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玉器鉴赏的几种认识

2014-04-29 00:44刘红军
收藏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古玉仿品玉器

刘红军

古代玉器(简称古玉)艺术品市场目前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它稀少和珍贵,造成了不仅价高而且一器难求,进而又造成了仿冒古玉泛滥成灾,使得人们“谈古色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鉴别古玉还没有可靠的现代仪器,而眼学(感官经验)鉴定方法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象用科学仪器鉴测出来的结果那样有直观的数据、图谱和反应现象,即便是古玉鉴赏“名家”作出的鉴定结论,也会引起莫衷一是的争论,传媒又将此作为笑柄屡屡报导,加之有些对古玉仅知道一点皮毛便以行家或专家自居的人踊跃围观,以比专家还专家的口吻跟着进行瞽论聒噪,推波助澜,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眼学的偏见,这样势必使人们对古玉处于既爱又怕的无限纠结之中。传统鉴别古玉靠的就是眼学(感官经验)。眼学是长期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出来的能力,具有能够应对千变万化的作假手段,鉴定工作不受场地和环境的限制,实用性强且简便的优点。试想谁会对身边的亲人经常认错?而对于陌生人,即便有过几次不经意地擦肩而过,久后再次相逢,未必马上就能认得出来。这就是感官经验积累得多寡不同造成的。所以用眼学鉴定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只与感官经验积累的多少有关,而与采用的方法无关。许多人正在探讨如何与一些现代检测仪器结合起来进行互相验证,这应该是破除“不够直观、难以令人信服”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即便是专门鉴定古玉的科学仪器出现了,如果不具备古玉器学基础和眼学鉴别古玉的实践经验,以及识别仪器显示偏差等经验也是不行的;这就像听珍器和医生相比,医生起到的作用更关键。

记得电视台报导过四川某市技术监督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利用干洗液和水对卫生纸产生的作用不同,取衣服时通过暗藏在干洗衣物内的一小片卫生纸的形状,就可以判断出衣物是干洗的还是水洗的,其结论与使用昂贵仪器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这说明一种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会有多种外在表现,通过这些外在表现,有时会有多种方法或手段来确定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果要使古玉鉴定的结论具有排它性,最好要具有三个以上的证据把结论限制在唯一的或极小范围内;尤其是要努力抓住那些难以复制的几个关键证据,就会使结论象“两点定线、三点定面”的数学定律一样确切无疑。目前,不论是仪器鉴定或是“眼学”鉴定都会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所用下结论的依据不够充足和确切,难以把它限制在排它性的范围内。如古代器物放射性衰减和光谱改变等性质,常常是现代科学鉴定仪器确定其经历时代的依据。我们说古玉的年代是指玉材变成玉器以后的年代,而有些仪器检测到的是它的成矿年代。且不说它的精确性有多大,如果样品有意或无意地经过放射源或其他因素干扰就会轻易地改变鉴定结果。仿古玉,尤其是高仿的仿古玉,就是按照“鉴定家们”所常用的几项鉴定依据进行仿制的,甚至是比照古玉制作后又进行作旧处理的,如果“专家”没有能力找到更多方面的破绽,就会做出错误的结论。对于各种特征都比较明显(俗称“开门”)的古玉,鉴赏力强者自然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结论;关键是那些时代特征不十分明显的古代玉器,其判断的难度很大,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类比,才能推断出一个较模糊的结论。因此眼学鉴定古玉和其他工作一样,稍有不慎便会出现错误(包括“伪判真”和“真判伪”),即便是采用“会诊”式鉴定的“一票否决制”,只能是出现“伪判真”的错误机率少些,未必能达到绝无差错。因此,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鉴赏者偶尔出现鉴定错误也在情理之中,只要不是恶意的或出现极不应该的低级错误,就应该给予谅解。

