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玉米病虫害之一“钻心虫”

2014-04-29 05:33:16牛伟华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9期
关键词:心叶赤眼蜂羽化

牛伟华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等作物的主要蛀食性害虫。玉米螟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被害植株茎秆组织遭到破坏后,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造成穗部发育不全,籽粒灌浆不满或植株茎秆折断,造成减产。每年因玉米螟危害可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年减产 20%-30%。因此防治好玉米螟对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

一、形态特征

成虫。黄褐色中、小型蛾子。雌蛾体长13-15毫米翅展28-34毫米。触角丝状,头、胸浅黄色,翅淡黄色或淡褐色,前后翅外横线暗褐色呈锯齿状,前翅内横线呈波纹状,暗褐色,雄蛾颜色较深,波纹似雌蛾,体略小,体长13-14毫米。

卵。卵粒扁椭圆形,呈不规则鱼鳞状卵块,每块 20-60粒。初产时乳白色,略有光泽,渐变淡黄、卵孵化时中心呈现一黑点,即为幼虫的头部。卵若被寄生则全部变黑。

幼虫。共5龄,头部黑色,初孵时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体灰白色,体背淡灰色或淡红褐色,有纵线三条,背中线明显,呈暗褐色。

蛹。纺锤形,黄褐至红褐色,体长15-18毫米雌蛹腹部肥大,端部钝圆,雄蛹腹部细,端部较尖。

二、生活史及习性

1.生活史

玉米螟在西丰县一年发生两代,以二代老熟幼虫在玉米、高梁,谷子等作物的茎秆,穗轴或根茬内越冬,其中80%以上在玉米茎秆中越冬。越冬代幼虫于第二年5月中、下旬化蛹,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 6月中、下旬为成虫盛发期,也即产卵期,卵期5-6天,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一代螟为害期,幼虫期 20-30天,一代蛹期为7天,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一代螟成虫盛发期和二代螟卵盛发期,二代螟卵期4-5天。8月中、下旬至秋收为二代螟幼虫为害期。秋收后老熟幼虫转入越冬。

2.生活习性

成虫昼伏夜出,日落后至午夜前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成虫多在夜间羽化,雄蛾先羽化,一般比雌蛾羽化早3-5天。羽化当天即交尾,1-2天可产卵,雌蛾产卵有选择性,一般选择生长浓绿的高茂植株,或生长于荫蔽、潮湿、低洼地或水浇地的植株,将卵产于玉米、高梁、谷子叶背中脉附近,也有产在叶缘的,每头雌蛾可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

幼虫一般在上午孵化。孵化后先群集卵壳附近,并有啃食卵壳的现象。幼虫孵化后约1小时开始分散,在叶背往返爬行,并可吐丝下垂,借风飘至邻近植株。因幼虫有趋糖、趋湿、趋嫩、趋触、背光等习性,所以幼虫选择定居的部位都是植株含糖量高、幼嫩而又便于潜藏的部位,如心叶丛、雄穗苞,雌穗顶部的花丝、叶腋等处,随着玉米的发育,玉米螟集中为害的部位发生变化。抽穗前集中为害喇叭口状的心叶,幼虫啃食叶肉留下表皮,造成白色斑花叶,三龄前幼虫钻蛀心叶,心叶展开后集中雄穗苞内为害,雄穗抽出后蛀食雄穗并向下转移,4-5龄幼虫蛀茎为害,造成折蓼、折茎。二代螟低龄幼虫多集中在雌穗顶的花丝及未成熟嫩粒,少数在叶腋间为害,四龄以后蛀人雌穗柄,轴或茎秆为害,蛀孔处排出大量粪便及残屑。

三、发生规律分析

1.有利因素

越冬基数高:玉米螟是玉米上的第一害虫,年年都有发生,所以气象条件有利时,每年的越冬基数都足以引起当年的大发生。

2.限制因素

天敌因素:玉米螟天敌种类很多。寄生性天敌68种,如赤眼蜂、黑卵蜂、白茧蜂等;捕食性天敌63种,瓢虫、草蛉等;病原微生物5种,白僵菌、细菌。

目前在当地应用的有赤眼蜂、白僵菌。生物防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既环保又安全。但由于其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有时由于放蜂时连雨天无法操作,另外其防效不如颗粒剂直观,农民接受较慢。

品种因素:玉米品种间受螟害的程度存在差异,因为玉米体内均含有一种抗螟素(主要为丁布)的物质,可以抑制低龄幼虫的发育,甚至引起死亡。近年我国已积极开展抗螟品种的选育。如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创奇0209、铁单12等品种都有不同程度抗性。

气象因素:这是影响玉米螟发育进程及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玉米螟幼虫抗低温的能力很强,零下 20~C体虽冻僵,还可复苏,因此温度对越冬幼虫死亡率影响不大。温度高低影响发育进程。而湿度和降雨对玉米螟发生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春季复苏的幼虫必须咬嚼潮湿的秸秆或取食雨水、露滴才能化蛹。若化蛹前少雨低湿,不仅可使化蛹推迟或参差不齐,而且能引起部分幼虫不能化蛹而死亡。另外成虫产卵、卵孵化、初孵幼虫都要求较高的相对湿度。因此,5-6月份,雨水充足,相对湿度高,气候温和,常有利于玉米螟大发生。

四、防治对策

防治玉米螟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采用蜂、菌、药相结合,重点抓好一代螟防治,积极开展二代螟的防治。同时要加强谷子、高粱等作物的玉米螟防治,压低虫源。

1.农业防治

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口基数:于越冬幼虫化蛹前,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方法,如烧柴排队、高温沤肥、秸秆还田,药剂封垛等。西丰县常用的方法是:喷雾法:称取每克含孢子量100亿以上的白僵菌粉0.5千克,加水50千克,然后再加25克洗衣粉,用手(一定戴手套)搓洗后充分搅拌,使培养料上无孢子为度,用细纱布过滤后,取适量菌液装人喷雾器内,然后按每平方米一点,每垛12.5千克进行喷雾,喷雾深度以 0.3米为宜。

2.生物防治

赤眼蜂防螟: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将玉米螟消灭在卵期,即为害之前,符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应用赤眼蜂防螟不但成本低、效果好、方法简便、节省劳力,而且使用安全,无残毒及其它副作用,并且有提高自然寄生率的作用,对抑制玉米螟的发生有持续效应。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属于生物防治,对人畜无害,对环境无污染,所以尽管农民认识不足,我们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宣传,这是今后无公害生产的发展方向。

放蜂时间、数量及方法:

防治一代螟放蜂两次。以田间百株玉米螟卵块达 1-2块为准。第一次蜂量7000-8000头/亩;隔5-7天放第二次蜂,蜂量12000-13000头/亩。

防治二代螟放蜂一次。以田间百株玉米螟卵块1块时防,蜂量10000-15000头/亩。

要求:放蜂点要均匀,4-5个/亩放蜂点。用牙签将蜂卡别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避免阳光直射或雨淋。

3.药剂防治

颗粒剂:7月上旬心叶末期,采用呋喃丹颗粒剂,逐棵投药。

飞防:飞机喷洒BT乳剂或虫满克十高效氯氰菊脂。

(作者单位:150700 黑龙江省延寿县玉河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心叶赤眼蜂羽化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捷克·心叶椴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00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应用3种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防护林科技(2018年2期)2018-03-09 07:54:52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湖北植保(2017年4期)2017-08-31 11:09:49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二)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去看看蝴蝶羽化吧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49