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推动力。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所谓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去探索和创造一些新的思维和事物,从而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观念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中注重每一个概念、问题等知识的讲解和提出,精心设计与组织一些学习活动,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心理素质。历史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许多教师认为历史学科的任务主要是记忆与背诵一些已经发生过的史实,而忽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历史教学已背离了素质教育,偏离了新课改。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多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突破时空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形象的教学素材,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利于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就历史学科而言,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再现史实,将真实的历史再现学生眼前,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而且可以实现对历史知识的重新整合,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对比与比较,这样更利于学生掌握共性与普遍性的内容,使得学生掌握最为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依托强大的互联网资源,为学生补充更多教材之外更为丰富的教学素材,从而让学生能够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历史环境等思考这样的历史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机械的记忆,而是能够结合特定的环境来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这样学生才能彻底摆脱死记硬背,达到对历史的深入思考,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关于近代西方列强先后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从战争的名称、时间、原因、结果、影响等方面用图表的形式将这五次战争集中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每次战争有详细的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这五次战争就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过程。这样的集中展现不仅让学生复习了所学知识,将原本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而且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我国近代史,让学生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认真读书、努力拼搏的远大理想。
二、实施问题式教学,培养自学能力
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地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充当的是知识的媒介,只是将教材上的历史史实机械地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本就不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惰性心理,造成对教师的依赖性,丧失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样的历史教学已无法顺应教育形势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注定要为社会所淘汰。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要变封闭式、灌输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构建,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获取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将学生的学习视野由教材引向生活,引向社会,让学生能够将真正将学与用结合起,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这是现代教学的核心要求,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急于将知识全盘托出,而是要学会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富有探索性与开放性的问题,尤其可以引入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让学生能够将历史的学习与现实结合起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了解,可以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各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使得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观察与思维。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总结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围绕着一定的课题来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全程交由学生,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操作的空间,在探究的过程中收集信息、整理资料、提取信息,以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历史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透彻地掌握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正是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如北京是六朝古都,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展现北京历史文化的专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北京的名胜古迹来报一份宣传资料,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的历史。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关于北京的历史知识,通过互联网来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发挥小组的聪明才智。学生研究的结果也多种多样,有的以手抄报形式出现,有的制作成幻灯片,不管何种形式,其内容丰富,可谓图文并茂。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而且实现了历史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实践化,更加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