古玉的形状和纹饰与碾磨出来时的总体形态,即便是高古玉器也变化不大,但色泽有的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尤其是高古玉,呈现出来的是由玉材本身固有的颜色或质地打磨出来的色泽,与古玉经受外界复杂环境的风化作用及浸染作用产生的包浆、沁色的综合色泽外观。这种外观特征,使得原来的使用者即便苏醒过来也未必再认得出来了,对我们来说却是分辨高古玉的最明显特征。古玉中变化不大的部分,遗存有古代的许多时代信息。一是纹饰和器型受当时所用工具加工性能和工艺技巧局限制约产生的痕迹;长期使用中产生的磨损、损坏及火烧痕迹;所处环境中的水土及其他物质对其产生的浸染使玉质出现变化痕迹;岁月形成的陈旧痕迹;以及是否有人为作旧痕迹等。二是受当时审美时尚局限产生的器型、纹饰样式。三是古玉玉材所处矿层的玉质特征,及其成器后所处的环境状况和经历使用时间的长短而对包浆、沁色产生的因素。这些有形和无形的痕迹,便是我们今天识别古代玉器,给它断代的依据。虽然有许多痕迹都可以用现代的工艺技术复制出来,但很难每一项都能在同一件玉器上同时呈现出来。那些不可复制的痕迹,是我们下结论的最好依据,一定要把它确认准确。要准确地了解古玉,必须尽可能多地系统地了解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力等方面的发展进程,掌握住每个历史时期玉器的内在文化内涵、造型神韵,外在的玉器造型,常用的玉材特征,工具和工艺产生的痕迹特征,玉质老旧的面貌,善于从出土标准玉器中总结出各种玉器的造型、工艺在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多上手研究古代玉器,才能获得对古玉的理解悟性,别无捷径可走。

再说仿古玉。确切地讲,按照传统纹饰和造型样式制作出来的玉器形状,不论它与以前器物是否完全一致都不能称作仿品,而是器型品种的延续和发展。如老三代至现代的素玉璧,你能说它是红山文化或良渚文化素玉璧的仿品吗?如果是对于已经消失了的玉器品种进行模拟制作的话,根据制作目的可分两种类型:一是为了再现历史上某一玉器品种的面貌。不但要在造型、纹饰、各部尺寸、次生的颜色、包浆等外观面貌上要达到基本相似,甚至在惯用玉材品种、玉质档次、制作工艺水平上还要达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水平,这才是纯粹意义上的“仿品”,严格地说应称其为“复制品”,这种仿品多见于清代宫廷。另一种虽然也是极力模拟古玉器的各种外观面貌,但采用的玉材品质及工艺制作水平都很低,其仿冒古代玉器的目的是牟取暴利,这一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赝品。所以说仿品与赝品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古代赝品玉器虽然经历百年以上岁月的修炼能达到真品古玉的正果,但其价值仍不能与同时期的古玉器相比。

玉器的造型和纹饰风格具有时代性,所以古玉常见的造型、纹饰是给真品玉器断代的依据之一,但不是判断真伪的证据。这就象正常的人群从发饰、衣饰、行走姿态等方面就可以判断出他的性别,由于非正常人群的存在,这绝对不能作为判断人性别的依据。因此除了低级仿品能从玉器造型、沁色、纹饰样式判断出真伪外,一般具备了某一时期玉器造型、沁色、纹饰样式规律的玉器,未必就是这一时期的玉器。我国历史上的琢玉工具进步虽然缓慢,但总是在由笨拙向精细方向不断地改进,加上工艺技法的相应改进,留下的雕琢痕迹总会有所不同。所以高仿的难度不在纹饰的俏与不俏,而在于与雕琢纹饰对应的工艺技法。除了大型流水线作业,就不会出现完全相同雕琢痕迹的作品,古代更不可能。因此就可明白,市场上重复出现的“宝物”一般是假的,基本没有例外。玉器都是雕琢碾磨而成的,必有雕琢痕迹。所以认真研究玉器的加工痕迹,准确掌握玉材质地的时代特征及沁色、包浆的真伪,是进行鉴赏古玉的关键。

处于承上启下时期的玉器,是老风格的余韵和新风格的肇始,很难呈现出与上下两代鲜明的鉴定特征。有经验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经验。这种感觉来源于玉料差异、工艺繁简变化、抛光效果的视觉感受,尤其是在细部处理上呈现的不同特征。

找错是为了鉴真伪,真伪是断代的先决条件。鉴定工作若以找错为重点,许多错误都会避免,若有一项时代特征不符合时便要做出“否决”的结论。许多市场淘宝者多持“捡漏”的心态,以“找真”为手段,找到一两个貌似符合某一时代特征时便心情激动,暗喜又撞到“漏”了,所以屡屡“打眼”。

(责编:禹默)

猜你喜欢
古玉仿品玉器
谁偷了古玉?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明朝成化时期斗彩鸡缸杯研究
如何鉴定瓷器的真伪
艺术衍生品不等于艺术仿品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牛 人 荆歌
买古玉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