最可爱的一点。

:希望这本书可以带给读者那些新感受?

沅沣:希望读者能感受到设计贴心的这种意愿。宗旨就是给读者阅读思考空间留白,给回味留空隙。不想在设计上从天到地塞得满满的。同时让读者有增添插图的冲动;快乐生活的憧憬;感恩世界、记录世界的迫不及待。

:如此长时间的不间断调整和深入,期间的感受?

沅沣:四年来,总是在即将结束这份工作的时候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韩老师这本书大部分记录的是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显现的小叙述的瞬间之美,每次翻阅,都是毫无察觉的整本通读,不觉得累。每次读完,总有七七八八的点让我产生联想与创意。忍不住得劝韩老师先不着急下印厂,让我再改改。“时间长”不只是这次设计工作的时间跨度,也是书中文字透露出来的生活态度的延续,很轻松,很美好,慢慢感受,时间就不觉得长。

:听说您和韩祺是很好的朋友?

张宏芳:是的。我特别感谢韩祺,她把我当做一个作家来看待,我也是第一次以一个作者的身份出现在朋友的文集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如果有一天,我的创作小有成就,我觉得韩祺功不可没,她是拉我走上这条路的人。坦白说,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序、后记之间的关系和规矩,以及他们的重要性,所以我才给自己的序写了后记和再后记。我只是应她的要求在2013年6月6号上午愉快的完成了这件事。

:这本书里有什么特别的吸引你内容?

张宏芳:她文集中展开的生活,有的告别了,有的遁形了,有的就地成为史料。她不传达悲观悲情,不撩动浅层的情绪波澜,廉价的盲目同情和带着立场的判断从来就是乏味,亦是对精神的泛情摩擦,她给了时间和空间以尊重的负重。我会因为这些负重而脚步踏实。韩祺的书,印象最深的是“张大爷”那篇,看过之后,我的脑海中忽儿的映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在看这世界,她在说她看见的世界,但是她并没有表态,不过你还是能感受到她的立场和态度。一颗沉凝的心,对待这个社会,对待这些现象,无论是愉快的还是令她遗憾的,她记下来,让我们自己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立场,唤起内心最本真的使命感。

:能谈谈您对这本文集的具体感受吗?

张宏芳:我相信读过作品之后,有的人会从中看到了故事,有的人会找回了记忆的落脚点,有的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应该有些担当,有的人可能看过哈哈大笑。韩祺的文章会体贴各种读者心理上的需求,重要的是提供了“人情”,一种幸福感,跟着她的眼神儿,来到了幸福里。

时常想象着韩祺的创作过程,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字的崇敬。不过,她所表达出来的情绪,观点却是很克制的,用一颗非常平静的心,书写异常平淡的词语。当我们读起来的时候,可以读出那种爱心,读出那种关怀,我知道她是希望读者能够很轻松的读完这本书,别累着,这是现在这个时代非常少有的内心还存在着人文关怀心的作者。

:既然是好友,也聊聊你们的友情吧?

张宏芳:这本书里就有很多对友情的敬重。我认同她的敬重和对友情的呵护。她书中的聚集的插图,我更愿意看作是一场友情的聚会,经年累月不散的聚会,跨越我们的今生来世。

关于友情,我愿意这样陈述,我的朋友虽然没有成百上千,但都是经过“灵魂认证”的,怎么说呢,只是要那么一种“相通”的感觉,就像韩祺,我喜欢她的平常心,也正是拥有这样修养的人,我们在阅读她的作品时才能感受到那份本真,那份人情味。

另外,我还想再特别说说这位初次见面的设计师沅沣,很久之前就听韩祺介绍这样一个年轻人:敬业的精神、职业的操守、理想的追求。从我个人来讲,我是非常珍惜这种品质,坚持、执着、对美的追求这些都是我非常敬重的东西,所以我特别期待见到他。今儿听了他对整本书创作思路的表述,我觉得更是对他心怀敬意,并且对他的未来非常有信心,对《好好向上·天天学习》更是充满期待。

:韩祺老师一直在倾听,我们也想听听您本人的想法。

韩祺:对写作意义的阐述:对人生心怀敬意,对人情满怀谢意,珍重所拥有的切实的小美。

对写作上的要求:意匠惨淡经营中,行文力求内敛简练。收情绪,隐观点。

对社会担当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写作对人生向好向上有益,对世道温情关爱有补。

感谢之一——“细微之处见真情”沅沣

这本文集中有表达对岁月的敬意,对人生过往的谢意,对师友亲朋携手共度的珍重。能舍得为你花时间,下功夫,用心思的朋友最值得珍重,也是最难表达谢意的。比如设计师沅沣。在文集设计的前三年,我和设计师从未见面,我们首次当面在北京大学修改书稿设计,是2013年7月8日上午十点。从此以后,文集的设计工作就有人情味和被朋友帮助的感觉了。

