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韶明
朋友想跳槽,到处撒网,撒到我这儿,我问:“为什么?”
“我简直就是经理的出气筒!”
朋友说,经理每次心里不痛快,就会无中生有,找他一通茬儿。他本来好好的,经理揪住他的小辫子就骂开了,“噼里啪啦”一顿,经理没事了,他开始郁闷。下了班也不痛快,回家就给老婆孩子脸色看。老婆已经严重警告他多次:“就会窝里闹,有本事跟你领导叫板!”
“你看,再不跳槽,我铁定离婚!”
想起小的时候,被哥哥揍过的唯一一次。
起因不记得了,只觉得是一个很小的契机,哥哥就突然暴怒起来,怎么也挡不住。后来从妈妈那儿得知,那天是哥哥自己不痛快,在别处受了委屈,拿我撒气而已。当时很不平,为什么我是这个家庭中权力的最底层?
后来知道了一个道理,经理、朋友和朋友老婆,哥哥和我,都只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而已。遇到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我们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内心有不满情绪,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个元素,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这就是“踢猫效应”。
原始故事是这样的。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有一次,他在家看报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
这位老董愤怒至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他人的注意力,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董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秘书挑剔一顿。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儿。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说起来,这个链条中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坏情绪的受害者,但也是传递者。最初的那个人,接收到了一件倒霉事,然后开始把坏情绪当球发,球传来传去,越往后,接球人的委屈越莫名其妙,但他还是毫不犹豫,抬脚把球传给了别人。
于是,这个球越传越远,越踢越热闹,谁也没发现中间有什么问题。直到那个被逼到墙角的人,再踢,就是死胡同了,才就此打住。当然,如果有可能,他一定也将球送出去,而不是死在自己手里。
朋友早上一出门,就把车剐了。她家是立体车库,停车本来就很费劲儿,车库正门口偏偏停了一辆车。一不小心,车子蹭了立体车库的一根柱子,于是这一整天,她的气儿都不顺。刷卡机有点儿迟钝,她马上开始训斥门卫。买完东西回来,停车场的人多收了钱,她把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回到家,终于没人了,她开始抓起电话说,今天怎么这么倒霉,谁都跟我作对!
再看看你自己,是不是也有当二传手的时候?
比如,挨了老板的训,回家向家人撒一通气;在一处不痛快了,找一处你有权力发泄的地方好好地痛快一番;或者,你正在郁闷不已,这时无论是谁招惹了你,都如同撞到了枪口上,一定会倒霉。
其实,这不是你的初衷,更非你所愿。但是,你不自觉地就这样做了,可能事后还会有些后悔。
你总是很自然地以为,最亲近的那个人可以接收你所有的坏脾气。在外受了气,可以在家撒野;在外被人欺负,可以回家欺负人。其实,这是最愚蠢的做法。你对亲人做出的每一点伤害,现在可能没问题,以后说起来,都是痛点。
“我当时怎么就那样鬼使神差了呢?”你不断纠结悔恨,又不断重蹈覆辙。
有没有想过,从一开始就扭转情绪的战局。比如,办公室里诞生的压力,请别带回家;家庭中产生的矛盾,也请止步家门;你跟甲的过节儿,请在甲这儿找出路,别拿乙当你情绪的出口……
每当你想把愤怒的触角伸向比你权力低的人时,想想那位妻子的话:有本事跟你领导叫板!如果没这勇气,不妨自己消化。让坏情绪的链条在你这儿截断,并不是什么窝囊事。
我们中的多数人都生活在权力金字塔的中间层。如果你不接来自上级的愤怒之火,它可能在中间就火势渐小甚至熄灭了;如果你将它发扬光大,那么带来的,一定是整个金字塔的烧毁。而最大的损失,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关系。
其实,当一个人沉溺于负面或不快乐的事情时,就会同时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当我们内心郁郁寡欢,把怒气转移给别人时,就是把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同样的道理,当你总是保持比较好的状态,并把这种积极传递给别人的时候,整个循环圈中的人都会觉得有你在的场子,都很积极愉快。
所以,面对坏情绪的时候,不妨踩一脚刹车;遇到好情绪的时候,来一脚油门。培根早就说过,易怒是一种卑贱素质,受它摆布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弱者。
如果你不想当弱者,最好的选择就是,趁早刹车。
关节点:踢猫效应
遇到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我们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
让坏情绪的链条在你这儿截断,并不是什么窝囊事。
如果你不接来自上级的愤怒之火,它可能在中间就火势渐小甚至熄灭了;如果你将它发扬光大,那么带来的,一定是整个金字塔的烧毁。而最大的损失,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关系。
以上内容摘自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中的心理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