我特别难表达对设计师的感谢,他平时有自己的日常工作,更要经常为日常工作加班,还要同女友一起为即将留学做新的学习准备,尤其最近一年来,设计师太多难得的休息时间都不由分说的给了《好好向上·天天学习》,就连今年过年回家的七天时间,他还随身带着书稿,为文集加画了《运动会排字》和《带饭的岁月》的插图。他连我写到的《带饭的岁月》中的那几款饭盒的生产厂家的现状及这几款饭盒何年停产都查证过了。我随时被他认可的新想法都会导致他持续熬夜费心费力。当然,更多的情况下是沅沣对读者的体贴,《康熙畅春园旁赶集》,最开始我就是抄录了便民活动通知,沅沣建议由他设计成表格的样式,这样读者阅读时更清晰,版式设计上也好看,更有细节。还有,有时候我都会因为文集一些冗长琐碎的事情烦忧,而他这样一个90后的年轻设计师却可以静心倾听,云淡风轻,心平气和。

大概在去年11-12月期间,设计师很郑重的向我建议,既然标题是“好好向上”,那设计上就该“向上”,于是我们决定将所有的文字都提到上面,我们还有很多想法未能完全实施。例如,曾经我们设想,每一张的页码的长相都不同,以此表示每天都是独有的;例如,以一年为单位,整本文集设计成365页,每页都给读者留一些空白,读者可以把这本书当成笔记本日记本随手记录;再例如,页码从最后一页开始,倒着来,等等。

虽然每次的变化看起来都是外在形式上的改变,却一次次促成了我与设计师之间对文集温暖气质的呈现达成更深共识。

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设计师又重新对“东西南北”四个章节做细致调整,包括每章红色的纯度明度,字号、目录排版做旧的渐变红线等细节的重新排布。

感谢之二——“有情怀”的诗人张宏芳

首先,我觉得,写序非常难,概括凝练都难。文集68篇正文,宏芳在一本2014年5月7号版的黑白样书上批注了49篇,这份情谊比序还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一些壮怀激烈的大事件,有起伏跌宕的大经历,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关怀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小欣喜和凡小之美,也许,这会使我们因复制技术的泛滥导致的虚幻膨胀有所消解。

作为一个个体如果能感受到生活的切实和稳定,那个体组成的家庭也是稳定和谐的,和谐的家庭是益于社会的。我也希望通过不同方式来祝福家庭的和谐稳定。在后记的答谢中,我着重告知沅沣哪些人是夫妻,排版时切勿分开。

感谢之三——众人拾柴的“画家们”

在《好好向上·天天学习》中,参与手书抄录,手绘插图创作的几十位师友亲朋中,最年长者八十三岁,最年幼者十岁,我真的特别感谢大家,愿意同我一起赋予文集难得的“集体创作感”。戴士和教授把故宫的柿子画成祥云,配上故宫的角楼。吴志攀教授为《自驾轮椅从承泽园到畅春园早餐》画过插图后,抄录了结尾段落,又向我详述了国家对北大食堂的补贴情况相关政策等等。王克举教授画《高梁饴》是有故事的,当年他和闫平教授恋爱时,曾不经意间迅速吃光了一整盒闫平父母刚寄来的高梁饴,一块儿也没来得及给闫平留。林笑初博士与我同龄,知晓儿时对钢笔的憧憬,所以她把钢笔画的很大,设计为梦想的场景,定稿之前发了多款老钢笔的样式让我选一个喜欢的。张文娟是最早为文集画插图的,也是数量最多的,被劳烦最久的一位画家。

润物细无声

初见《好好向上·天天学习》一书的电子稿,看到红底红字的封面,以为会是一本说教性很强的励志类读物,就此读后还建议韩祺老师修改一下封面的设计。

后来倒觉得封面改不改并不重要,书籍是靠内容靠思想打动人心,封面和内容都是韩祺喜欢的,不可分割,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最起码这本书的内容打动了我,这就足够了,相信它也会打动更多的人。

从蓟之北到云之南,从津之西到山之东,我们沿着韩祺走过的路,去感受她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没有轰轰烈烈,没有风起云涌,却足以刻骨铭心,一如我们绝大部分人的人生。从韩祺娓娓道来的朴素文字里,我们能感受到有真、有善、有美、有爱、有惜,就在社区公示牌、小酒店茶店的菜单上,就在姨姥姥、龙江舅和孙老师的言行中,就在那些轻松、快乐、向上的人事物的描述里。在这里说点题外话,我是一个古玩商,店面叫“拾珠”,发现古物中被人忽略的珠,是个人的追求。当见到这本书及韩祺本人时,发现原来她也是在做着拾珠的工作,这本书就是在检拾与展现人生路上的真珠。

我们见过太多或严厉或鄙夷的说教,似乎不这样不足以体现自我的社会责任感,而韩祺给了另外一种选择,没有指责,没有要求,没有针对性,只是记录自己人生的点滴,却足以惊醒一些人所有的知觉,“润物细无声”,“响鼓不需重锤”,正合了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正向的思维大都具备,逆向的思维、行动却是悟道之人具备的特有能力。

这本书的书名《好好向上·天天学习》,“向上”有很多种理解,好好向上,告诉读者要选择好“向上”的目的和态度,需要品悟;天天学习则是一种方法,实用而具体的方法。

韩祺与我同龄,且都有青岛生活十八年的经历,书中很多片段读起来感同身受,观念也是不谋而合,是以斗胆做书评,为记。

猜你喜欢
韩老师文集设计师
生意
小小设计师
《熊铁基文集》出版
我是小小设计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设计师访谈
我的老师
《郭汉城文集》简介
推荐一个设计师
写在《郭永怀文集》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